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初初看到這個題目,可能內心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這倆有啥關系嗎?
誠然,新加坡抗疫與泰國“抗議”的關系並不大,但二者之間的諸多共同點卻讓我們不由得將兩個國家進行一番比較:
同爲熱帶國家,地理位置相近;
同是很大程度依賴旅遊業帶動經濟發展;
同在此次抗疫工作中取得不俗表現,一度被稱爲“模範”和“標兵”……
如今,新加坡疫情控制趨穩,正逐步開放。
此時此刻,與新加坡有如此多相似之處的泰國卻正面臨著“內憂外患”,內有民衆集會示威,引發國際輿論;外有輸入型病例隱患猶存,邊境開放底氣不足。
對于泰國來說,下一步該怎麽走,這是個問題。
01.
抗疫標兵,誰做得更好?
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出現第一例武漢輸入病例。
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隨即做出反應:1月底,由移民局宣布針對性關閉邊境措施;2月1日,宣布將措施擴大至中國所有地區。
這一階段,新加坡的正常活動並沒有收到任何影響。這也是新加坡防疫工作獲得世衛專家肯定、被稱爲全球抗疫“模範生”的原因。
好景不長,4月之後,客工宿舍疫情大規模爆發,加上本地社區的感染,確診數單日新增一度破千。
隨後,新加坡開始了漫長的與第二波疫情的戰鬥:
客工宿舍停工隔離、全體檢測;
斷路器措施實行,提倡居家辦公;
逐步解封,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強制戴口罩……
直到半年後的10月,新加坡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只剩下零星個案。11月2日,新加坡單日確診病例達到八個多月來最低 ,僅新增一例境外輸入病例。
從這樣的過程來看,新加坡的第二波抗疫表現才真正堪稱“模範”。
再把視線轉向泰國。
泰國在今年1月13日報告了首例新冠確診病例,是中國之外第一個報告新冠確診病例的國家。
早在7月時,美國著名電視台CNN在報道泰國的新冠疫情時,就高度表揚泰國是全球4大管控疫情最好的國家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拍攝新冠防疫紀錄片時,也選定泰國作爲成功對抗疫情的模範國家。
截至11月30日,新加坡總人口570萬中,新冠疫情確診病例數爲58218,死亡病例數爲29,目前還有55例尚在治療中。
而在泰國近7000萬人口中,共報告確診病例3998例、死亡60例,目前尚在治療的病例有135例。
從確診數量占總人口比例來看,泰國完勝;
從死亡率和治愈率方面考察,新加坡又更勝一籌;
從疫情控制的速度和成果來看,僅花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平穩控制疫情發展的泰國勝出;
從抗疫成果的連貫性與一致性來看,至今沒有二次爆發的泰國再次勝出。
那麽問題來了,泰國在這次抗疫中,到底做對了什麽,才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成績?
當2019年12月31日中國通報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後僅三天,泰國機場就開始了對來自武漢遊客的監測,泰國公共衛生部還建立了應急指揮中心。
1月8日,泰國衛生部門監測到了來自中國以外的首例疑似病例,1月13日,病例確診。
對于到達機場的乘客,泰國醫療體系的工作人員最初要對其監測體溫,必要時隔離,後來每一位抵泰乘客都要求隔離。
泰國能將疫情快速控制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牢固而有效的衛生醫療體系。
在泰國,人力、財力的有限致使無法開展大規模檢測,但全國遍布著1000多支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其中還包括可以進行病原體檢測的100支隊伍。
流調隊伍輾轉于城鎮鄉村的各個角落,依據對運動軌迹的追蹤,對被判定爲有風險的人群免費檢測,這就避免了大規模人群湧向醫院造成資源擠兌。
泰國衛生部疾控司副司長Tanarak Plipat說,在醫院,醫生也知道如何檢測病毒並防止出現院內感染。
在泰國,面對疫情,政府部門的決策高度依賴醫學界專業人士的意見,民衆也願意積極配合,遵從衛生部門官員的防疫指導。
世衛組織駐泰國代表科特茲(Daniel Kertesz)表示,泰國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投資和建設強有力的公共衛生體系,新冠疫情可以看作是對這個體系的一次大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泰國經受住了考驗:
“泰國的社區和鄉村衛生志願者堪稱醫療系統第一線的‘千裏眼’和‘順風耳’,社區、公共衛生和醫療部門之間的充分信任,是泰國疫情應對行動得以高效開展的關鍵所在。”
在防疫方面,泰國某種程度上還有著“先天”的優勢。
保持社交距離一貫被視爲抗擊疫情的有效武器。
我們熟悉的“薩瓦迪卡”其實就是泰國人在彼此問候時,既不握手、擁抱,也不親吻面頰,而是雙手合十,頭前傾,略作鞠躬狀,履行被稱爲“Wai”的雙手合十禮,這樣其實就避免了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佩戴口罩更是防止病毒傳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來,由于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等造成的空氣汙染,泰國民衆早已養成了日常出門佩戴口罩的習慣,這一舉措在疫情中延續並及早實施。
有研究稱,疫情期間,95%的泰國民衆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這一比例在東南亞國家中居于首位。
說到這裏,再插播一條有意思的新聞:6月12日,泰國官員表示,泰國將對一些新冠病毒感染率相對較低的國家放寬旅遊限制,允許這些國家的旅客入境後無需進行14天隔離。
新加坡並不在被允許訪問的首批名單中。
新加坡這邊,陸續已與八個國家和地區建立通行安排,包括單方面開放邊境、互惠綠色通道、周期性通勤安排、短期簽證以及“航空泡泡”等。
泰國也不在新加坡建立通行安排的第一梯隊。
看來,雙方都對彼此的抗疫成果不是那麽的有信心。
至于兩個國家到底誰在抗疫一事上更值得被稱作“模範”,各位讀者就見仁見智吧!
02.
保經濟還是保命?
如果在新加坡和泰國共同挑選一個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那麽非旅遊業莫屬了。
新加坡在2019年吸引了1910萬人次旅客,旅遊業總收入爲277億美元,占國內生産總值(GDP)的5.4%,高于建築業和資訊通信業的占比。
不包括餐飲和零售等旅遊相關行業,新加坡的酒店、景點和旅行社等核心旅遊業者去年共聘用了6萬5000名員工。
2019年,泰國旅遊業也經曆了高光時刻,外國遊客全年到訪量爲3980萬人次,境外遊客貢獻了泰國GDP的11.9%,再加上泰國國內遊客的消費,旅遊業是泰國經濟當之無愧的支柱産業之一。
此外,泰國還有約1400萬民衆依賴旅遊業及相關服務業維生。
而當新冠疫情沖擊兩國,旅遊業首當其沖。
爲了應對旅客的缺失,新加坡和泰國政府首先選擇拉動旅遊內需。
7月22日,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聖淘沙開發公司和新加坡旅遊局聯合宣布推出“重新探索新加坡”(SingapoRediscovers)計劃。
這一計劃旨在支持本地化生活方式和當地旅遊業,鼓勵新加坡居民探索新加坡的不同方面。刺激內需,鼓勵本地人在境內遊玩和消費。
與此同時,泰國政府也正著力推動國內旅遊發展。
占泰國旅遊市場約30%份額的國內遊市場,成爲旅遊業複蘇的“救命稻草”。政府通過發放酒店、餐館、機票優惠券以及獎勵抗疫前線醫務人員旅遊等方式,先後推出“泰人遊泰”和“外國人遊泰”等項目,刺激國內旅遊。
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育他沙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推動國內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希望借此讓旅遊業運轉起來,讓旅遊從業者‘活下去’”。
隨著政府鼓勵政策發揮效果,越來越多泰國本地居民選擇周末赴旅遊景點參觀。
不過,就算兩國國內旅遊恢複正常,但作爲旅遊大國,僅僅依靠國內遊客遠遠不能支撐本國旅遊業發展。
所以,擺在新加坡和泰國面前的,幾乎只有開放邊境這一條路。
然而,開放邊境,也就意味著可能會增加輸入型病例激增的風險。
那麽問題來了,此時,保經濟還是保命?
對此,新加坡和泰國統一表示: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根據王乙康部長在國會上的發言,新加坡會陸續對具備良好公共衛生檢測系統以及與新加坡發病率不相上下的國家和地區單方面解除邊境限制,提供包括入境免隔離在內的措施。
而泰國方面,對入境外國遊客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條件:
必須來自無疫情或疫情已經消除的國家;
入境地點限制在春武裏、普吉、曼谷和清邁四地;
入境後必須在酒店隔離14天等。
與此相配套,泰國出台了遊客超長停留簽證政:第一次允許居留90天,可以延簽兩次,一次90天,共計270天。
顯然,泰國這一措施針對的並非普通遊客,而是長期停留的高端遊客。
根據媒體估算,來回機票加上在高級檢疫場所內隔離14天的費用,還沒開始觀光,每位入境泰國的遊客就要先花30萬泰铢。
這意味著,現在想到泰國旅遊,必須有時間,而且有錢。
03.
泰國的“抗疫”與“抗議” 疫情陰影猶存,泰國在經濟受損嚴重的當下,還體驗了一把什麽叫做“禍不單行”。 7月18日晚間5點,泰國爆發自2014年軍事政變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抗議活動,示威民衆聚集在曼谷民主紀念碑前,提出3大訴求籲泰國政府真正落實民主。 此次泰國反政府運動由學生團體自由青年(Free YOUTH)和泰國學生聯盟(Student Union of Thailand)發起,引起泰國各地響應,在全國遍地開花。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泰國的示威潮引起了不小的全球討論熱度。 如今,從7月下旬開始的泰國全境示威已持續了超過120天,還遠遠望不見盡頭。
10月15日,曼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11月17日,泰國國會就修憲草案辯論期間,示威者在國會附近與王室支持者爆發沖突,還沖擊警方防線,警方則使用水炮與催淚彈驅散人群。
11月18日,超過1萬人繼續在曼谷示威,示威者支持的一份要求重審王室地位的修憲草案,在當天的國會表決中遭否決。
泰國政府又要忙著抗疫,又要忙著解決“抗議”,可謂是焦頭爛額。
其實,示威遊行在泰國並不算什麽新鮮事,也是屬于公民的一項正當權利。 但是關鍵目前仍面臨著疫情二次爆發的風險,一旦大爆發,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很有可能說沒就沒了。事實上,這場號稱泰國自2014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源自于泰國社會長期醞釀的不滿情緒。
今年2月21日,泰國憲法法院裁定新未來黨(FFP, Future Forward)領導人塔納通向該黨放貸的款項來源違法,宣布解散新未來黨,規定該黨16名執行成員在10年內不得從政。 新未來黨在泰國年輕人中一向廣受歡迎 ,泰國政府的這一做法引發了泰國青年群體強烈的不滿。 泰國各地的高中、大學因此爆發第一波抗議活動。
6月時,逃到柬埔寨的泰國異議分子Wanchalearm Satsaksit在街頭被不知名人士抓走後音訊全無。
而早在這之前,許多位于老撾的反王室人士也都神秘失蹤,其中3位的遺體後來在湄公河被發現。 以民主之名,行專制之事,泰國政府因此引發了諸多民衆的不滿。
此外,在疫情爆發後,泰王瓦吉拉隆躲在德國,依然豪奢生活。 不僅住在德國湖畔別墅,還包下整座飯店,讓20位王妃隨扈居住,並養了十幾架私人飛機。泰國王室的特權與奢靡也都是這次抗議爆發的催化劑。
更要命的是,2014年開始的軍政府執政一度使泰國經濟陷入停滯。 泰國教授ThitinanPongsudhirak指出:泰國GDP平均年增長率從2001-2006年的5.3%降至2014-2019年的3%。 泰國銀行預估,泰國今年GDP將萎縮8.1%,超過亞洲金融危機時期,成爲泰國史上最大跌幅。 此外,根據泰國國家經濟暨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B)發布2020第一季報告顯示,將近40萬人失業,預計今年有840萬人面臨裁員風險,52萬應屆畢業生求職將面臨困難。 在經濟陷入危機,國家陷入困難的時候,人民的怒火也就順理成章地燃燒起來了。
于是,抗議便在抗疫中開始了。以燎原之勢,蔓延泰國幾乎所有州府。
不可否認,泰國政府在此次抗疫中確實取得了一定成就。 比如確診病例免費隔離治療、謹慎的封城措施和穩步解封和刺激經濟等系列政策,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然而,就在新加坡等國家正在從疫情的陰影中逐漸走出,准備開放邊境、刺激經濟增長的時候,在抗疫方面成績不俗的泰國卻遇上了示威浪潮,開始苦苦掙紮。泰國AIRA證券的投資戰略師納容達赫認爲,政府與國會若無法滿足示威者的訴求,對峙的情況可能惡化:“泰國經濟已經由于冠病疫情的沖擊而疲弱不堪,最新這一波示威將給這個困境百上加斤。”
泰國示威者除了要首相巴育下台,也要求修改有助于巴育在去年大選中蟬聯執政的相關憲法,同時要求改革君主制並削弱泰王權力。
泰國的亂局是否還要持續很久還未可知,疫情是否會因爲逐步開放和大型集會而再度擡頭也未可知。
我們只能爲泰國祈禱,爲泰國人民祈禱。
⊙文章版權歸“SingPlus新加坡直通車”所有,盜用將承擔法律責任,轉載請聯系後台。資料來源:
1. 聯合早報:泰國將允許疫情水平相同國家旅客到訪 新加坡不在名單內
2. 大公網:泰國反政府示威驚現烏克蘭式“冷槍”
3. 聯合早報:冠病疫情遇示威浪潮 泰國振興經濟努力或受挫
4. 看見泰國:2020泰國反政府運動懶人包,快速了解近年來最大規模泰國示威抗議
5. Amazing Thailand:泰國奪得新冠肺炎”全球恢複指數”排行榜第一名!
6. 功夫財經:暴亂再升級!全國17府爆發集會!泰國,徹底亂了!
7. 雅虎新聞:疫情、示威抗議雙重夾擊泰國今年經濟衰退幅度可能超過7.6%
8. 中國新聞周刊:泰國低調而有效的抗疫之路
9. 越通社:泰國政府爲重新開放國際旅遊市場“開綠燈”
10. 聯合早報:民調:泰逾六成民衆對開放邊境“缺乏信心”
11. 中國新聞網:如何開放邊境?泰國政府與觀光業者提出不同觀點
-END- 點擊下圖,發現不一樣的新加坡
特朗普還是不肯認輸,但是亞洲命運已被改寫?
新加坡,福建人的“地盤”!
新加坡,下一個硅谷?
點亮在看,祈禱泰國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