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場疫情,
讓很多企業難以支撐下去,
就拿前幾天的新聞來講,
擁有162年曆史的新加坡百貨公司
羅敏申宣布清盤
消息一放出,
衆人皆唏噓不已、倍感惋惜。
而對于航空業、旅遊業來說,
那更是一個慘!
國與國之間的大門一日不開,
就一日沒有收入,
甚至還要面臨巨額的虧損,
等于白白在浪費資源。
于是,
很多從業者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著花樣,
彌補疫情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有的甚至還售賣起了
“仿貨”
飛機飛不出去, 新航就將客機改成餐廳, 瞄准人們想念搭飛機的情懷, 售賣飛機餐, 讓食客“假裝在天上”吃飯。
圖片來源:SIA
遊輪無法在他國港口停靠, 兩家遊輪公司就推出無目的地遊輪, 讓期待旅行的人們在海上吹吹風, 來一場“僞度假”。
無目的地遊輪
一些酒店也不甘示弱,
紛紛推出一系列旅遊配套:
包括諸如動物園的獨家幕後導覽,
以及將客房改造成別具一格的主題房,
甚至還專門爲兒童
設置了房間用品和尋寶遊戲。
圖片來源:泛太平洋酒店
在疫情的籠罩下, 此刻的旅遊産品已經“改頭換面”, 而人們對于旅行的目的和意願也不似從前。 前段時間, YES新加坡曾對新航早前擬推出 但未施行的“無目的航班” 以及11月6日即將起航的“無目的地遊輪” 向粉絲們發起意願投票。
從投票結果來看,
同樣都是無目的地旅行, 但也許是因爲性價比等原因,
大家對于兩者的興趣度卻並不相同。 對于這些新型旅遊産品和配套, 幾位朋友也發表了他們的想法!
01 許春竹 會館秘書/前導遊
坐飛機,只是旅遊的一個過程,而非目的。那些“僞出國”、“沒有目的地”的旅遊配套,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不能持久。可能會吸引一些沒坐過飛機的人,但現在的人很少沒坐過飛機的。所以很多人說,他們甯可周末到聖淘沙、住豪華酒店、享受陽光沙灘,可能更有出國旅行的感覺。
本地旅遊業在這段期間是否就難有作爲 ,倒也未必。以我之前在旅遊業十多年的經驗,把本地一些徒步之旅重新包裝,搞一些從未做過的主題之旅,仍有可爲。
就說牛車水吧!旅遊重點一向圍繞著節慶、美食與購物,如果嘗試從街巷間去挖掘一些故事,例如街道名稱的來源或是曆史人物在這裏的奇聞逸事,像孫中山在史密斯街演講的因緣等,把這些包裝成具特色的徒步之旅,相信還是會吸引人的。
植物園也是很好的旅遊資源,很多本地人到植物園去跑步,這其實是一種浪費。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産不是沒有原因的,這裏不僅是橡膠熱潮的發源地,還是世界最大的胡姬養殖園,並能找到一些頻臨絕滅的植物品種,相信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辦一個熱帶植物知識之旅也不錯啊!
這些東西本地導遊是有能力去包裝,可單憑個人是成不了事的,還需要一些機構、組織去推動。
與其在萎縮的市場中苟延殘喘,倒不如開拓以前所沒有的東西,發展一些新的可行計劃。
02 郭琳靜 旅遊愛好者
我每年大大小小的旅遊約四到五次,不管是出差還是度假,每一次出國都讓我有充電的感覺。
疫情期間不出國也沒關系,我會自己找樂趣。雖然在這段期間,業者紛紛推出仿旅遊的活動,例如到機艙用餐或是將居家布置成外國模樣什麽的,可我覺得同樣的花費,我可以用其他方法獲得旅遊的快樂。
其實,我倒不介意嘗試那些“沒有目的地”的飛行,好像澳洲就有這樣的服務,東西南北任意飛航,乘客事先無從知道目的地,雖然有點冒險,但因爲未知,所以多了新鮮感,這就是好玩的地方。
我也喜歡VR(虛擬實境)遊覽,大致上是讓人選擇一個城市,然後讓你用主觀的視角來欣賞周圍的景觀,你會覺得自己就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浏覽,或是在熱帶雨林中散步,這比起只在上空繞一圈更有“旅遊”的感覺。
我看過有人幹脆將手機放在跑步機上,邊跑步邊“旅遊”,爲枯燥乏味的跑步添了不少樂趣。我想他今天跑挪威,明天跑南美的,他的空間就在瞬間從四面牆擴展到全世界。
我不會刻意地爲體驗而體驗,爲旅行而旅行。旅行必須能帶給我一些新的感受,例如感受該地區的人文曆史、風俗民情等。如果想要開發一種替代旅遊的商業模式,那麽最好能夠先引起消費者的好奇心。
03 陳素雯 教育機構助理經理
旅遊,于我而言是一種異國風情的體驗,與當地人真實接觸的交流。人出不了國,根本就談不上旅遊。
之前,我聽說一些航空公司提供一些“天空轉一圈”或“沒有目的地”的飛行,這固然可以滿足一些人想要“飛”的需求,但沒有停留,也就不覺得特別吸引。
至于爲讓客戶體驗機艙美食而推出不同艙級的飛機餐,價格其實並不經濟,我是不會花這樣的錢。更何況,品嘗道地美食一向不是我旅遊的唯一目的,尤其是到過不少國家,發現自己嘗鮮幾餐以後,就開始想念南洋美食,所以每次出國旅遊都需要准備杯面以防萬一。
我也聽說有些家具商推出了“旅遊盒”之類的玩意,將帶有外國情調的餐具、裝飾、甚至食譜放在一盒中,這是包裝成旅遊的促銷活動,不是真正的旅遊。不過我想會吸引一些布置新居的客戶,但不會是旅客。
不管是旅遊的另類創新,還是商家的熱賣促銷,我重視的是旅遊的過程是否會合乎我的期待,另外也考慮是否會物超所值,當然旅遊最重要的還是能夠確確實實地在地體驗。相比之下,我更願意到本地的景點花費,最近公司都有提供套票,我趁機去了濱海花園和乘鴨子船水陸遊,以前銷假一定想出國,現在就當作是一個遊覽本地景點的時機吧!
04 吳創彬 線上旅行社創業者
遊客的心態有兩種。一種是“打卡”心態,別人去過我也要去看看,當作完成一種儀式。另一種是把旅遊當成一種“逃避”,換一個環境後,就不去想那一些繁雜的事。
針對第一種,無論是什麽方案,似乎都無法取代。好比“沒有目的地”的飛行,飛行是一個過程,沒有了目的地,還飛來幹嘛?相比之下,我倒覺得郵輪可以用這個方式,因爲從郵輪的設計上看,它本就是一個旅遊目的地,很多旅客都是爲了船上的設施如賭博、表演、各類運動設施與國際風味美食等。不管是去日本,還是泰國或某個島嶼,到了那裏也只不過是停留幾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還是呆在郵輪上。
另一種方案,像家具商鼓勵人把居家環境布置成外國的景致,我覺得酒店可以複制。兩個月前,新加坡酒店也推出了“Vacations”的促銷,找我們做中介,但是票很難賣出,價錢雖然有減但對本地人來說還是太貴,試問目前這樣的情況有多少人會花三四百元住一晚五星級酒店?但如果將部分房間挪出來,布置成異地風情的感覺,就多了個賣點。
我也聽說有人結合了《環遊世界80日》的讀書會概念和密室遊戲概念,讓人在體會書本樂趣的同時,還能在特設的環境下品嘗不同的異地美食。
我覺得本地的一些行業創新是蠻有前途的,要考慮的是經費、産品周期與回報率是否成正比,如果産品過于複雜,體驗的人數又少,那是否能達到預期的商業回報還是有待證明。
新常態應該會持續一段時間,旅遊不會在一兩年間(還是最樂觀的說法)回複到從前,所以一些創新的體驗還是值得鼓勵的。
05 Don Romualdo Gaoiran 旅遊雜志編輯
隨著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響,各行各業俨然是過寒冬,特別是旅遊業。根據專家的預測,航空公司、連鎖酒店、賭場、度假村與旅行社等因爲全球運營的意外停頓,損失將是高達1萬億美元甚至更多。
在目前嚴峻的形勢下,業務革新已成爲旅遊與連帶的款待業必須要面對的。
一間總部位于加利福利亞的美國度假公司通過其體驗平台,與合作夥伴與旅行者提供雲旅行。此外,澳大利亞與冰島等多家旅行社在面簿上使用360度實時旅行,即是讓導遊通過社交平台與旅客直接互通,帶領網上旅客遊覽著名景點。
很多人可能不以爲然,認爲雲旅遊並不能取代真正的旅遊,但旅遊工作者面對著邊境限制的大環境,以及在被迫休假、減薪甚至失業的困境下,仍然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發展機會,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再說,人類行爲是未來事物的試金石,可能就此激發了有關技術的推進與發明也未可知。
我也知道有些業者,爲了讓旅遊變得更安全、更高效,正積極開展研究以領先其他對手。好比如何借助溫度掃描儀,通過非接觸式的流程讓機場順利運作,甚至采用機器人協助機場運營等,這讓我們意識到一個事實,技術是改變現狀的最佳催化劑。
依我看,大流行固然毀了全球的旅遊業,但它也爲我們開了一個新領域,推動著我們用技術去跨入一個新常態下的旅遊業。
以上朋友們的言論來自 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籌劃創辦的:
《華彙》中文雜志。
本期的“你說我說”聚焦: “你會爲仿旅遊買單嗎?”的問題, 看過他們的想法之後, 你是否也想發表自己的觀點呢?
本期話題: “你會爲仿旅遊買單嗎?”
疫情期間,沒得出國,旅遊業者與商家紛紛推出“僞出國”、“雲旅遊”等配套,例如:在機場上空繞一圈,或是乘著郵輪到海裏吹吹風,甚至只是到機艙裏吃一餐,以及其他類似的仿旅遊等,你會爲此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