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人概念火熱的背後卻難掩高端産業低端化、核心零部件瓶頸以及機器人企業散亂小三大“痛點”。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研究院院長徐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機器人企業多爲近五年成立,企業規模較小,多集中在系統集成領域,整機研發能力不足。企業數量多,行業分散,也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
“痛點”1:到底是機器人還是機器?
今年3月,谷歌機器人AlphaGo戰勝世界頂級圍棋棋手李世石,再次讓機器人、人工智能的概念風靡全球。然而,從機器到機器人,一字之差的背後隱藏著大量技術難關。
徐方認爲,新一代機器人關鍵技術應該包括視覺感知、認知,輕量化的本體以及新興材料的應用,可以適應人機協作場合。另外,在人機交互方面需要有更多自然的交互手段,而不是現在的示教方式。
然而從機器到機器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企業,實際上都還有不小的距離。羅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工廠的機器手臂、物流機器人等還只能算作是自動化機器,最多只能算是機器人1.0。真正的機器人應該是機器加上人工智能,並融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能夠自我感知、學習、決策,我將之稱爲機器人2.0。”
羅軍認爲,中國機器人不僅面臨1.0時代的巨大差距無法縮小,又面臨2.0時代的巨大鴻溝無法跨越。
今年4月26日發布的《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提出,將率先突破弧焊機器人、真空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等十大標志性産品。
以手術機器人爲例,羅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全球微創醫療手術機器人基本被美國達芬奇機器人壟斷。
“達芬奇機器人被譽爲‘高級的腹腔鏡系統’,能讓外科醫生坐鎮立體聲控制台通過患者床邊的機器手臂實現對內窺鏡手術器械的遠程控制。從臨床經驗來看,利用達芬奇機器人進行前列腺手術,可更加精准地解剖和操作,能減少人出血和創傷。”羅軍說。
而在國內,手術機器人基本還處于研發階段。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新松機器人還參股遼甯何氏眼科醫院。新松機器人品牌與公共關系部部長哈恩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參股醫院體現了新松在未來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新松目前主要做的是醫療康複、殘疾人輔助方面的機器人,尚未研發用于手術的機器人。”
與國外已經具備初級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相比,我國機器人尚難以匹敵,甚至與國外成熟的工業機器人相比,我國的機器人依然有不小差距。
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國産工業機器人以中低端産品爲主,主要是搬運和上下料機器人,大多爲三軸和四軸機器人,應用于汽車制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的六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企業占據,國産六軸工業機器人占全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不足10%。
此外,近年來,在各類演藝舞台、展會上也不乏機器人的身影。機器人唱歌、跳舞、甚至與人對話,總能引來不少圍觀。羅軍不禁感歎:“這些看似高端的機器人實際上並沒有太多核心技術(花架子一個,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是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速度),更談不上人工智能。本來應該是高端的裝備,但是現在卻被用來唱歌跳舞,機器人被當作玩具。”
“痛點”2: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
除了高端産品缺乏,我國機器人産品的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仍未改變。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機被視爲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機器人成本的70%,這也是制約中國機器人産業的主要瓶頸。
上述白皮書數據顯示,2015年約有75%的精密減速器由日本進口,主要供應商是哈默納科、納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電機和驅動超過80%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日本、歐美。
以伺服電機爲例,實際上國內也是能夠生産的,但是徐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機器人用的伺服電機和其他設備的伺服電機也有所不同,機器人上需要高速、高精度、高可靠的伺服電機,目前國産的伺服電機只能滿足焊接機器人的要求。”
另外,減速器作爲連接動力源和執行機構之間的中間裝置,用來精確控制機器人動作,傳輸更大的力矩,對機器人的精度影響很大。“減速器和伺服電機的情況類似。與通用減速器相比,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要求具有傳動鏈短、體積小、功率大、質量輕和易于控制等特點。”徐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據他介紹,現在機器人上使用的RV減速器和諧波減速器,屬于高端的減速器,雖然國內也有廠家生産,但是規模很小,目前RV減速器仍然被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公司壟斷,日本的哈默納科則在諧波減速器上占絕對優勢。
此前,有行業人士透露,一台精密減速器四大國際巨頭采購價爲3萬元-5萬元,賣給國內關系好的客戶約7萬元,關系一般的普通客戶約12萬元,內資企業采購精密減速機的成本比國際巨頭貴一倍還多,可見其間的利潤差別有多大。
上述白皮書顯示,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導致國內企業生産成本壓力大,比之于外企,國內企業要以高出近4倍的價格購買減速器,以近2倍的價格購買伺服驅動器。
羅軍說:“谷歌、IBM、微軟等美國企業正在開辟機器人一個新時代,而且布局已經基本完成。而我國目前還處在謀求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領域的自主化。”
具備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尚未取得有效進展,高端産品缺乏,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6月16日,在沈陽舉行的機器人TOP10峰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也直言:“我國機器人産業已出現‘高端産業低端化’的趨勢。”
“痛點”3:機器人産業已現投資過剩
盡管目前國內機器人行業短板明顯,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地方政府和企業對機器人行業青睐。
據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數據表明,過去兩年,建成和在建機器人産業園區超過40個。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此前表示,過去兩年裏,各地出台的對機器人産業的扶持政策有77項之多。
在行業火熱表象背後,部分業內人士也對這種“大幹快上”的局面表達了憂慮。辛國斌在6月16日的機器人TOP10峰會上直言:“我國機器人産業有投資過剩的隱憂。”
羅軍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現在機器人企業有800多家,機器人園區超過40個。但是在這800多家企業裏面,將近一半企業是沒有産品的空牌子。剩下的一半企業裏面將近70%~80%是在代理別人的産品,真正能自己生産零部件或機器人産品的企業,國內也就100家企業左右,而且這100家企業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仍然主要依賴進口。”
納恩博科技公司總裁王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企業數量太多並不一定是好事。大量機器人企業一看到焊接機器人、碼垛機器人賣得好,就一哄而上都來做這些別人已經做過的事情。”
王野同時稱,這些企業不僅自身缺乏競爭力,還會造成低端重複建設甚至産能過剩。”
在這場機器人産業“競賽”中,地方政府的補貼政策爲企業入局添足了“馬力”。這些政策有的根據企業銷量給予補貼,有的則針對“機器代人”項目。
例如,杭州明確,對符合一定“機器代人”條件的單個項目資助金額最高可達2000萬元;煙台出台的政策規定,對該市企業研發生産的首台機器人裝備最高補貼100萬元。
然而,政府補貼在吸引大量企業入局的同時,也導致一些機器人生産企業靠補貼“過日子”,無心在技術上鑽研,甚至頂著機器人概念套取地方政府補貼。
“最近還有幾家企業來找我,他們沒工廠、沒有設備、沒有産品,最關鍵的是還沒有錢,卻要做機器人。我問他們怎麽做?他們直言,可以根據我們的要求做加工服務,我們給他訂單,他們拿著訂單再去找政府扶持。”羅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在對廣州、佛山、東莞、深圳等地的機器人企業的走訪中,羅軍還發現,高端領域國內企業進不去,而低端領域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已到了微利甚至無利可圖的地步。“之所以企業沒有盈利也敢去拿訂單,一是因爲能拿政府的補貼,二是盯住企業後期的維護市場。”羅軍說。
在地方政府和企業熱情布局機器人産業的時候,甚至連一位部委高層人士也發出警示:“企業千萬不要被地方政府‘忽悠’,企業也不要‘忽悠’地方政府。”
我國工業機器人區域分布情況
中西部
産業聚集:重慶兩江機器人産業園、蕪湖機器人産業園
代表企業: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北京華巍分公司、長沙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等
研究機構:重慶中科院特點:科技資源不足
珠三角
産業聚集:廣州機器人産業園
代表企業:固高科技、深圳新松、廣州數控、廣州萬世德、東莞易步等
研究機構: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
特點:市場應用空間大,控制系統占優勢
環渤海
産業聚集:哈爾濱經開區機器人産業園、沈陽新城機器人産業基地、青島國際機器人産業園等
代表企業:沈陽新松、哈工大集團、北京華巍中興、唐山開元、大連賢科等
研究機構: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國家機械局北京自動化所
特點:科研實力強,産品以AGV、焊接機器人等爲主
長三角
産業聚集:上海機器人産業園、昆山機器人産業基地、常州武進高新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産業園
代表企業:上海沃迪、昆山華恒焊接、南京埃斯頓、浙江萬豐科技、上海機電一體工程有限公司等
研究機構:上海交大、上海大學、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
特點:外資、合資企業多,系統集成商發達,市場優勢明顯
現狀咋變
國內機器人企業有800多家,機器人園區超過40個。但是在這800多家企業裏面,將近一半企業是沒有産品的空牌子。剩下的一半企業裏將近70%~80%是在代理別人的産品,真正能自己生産零部件或機器人産品的僅100家左右。如何做到名副其實,不少企業要在改變上“做功課”。
難題咋破
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機被視爲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2015年約有75%的精密減速器由日本進口,主要供應商是哈默納科、納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電機和驅動超過80%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日本、歐美。國內企業在技術突破上,面臨不小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