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提到新加坡,大家總會想到“幹淨”“整潔”“治安好”“花園城市”等等一系列正面詞彙,這似乎也成了新加坡給人的固有印象。
然而,有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
2020年,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讓這個熱帶小島籠罩在了烏雲之下。新加坡積極應對,在各方面都讓我們在疫情這面鏡子中看到了屬于它的堅持、勇氣與樂觀。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新加坡潛藏在角落裏的黑暗。
新加坡警察部隊于8月26日公布的2020年1月至6月罪案數據顯示,新加坡上半年整體罪案數量增加了1881起至1萬8121起,相較去年同期的增幅爲11.6%。
有人說,疫情是萬惡之源,也有人說,疫情不過是“照妖鏡”,這些黑暗在新加坡存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是從前每人關注罷了。
那麽問題來了,新加坡犯罪激增,疫情到底是導火索,還是“照妖鏡”?
01. 暴力
壓力會引發暴力,似乎是一件耳熟能詳的事情;而疫情會讓人感受壓力,相信也是大家感同身受的。
疫情與壓力蔓延,一般人無從阻擋。當疫情、壓力、暴力三者串聯起來,疫情引發的壓力就成爲了暴力的最終導火線,暴力行爲也就隨之增長。
在所有暴力行爲中,家庭暴力一直備受關注。
家庭暴力是沖突的極端表達,施暴者將其親密伴侶或家人視作內心積怨的宣泄口。這一問題長期以來都是社會痼疾,難以根除。
早在疫情在全球傳播開來之前,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就有三分之一的女性遭受過家庭暴力或性暴力,大部分的施暴者是她們的親密伴侶。
疫情期間,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家是最安全的地方,但對家庭暴力受害者來說卻不一樣,家並不是他們遠離暴力和虐待的“天堂”。
關門之後,屋內,另一場災禍開始悄然蔓延。
據聯合國婦女署掌握的數據,由于疫情的爆發,針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特別是家庭暴力,正在急劇上升。在全球範圍內,在過去12個月中,有2億4300萬名年齡在15至49歲的女性遭遇過親密夥伴的性暴力或身體暴力。
具體到國家來說。自疫情爆發以來,黎巴嫩和馬來西亞女性求助熱線的電話數量比去年同月增加了一倍。在中國,數量增加了兩倍。
英國內政大臣曾在4月的一場會議上面色凝重地透露:過去24小時,英國家暴求助熱線接到的電話數增長了120%。英國最大援助家庭暴力慈善機構報告說,封城後單日求助熱線電話就激增了700%。
不少英媒甚至稱:家庭暴力是疫情伴生的“邪惡孿生兄弟” 。
澳洲的家暴案件在疫情期間激增,誇張到什麽程度呢?相關部門曾公布過一些令人揪心的數據:
警方每隔2分鍾,就接到一宗有關家庭暴力的事件;
每天,有12名女性因爲遭遇家暴而住院;
每9天,就有1名女子被前任或現任伴侶殺害。
同樣的事每天都在全球不斷上演,在新加坡也不例外:
4月24日,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發覺,阻斷措施實行後出現了更多家庭沖突和家暴個案,有的防止家庭暴力中心所接獲的詢問,在幾個星期裏就比過往多出近四成。
5月14日,新加坡警方發表文告說,在阻斷措施期間,接到更多涉及家庭暴力的報案。
僅4月7日至5月6日一個月期間,警方就接到了476起涉及家庭暴力的報案,包括傷人、暴力和人身攻擊、刑事恐嚇、非法拘禁等。這比阻斷措施實施前、每月平均389起案例,增加了22%。
另據婦女行動及研究協會(AWARE)公布的數據,該會在3月份收到的詢問數量達到619個,打破近年來的單月紀錄。
通過這組數據,不難看出,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下,新加坡的家暴事件日甚一日。
家,本應是避難所,卻成了受難地。
爲什麽?
首先,疫情對新加坡經濟沖擊很大,導致大規模失業。有研究表明,經濟壓力與家庭暴力存在正相關關系。一旦經濟壓力過大,就很容易將家庭暴力作爲一種宣泄的出口。
其次,封城等政策使家暴受害者更加難以擺脫施暴者,難以獲得原本可以幫助她們的社會支持。
據CNN報道,因爲疫情,很多家暴受害者求救無門,無法與朋友交談,無法尋求法律顧問的幫助,甚至也無法通過運動的方式來排解自己。
第三,因爲疫情帶來的恐懼和經濟壓力,有不少人在封鎖期間開始酗酒,這也可能成爲他們對伴侶施暴的誘因。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有證據表明,過度飲酒會導致家暴的頻率上升,受害者也面臨著更加嚴重的傷害。
說到底,疫情並不是導致家暴的直接原因,不過是一根導火索。但不要忘了,家暴其實也是一場看不見的疫情。
不僅是在新加坡,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數據也表明,家庭暴力如同一種伺機性感染,在疫情造成的大環境中日益猖獗。
疫情引發的可怕的全球問題其實不止家庭暴力,外部暴力事件的頻繁上演也值得人們警醒起來。
8月,南非警察部長塞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2020年6月到8月,南非犯罪率有所增加,平均每天有61人被殺(平均每23.6分鍾一人被殺)。
在新加坡,情況沒有這麽誇張,尤其是在阻斷措施期間,街頭的暴力行爲明顯減少。但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在逐步解封的過程中,公共場所發生的暴力事件一點也不少。
9月13日,兩名男子在美芝路組屋樓下起爭執,其中一人騎坐對方身上揮拳毆打對方臉部。被打的67歲男子傷重不治,當場身亡,涉案的56歲男子當場被捕;
10月7日,兩名男子在文禮購物中心二樓的職總平價超市外起爭執,結果其中一人舉刀劈向對方。傷者逃到超市內,嫌凶追入超市繼續劈砍後逃離現場;
10月8日,兩名男子淩晨在路上起爭執大吵,其中一名男子突然撥出利刀朝對方砍去,33歲男子左臂被砍多刀受傷,嫌犯過後逃離現場;
11月7日,美芝路黃金熟食中心,一名男子大鬧煮炒攤,向女攤主爆粗口,再拿鐵罐砸頭,當場被制伏逮捕;
……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
雖說新加坡警方並沒有公布疫情以來暴力事件的相關數據,但是僅9月和10月短短兩個月,《聯合早報》就報道了不下20起暴力事件。
在疫情的沖擊下,新加坡的失業率在8月攀升至3.4%,失業造成的經濟壓力和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都有可能導致人的情緒失控,進而增加暴力事件發生的幾率。
暴力其實一直都存在,但不可否認,疫情的種種沖擊也使得暴力事件更爲頻繁的出現在我們視野中。
02. 詐騙
今年的新冠疫情給了詐騙犯罪者完美的作案環境。
到目前爲止,根據各國反詐騙機構的統計資料,美國因疫情相關的詐騙案件,已經損失1.61億美元;英國損失了1,670萬英鎊(約合2,180萬美元);澳洲則損失了510萬澳幣(約合360萬美元)。
根據新加坡警方公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共接獲7253起與10大詐騙種類有關的報案,比去年同期的3027起增加近140%,這些案件騙走的金額也從去年上半年的4160萬新元增加一倍至8200新元。
其中最嚴重的四種詐騙案類型爲電子商務騙局、社交媒體冒充騙局、貸款騙局和冒充銀行釣魚騙局,數量占所有騙局的七成。
電子商務騙局是最多案件的詐騙組別,案件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202起,增加約74%至2089起案件,涉及金額從100萬元暴漲至540萬元。
其中有294起騙局涉及防疫物品如口罩、消毒液和溫度計。新加坡警方曾指出:疫情期間,詐騙十分猖狂。詐騙分子多利用人們在此期間的擔憂,恐懼和需求來行騙。
疫情期間,社交媒體冒充騙局更是猖獗。
新加坡去年同期只有83起案件,今年上半年卻暴增至1175起案件,共騙走270萬元,最大數額的單一個案騙走36萬7000元。
貸款騙局和冒充銀行釣魚騙局則是老生常談了。
騙子往往會冒充受害人熟悉的銀行、政府機關或公司,利用遭破解的電子郵件賬戶或使用以假亂真的僞造電子郵件地址。
打著向商業夥伴或職員支付薪資等幌子發送指示,發布以假亂真的電郵或簡訊,誘騙受害人點擊連結。
美國最大的消費者遊說團體之一——AARP詐騙監督網主管Amy Nofziger說:
“人們現在比平常更容易被騙上當。壓力下,不會理性思考而會感情用事。”
這話不假,強調的是疫情對人們的心理造成的影響。
同時,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人居家辦公,遠程辦公應用程序迅速普及,由于家庭網絡不如公司網絡安全,犯罪分子更容易利用程序漏洞竊取信息。
另一方面,公衆在家使用電腦和網購的時間有所增加,這也給了詐騙分子更多機會實行犯罪。
03. 自殺
不談安樂死以及宗教法律的問題,自殺本身不是一種法律權利,法律對此無禁止,應該說是自然人處置自己生命權的一種自由。
但在新加坡以前的法律規定中,企圖自殺是犯法,最高可判監禁一年或罰款,或兩者兼施。
也就是說,在新加坡自殺,如果能死透了,還算夙願得償。如果沒死成,就犯法了,可能生不如死。
從2020年1月1日開始,企圖自殺在新加坡不再是犯罪,但教唆他人自殺依然要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新加坡援人協會(Samaritans of Singapore)于8月3日公布的最新報告,2019年新加坡共有400起自殺身亡案例,雖然不是曆來最高,但對比前年的397起和2017年的361起,已連續3年呈增長趨勢。
11月12日,新加坡內政部兼永續部政務部長陳國明日前在國會答複穆仁理(武吉巴督區)的口頭詢問時透露:截至9月,新加坡共有166起自殺死亡事件,遠低于去年的400例。
但是,新加坡警方在今年1月至9月之間接到1800起企圖自殺的報案,遠遠高于2017年至2019年的每年平均1200起。
疫情之下,政府實行斷路器措施、公司倒閉歇業、辭退員工大潮……壓力一時間被無限放大。有的地方更是頻繁出現自殺現象,比如新加坡客工宿舍。
7月,新加坡客工頻繁自殺事件鬧得滿城皆知。短短幾天內,一連發生好幾起客工自殺事件,還有1人當場死亡。
7月22日,榜鵝S11勞工宿舍,一名中國勞工因買機票回國事宜和公司協商無果後想要輕生,一度爬上頂樓想要縱身躍下;
7月24日,又一位中國勞工因想回家卻得不到公司的幫助,而走上高空護欄。
之後,又發生了好幾個類似的客工跳樓事件。甚至有客工朋友說:想回國,先跳樓。
而就在8月2號,一位客工真的跳了下去。
新加坡慈善機構Health Serve主要負責爲有需要的客工提供心理輔助服務,根據他們統計的數字,自4月下旬啓動虛擬咨詢診所以來,已經爲700多名外來客工提供了咨詢服務。
8月初,參與溝通和參與負責人Suwen Low女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在過去的兩周中,提出自殺念頭的客工數量增加了兩倍。”
那時的客工們,有家歸不得,有工做不得。選擇自殺,是沒有收入的生存壓力、長期隔離的心理壓力以及無法回家見到家人的希望破滅之下的最後抗爭。
根據援人協會的統計,今年病毒阻斷措施及第一階段開放期間,打電話或發電郵求助者增加了近3500人。
在4月至6月短短三個月內,求助者就從去年的8977人增加到1萬2415人。這些求助者多是因與家人發生摩擦或工作和收入不穩定而陷入焦慮。
是的,因爲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選擇自殺的人也不在少數。
9月28日,一名在新加坡任職廚師的馬來西亞男子,因爲在疫情期間失業面對的經濟問題選擇上吊自殺,只留下中國籍妻子和兩名年幼孩子。
該男子原本在新加坡當廚師,可是在今年3月遭公司裁退。根據警方調查,男子生前沒欠債,也沒有與人結仇,不排除因面對經濟問題自尋短見。
事發時,死者的6歲兒子正在熟睡,醒來時竟發現父親懸挂在空中,放聲大哭才引起鄰居注意。
10月17日,一位在新加坡謀生的印裔男子不堪壓力,加上7個月未見到家人,在組屋8樓跳下,了結了生命。
死者生前在新加坡一家快遞公司工作,面對許多壓力,包括生活方面、無法和家人團聚,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對的工作量壓力。
他在去世前曾多次向妻子抱怨對工作感到沮喪,但依舊開朗,迫不及待想見妻子和孩子,看不出任何異常。據悉,該男子自殺前正在通過周期性通勤安排(PCA)准備在10天內回到大馬新山和家人團聚,他卻走上了極端。
至今都沒人知道,壓垮這個男人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什麽。
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醫療委員會主席馮舜聖早在4月就有提醒,每當有金融危機發生時,自殺率必會增加,相信此次疫情也可能會推高自殺率。
失業率的上升,失業人口的增加,沉重的經濟壓力都會在一些人的心上留下烙痕,最終推著他們走上絕路。
可以看出,不管是暴力、詐騙,還是自殺,無一例外地都是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存在的,當然,疫情的爆發也確實導致了某些情況更加嚴重。
所以說,疫情既是照妖鏡,也是導火索。
作爲照妖鏡,疫情讓我們開始關注一些從前忽視的地方;作爲導火索,無非就是疫情爆發帶來的經濟與心理雙重壓力。
如今,新加坡的單日新增確診控制在幾例到十幾例,社區病例鮮少出現,估計明年就可進入解封第三階段;經濟上,各行各業也都隨著疫情的控制逐漸複蘇中,盡管進程緩慢,卻也總有個盼頭。
文章的開篇,我們說:有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
同樣地,有陰影的地方,也一定會有光。
我們希望,也相信:會好的,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
資料來源:
1. 環球外彙網: 疫情也不是全無好處:全球多地的犯罪率下降了!
2. 8視界新加坡: 上半年詐騙案激增 冠病疫情爲導因之一
3. 華人頭條:警惕疫情大流行後的犯罪“大流行”,下半年犯罪率將上升
4. 人民日報:新加坡網絡犯罪受害者損失超540萬新元 420多名人員正接受調查
5. 8視界新加坡:本地家暴案件增多 警方嚴厲執法
6. 工商管理學之家:新冠疫情下,家庭暴力增多了嗎?
7. 聯合早報:特殊時期應特別關懷家暴受害者
8. 聯合國:新冠大流行折射下的“家暴”問題
9. 經濟日報:上半年全球詐騙案件猖獗!連新加坡都激增140%
10. 聯合早報:共7253起報案 總金額達8200萬元 上半年詐騙案增近140%被騙金額翻倍
11. 聯合早報:連續三年上升 去年400人自殺身亡 20至29歲青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