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上海生活垃圾被分爲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幹垃圾、濕垃圾四大類,個人一旦違規,將被處以最高200元的罰款。爲了讓居民們掌握這門生活技能,上海官方公布了一份上百種垃圾的分類圖。
垃圾分類作爲最難推廣的一樁小事,這些年在各大城市艱難推進。這次直接強制分類,對辨別垃圾類別還有困難的普通居民來說,的確是件頭痛的事。那麽被評爲“亞洲最幹淨國家”的新加坡在垃圾分類方面有哪些規定?
新加坡的垃圾處理方法
新加坡環境局在2012年推廣清潔與綠化運動時,把宣傳重點聚焦于個人和社區在環保中所扮演的角色,鼓勵人們把維護地球資源視爲己任。租住在政府組屋區的同學們一定見過下圖這樣的藍色回收箱。
在藍色回收箱的外觀上有四色標識,說明回收物性質:綠色代表玻璃制品、藍色代表紙制品、紅色代表塑料品、黃色代表金屬品。居民們可以把這四類廢棄物投入箱中,持有執照的收集公司會在加工處理後,實現廢棄資源的再循環使用。
與上海相比,新加坡的垃圾分類概念比較直觀,執行起來難度不大,但新加坡以“三R原則 (Reduce Reuse Recycle)”爲核心的垃圾處理流程卻很嚴格。
在新加坡,超市的大部分産品都由簡單的紙盒包裝,塑料袋也是可回收的;在自帶環保袋、不使用塑料袋的情況下,會拿到20分左右的金額返還。食閣裏衆多商家的外帶包裝,也是使用特殊油紙直接捆紮打包。不能回收的垃圾在焚化廠焚燒後,體積已經減少了90%,但之後還會有專門的機器進行分揀,將其中的金屬分離,送廠售賣;再分揀,適用的灰渣制作成磚頭或用于鋪路等。
從源頭減少垃圾産生
前文中提到,從源頭減少垃圾産生是新加坡垃圾處理的首要環節,重要性不言自明。接下來,我們通過一支反諷意味十足的短片《舌尖上的塑料》對其進行更爲深刻的了解。我們丟棄到大自然的垃圾,總有一天會通過食物的方式“回饋”到我們體內。
“培育”微塑料,我們首先要經常和丟棄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它們最終分解成微塑料,長期漂流中,吸附環境中的各種有機汙染物。微塑料又被人們形象地稱爲,海洋中的PM2.5,攜帶致病菌和有害化合物,它們進入各種食材回到了我們的舌尖。
最後,提醒大家:垃圾分類作爲資源回收利用的重要途徑,我們每一位社會公民都應該獻出自己的力量。一定程度上說,垃圾分類是改造我們生活習慣、重塑我們生活方式的考試。惟有考出高分,真正實現了習慣養成,我們才能自信地說,垃圾分類提升了社會的文明指數,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更爲宜居,生活空間更爲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