2020年,在新加坡的你出過遠門嗎?
不能說完全沒出過,如果說過年那會兒從國內回新加坡也算的話。
如今,2020年的余額已經不足一百天,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恐怕就是今年第一次,最後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出遠門的經曆了。
2020年對世界並不算友好,新冠疫情的肆虐使得全球交通都不得不放緩腳步,甚至停擺。而原本輕松的回家和出國旅行,也變得異常艱難。
在新加坡的你,打開社交軟件,小紅書上、微博上、豆瓣上,各種回國攻略層出不窮;打開出行軟件,機票的價格比平時翻了好幾倍,貴到令人咋舌;打開新聞軟件,境外回國的政策越來越嚴格,酒店隔離費用不菲……
整個環境好像都在販賣一種“回國焦慮”。
這樣的條件下,你想過回國嗎?
01. “我想回國了……”
大多數人的答案應該都是:想過。
原因也很簡單,無非兩方面:安全與自由。
以國內的武漢爲例。想當初,武漢的疫情爆發的時候,中國選擇采取極其果斷而嚴格的措施:嚴防死守+封城停工+嚴格隔離。
那段時間,有多少人期盼著“逃離”武漢?似乎逃離那裏,就能逃出生天,保證自己的安全。微博上,“逃離武漢”也一度登上熱搜榜。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1月26日晚,武漢市市長周先旺透露,因爲春節和疫情的影響,有大約500萬人離開武漢。
而這500萬人裏,新加坡是武漢封城之前飛去海外人數最多的目的地。
*此數據來自暢說民航,顯示的是12月30日到1月20日,從武漢天河機場出發飛往港澳台地區和海外的座位數數據。
就是這麽巧,武漢封城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23日,新加坡確診了第一起來自武漢的新冠肺炎輸入病例。
那個時候離開武漢前往新加坡的人應該多少都在慶幸,慶幸自己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慶幸自己不用困守已經“淪陷”的武漢。
的確,武漢爲了控制疫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從1月23日封城至4月8日解封,整整76天。在這76天的時間裏,武漢的工業生産和公共運輸基本上陷于全面停擺狀態。
武漢封城的果決和徹底,令世界驚歎。那時候的武漢,宛如一座空城,在外媒的鏡頭之下顯得荒涼而冷清。
好在在嚴格的防控措施之下,武漢的疫情得到迅速控制,3月份疫情形勢便出現明顯好轉。
4月8日,在封城76天後,武漢正式解封。
又是這麽巧,同一時間,新加坡正式進入“封城”第二天。更巧的是,自1月23日新加坡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到李顯龍總理宣布于4月7日“封城”,剛好也是76天。
在武漢“封城”的這段時間裏,原本“安全”的新加坡發生了什麽?竟然要史無前例地進行“封城”?
其導火索是一所位于S11榜鵝的外籍勞工宿舍爆發大規模群體感染。五月到六月疫情嚴重之時,新加坡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一度破千。
直至今日,盡管新加坡單日新增確診盡管已經減少到兩位數,但仍有客工處在隔離狀態,社區病例和輸入病例也一直零零散散地出現。
反觀武漢,早在4月就達成了病例清零,5月就已經恢複了正常的生産生活。截至9月23日,中國已連續39天無新增本土病例!
現在的新加坡,比武漢更安全嗎? 真的不見得。
自由方面更是如此。
8月,武漢再一次引起了外媒的關注。不過這一次卻不是因爲冷清,而是因爲熱鬧。
8月中旬,武漢一家水上樂園人聲鼎沸,人們在水中嬉戲的畫面被法新社等外媒報道後,迅速引發熱議,並于8月18日登上了推特趨勢榜“熱搜”。
全國疫情的良好控制也使得國內旅遊在疫情過後出現大幅增長成爲可能。
7月29日,彭博社報道稱,就在新冠疫情迫使世界各國封閉邊界之際,國際頂尖基金公司看好中國旅遊業複蘇。
攜程發布的《跨省團隊遊恢複半月人氣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報告顯示,7月29日到八月中旬的半個月來,熱門目的地遊客量環比增長最高達273%,熱門出發地遊客量環比增長最高達1200%。
總而言之,身在國內,可以摘下口罩,盡情呼吸新鮮的空氣;可以和朋友一起吃火鍋撸串;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跨省旅遊。
中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不管是山川湖泊的自然風光,還是主題樂園這樣的遊樂場所,怎麽玩,都是玩不夠的。
待在新加坡,則只能出門隨時戴著口罩,聚餐也最多不能超過五個人,還有這樣那樣的限制,就連想出趟遠門散個心都成了奢侈。
是的,新加坡也在大力發展國內旅遊,但是那些景點,恐怕很多人在到新加坡第一年的時候就已經去過了。
在哪裏更自由,一目了然。
如今看來,那些曾經慶幸自己離開國內的人,那些因爲工作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離開國內的人,此刻,可能都有些後悔吧。
畢竟放眼全世界,疫情之下,現在還有比中國更自由、更安全的地方嗎?
02. “對不起,讓你們擔心了”
關于想不想回國這個問題,還有一些人的答案是:想過,且已經做了。
家人的擔心是很大一個因素。
疫情期間留在新加坡的你是否有這樣一種感受:跟爸媽的通話頻率明顯增加了。
從前,可能一周一個電話,報個平安,說一下最近的狀況;疫情爆發之後,爸媽開始頻繁地給你打電話,且每日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都是:今天確診人數多嗎?
小A的媽媽在新加坡疫情特別嚴重的時候,曾經好多次在電話裏欲言又止。小A跟她說,有什麽就直說呗,之後,她的媽媽才吞吞吐吐地說道:
“要不,你回來吧?”
小A說自己聽到這句話的當下感覺很奇怪,竟然莫名其妙地鼻酸了起來。
事後想想,卻也不奇怪。 獨自一人在新加坡漂泊五年,回家幾乎成了每年過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新加坡疫情爆發後,公司要求她在家辦公,她每天的活動距離最遠不過從臥室到衛生間。
且2020年的春節,小A因爲工作安排的原因沒能回國,上次回國還是2019年的6月。所以算下來,整整一年半的時間裏,小A都沒能回家和家人見上一面。
“那天過後,再視頻的時候,我突然就覺得我媽好像老了很多,很想多陪陪她”
再加上漂坡五年,兩次申請PR被拒,以及疫情之後公司的降薪措施,小A掙紮了很久,決定回國了。
“這次回國可能不會再回來了,其實新加坡挺好的,但我更想陪在父母身邊吧”
小A會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你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
29歲的醫生彭銀華原本打算在大年初八和領證兩年的妻子補辦婚禮,甚至還給同事派發了喜糖,卻沒想到疫情打亂了所有計劃。
醫院本來排班讓他回去結婚,而他思考再三決定推遲。
“疫情來了,大家都很忙,婚禮先不辦了。”
婚禮不能如期,誰都會難受,但他的妻子願意再等等。她沒想到,丈夫一去,再也沒能回來。
彭銀華一直在醫院忙碌,吃住都在那。除夕那天,妻子實在想念,帶了些日用品到醫院隔離區找他。不能寒暄,放下東西遠遠看了幾眼便走了。
而她不知道,那是最後一面。
彭銀華不巧染上了新冠肺炎,只能和妻子微信溝通。之後一個月不到,他的病情急劇惡化。直到2月20號,彭銀華撐不下去了,帶著對妻子的承諾去世了。
晴天一聲霹雳,打碎了所有關于未來的念想。喜事成了喪事。
小B,人在新加坡讀書,他的爺爺在疫情期間不幸感染去世,而由于邊境管制,由于疫情肆虐,他不能回去送爺爺最後一程。
20多歲的小夥子,哭的稀裏嘩啦像個孩子。
“我爺爺最喜歡我,我對不起他”
作爲孫子的他,直到最後,也只能還爺爺一句遙遠的對不起。
因爲看到了在疫情中天人永隔的夫妻,所以更珍惜陪伴我們的另一半。
因爲看到了在疫情中失去家人的人們,所以更珍惜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
如果說2020年還教會了我們一樣什麽東西的話,那一定是珍惜。
也是出于這份珍惜,小A選擇回國。不讓父母擔心是一方面,陪伴父母變老是另一方面。
問起回國之後的計劃,小A表示,可能就會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她沒有什麽大富大貴的人生追求,只想多點時間陪著父母。
“回國之後,我陪著他們”
03. “我還會回來的!”
離開新加坡回國,是因爲新加坡不好嗎?
其實不是。
曾經和現在生活在這裏的人都會對新加坡有所眷戀,這就是最好的說明。
“回國之後反倒有點想念新加坡了,各種習慣一時半會兒也改不過來,有機會的話真想再回去。”
9月初離開新加坡的小C如是說道。
直到今天,她的朋友圈背景圖依然是當初在新加坡金沙酒店拍到的粉紅色的天空。
小C是一個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了三年的普通上班族,7月份公司裁員,沒有本地身份的她不幸中獎。離職後,她利用白卡在新加坡待了一個月,投遞了無數份簡曆,全部都石沉大海。
“當時就是挺難的吧,沒有收入,房租不便宜,天天吃飯也要錢,這三年我自己也沒存下來太多,還是挺焦慮的。”
其實不怪小C找不到工作,疫情之下,外國人想在新加坡保住飯碗已經是不容易,更別提還找到一份新工作了。
新加坡人力部于6月中旬公布的首季勞動市場報告顯示,按季度調整的職缺比率3月跌至0.71,意味著每10名求職者競爭七個職缺,這也是近10年來職缺最少的一個季度。
當時還是新加坡教育部長的王乙康指出,雖然經濟最終將複蘇,但今年下半年乃至下來一到兩年的時間,就業市場仍將趨向疲軟。
恐怕未來的一段時間裏,在新加坡求職會比原來更加艱難。
除了就業市場的萎縮,新加坡對外國人就業的門檻也是越設越高。8月27日,新加坡宣布:
從9月1日起,外籍員工在新加坡本地申請就業准證的月薪最低門檻,將從3900元提高至4500新元(增幅600元);
金融領域的外籍員工就業准證月薪最低門檻到了12月1日,會進一步從4500元提高至5000新元(總增幅1100元);
S准證員工的月薪最低門檻,則會在10月1日,從2400元提高至2500元(增幅100元)
這樣一層一層的政策壓下來,思量再三,小C見情況不妙,選擇暫時離開新加坡,回國。
她算了一筆賬,在新加坡,一個月的房租是800新幣,加上水電網一個月大概850新幣;每個月勒緊褲腰帶,吃飯也得300新幣,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整體生活費最低最低也要1300新幣,折合成人民幣就是6500元。
一個月的新加坡生活費,正好可以頂的上一張回國的機票錢。在新加坡待兩個月的生活費,就能支付回國機票加隔離的費用了。
反正在新加坡待著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先回家,陪陪家人,等新加坡這邊情況好一點了我再回來。
被問到爲什麽還想再回來,小C說:
我覺得新加坡挺好的,我在國內的同學們感覺都挺累的,我也累,但是節奏沒他們那麽快;而且住得好吃得好,環境也好,人跟人之間關系也簡單,我真的挺喜歡這裏的。
很多新加坡的應屆畢業生也抱持著和小C一樣的心態,在新加坡讀書的這段時間裏已經深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只是苦于疫情原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選擇先回國等待。
小C說,她走的時候曾經許下過心願,一定要再回來工作、生活,未來也想在新加坡定居,希望她的願望可以實現。
時代落下的灰,每一個人都不可幸免。
疫情之下,回國還是留下,不管你做出怎樣的選擇,相信都有你自己的道理。
願每一個曾在新加坡/正在新加坡的你,在每一次離開新加坡的時候,都能對它說一句缱绻的道別:
再見呀,新加坡。
因爲不管怎樣,它都給過你一份經曆,一份溫暖。
對很多人來說,新加坡都是曾奮鬥過的地方,也幾乎是第二個家鄉。未來,不管你是回來還是再也不回來,新加坡就在這裏。
現在的它不得不抱緊自己保護更多的人。但總有一天,它還會像以前一樣,溫柔而又有力地張開雙臂,迎接每一個人。
新加坡,我們,後會有期。
資料來源:
1. 第一財經:結束新加坡漂流,第一財經記者記錄回國之路
2.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領事:關于疫情期間人道事由赴華簽證申請咨詢的答複
3. 參考消息:當初“逃離武漢”的外國人爲什麽後悔?看看這些照片就知道了……
4. 人民日報:當初急著讓女兒逃離武漢,回到美國才發現…
5. 多維新聞:500萬人離開武漢都去了哪 大數據給答案
6. 央視新聞客戶端:外媒:疫情後中國國內旅遊業迅速回暖 助推中國經濟增長
7. 國館:孩子將出生,他還欠妻子一個婚禮,這個“狠心”丈夫卻感動無數人
8. 新新聞:封城前武漢人都飛哪了?亞庇、曼谷和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