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很多人都有飯碗不保之憂。在新加坡,大選剛過,領導人對此特別敏感,幾乎天天都有話說,都有新的措施出台,說要幫助國人增強技能、更換跑道,以便來個華麗轉身。(海峽時報)
作者 程英生
這年頭,很多人都有飯碗不保之憂。
專家早就說,機器人越來越聰明,遲早搶走人類大半工作,而這一年來,病毒又來加害,加速經濟轉型,加速工作的消失,大夥還來不及轉身,飯碗已經飄搖。
三巴旺集選區固定在每月最後一個周五在海軍部村莊社區廣場舉辦實體職業展,邀請企業現場面試求職者。(聯合早報)
這是世界浪潮,強國弱國都躲不過,各地政府苦無對策,都可能爲此付出下台的代價。
在新加坡,大選剛過,領導人對此特別敏感,幾乎天天都有話說,都有新的措施出台,說要幫助國人增強技能、更換跑道,以便來個華麗轉身。
各崗位部長也頻頻走訪公司機構、生産作坊,一番觀察一番談話之後,都說明天會更好;嶄新的、美好的工作這裏有幾十個,那裏有幾百個,等待著有志氣的、有技能的你前來效勞。
七月大選後,政府還成立的一個“全國就業理事會”,由德高望重的國務資政尚達曼領導。
國務資政尚達曼。(海峽時報)
究竟整體的就業前景如何,政府又應該做些什麽,尚達曼近日細細做了分析,指引了點方向。
他的用詞比較深,紅螞蟻用心地咬了一輪,消化了一些,願與蟻粉分享,希望能讓你看到一絲希望,照亮你前進的道路。
以下是尚達曼語錄:
避免長期失業之害
疫情下,我們需要等上一些時日,才能看到企業大規模招聘長久員工。政府目前該做的是資助和鼓勵企業聘請臨時員工,方式可以不同,或是學徒制,或是爲四五十歲的人開辦的在職訓練,政府可協助老板定制這些計劃。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想盡辦法給人一份工作,讓人提升技能,避免長期失業,避免在精神上受到長期的創傷。
政府不能太早切斷對企業的援助
我們不應該太快切斷政府對企業的援助。我們的經濟還很低迷,病毒還在全球擴散。各地可能采取另一輪的封鎖措施,尤其是冬季來臨時。即使是最樂觀的情況,經濟也必須在一年多後才能恢複常態。
同時,前景很不明朗。政府和決策人無法確定哪家企業值得拯救和還能存活,哪家企業已經是奄奄一息、靠氧氣筒生存的行屍走肉。盲目進行創造性的摧毀,最終可能導致大量良好的企業和工作被摧毀。
低薪工作受到的沖擊尤其大
小販中心清潔工屬于低薪員工。(聯合早報)
近幾年,在美國和一些國家,增長的最快的是一些較低薪的工作,包括餐飲業、清潔工、保安和各式的家庭傭工。
不過,新冠疫情大大擾亂了就業情況,這些底層的工作也在縮減了。服務業的工作受到全面沖擊,正被電子商務服務、遠程辦公、虛擬臨景科技、安全距離措施、以及其他嶄新的工序所取代。
這樣的現象將會持續好幾年,長遠來說,這些低薪工作可能變得越來越少。
各地政府應該正視這個問題,確保人們不會長期停滯在低薪、低技能的行業而無法提升。
職業配對要快,也要配得好
爲求職者進行職業配對時,不能一味求快,不是有一份工作就好,這麽做,可能導致求職者失去原有的技術和經驗。所配到的工作,應該力求加深求職者的技術和經驗的,近似的或相輔相成的工作也好。
我們都想盡快爲民衆找到新的工作,但與此同時,必須盡力做到不流失技能和經驗,對個人或社會來說,都是如此。
更快更及時的訓練
(海峽時報)
政府和企業必須聯手打造高素質的訓練計劃,以吸引員工,讓他們覺得有用。可以通過科技和社區計劃,爲非在職的受訓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同時,整個培訓機制應該更靈活,應該根據經濟的轉型,快速地提供新技能的訓練。
爲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幫助
疫情來襲後,各地政府和中央銀行快速地爲中小企業提供近期的信貸支援。但這還不夠,政府應該采取其他對策。
除了翻新競爭政策,我們還應該探討:
如何尋找有效的産業集群策略?
如何更好地把創新的知識從走在前端的公司轉移到其他公司?
如何鼓勵小型企業嘗試創新改革?
如何爲中小企業量身定制員工訓練項目,以縮小跟大企業的技術距離?
如何鼓勵中小企業接通跨境的電子平台,以幫助它們開拓業務?
要自動化,也要保住工作
新一代高效科技,會否帶來長期的和更高比例的失業率?對此,知名的經濟學家、商業和科技領袖的意見不一。
位于盛港康埔桦彎第289C座組屋底層,屬口福集團旗下的咖啡店品牌喜多福引入沖泡機,以提高茶水攤主的生産力。沖泡機器共有四個獨立水箱,兩個供泡咖啡,兩個供泡茶。沖泡機設有四個獨立出水口,即便只有一名員工,也能同時沖泡四杯飲品。(聯合早報)
我們現在無法知道答案。不過,我們已經知道的是,一些科技,譬如協作機器人、增強實境技術和某些人工智能器材,能爲人們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包括中級的技術人員。
目前,多數國家通過稅制鼓勵企業進行自動化,即使是長期面對失業問題的國家也這麽做。
其實,我們在鼓勵自動化的時候,應該設法將它與相關的技術培訓結合起來,做到這點,國家才能夠在新的時代裏,爲人民創造大量和良好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