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新加坡民衆在家中專心于手工藝課程。而新加坡當地的工藝課程也掀起一陣熱潮。
據新加坡當地的陶藝館一名負責人表示,這個月報名陶藝班的人數,同比增加兩到三成。此外,越來越多人選擇購買課程禮券,把它當成禮物送給親友。
這名負責人表示,營業額從10月份開始增加,也接到更多人對陶藝課的詢問。12月的聖誕期間是旺季,報名上課的人數同比多了兩到三成。
陶藝作爲一個居家的手工藝制作,在疫情期間受到新加坡民衆熱捧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由于疫情,很多的新加坡民衆無法出境,只能被迫待在家中。
新加坡的龍窯
而談及新加坡的陶藝,最著名的莫過于新加坡的龍窯。新加坡的龍窯多數建于1940年代,早在19世紀初,華人先民已經從家鄉將這門曆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帶到新加坡。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戰後物質短缺,包括大量的日用陶瓷器。以往從潮州出口的陶瓷線路因戰爭中斷多時,短時間內難以恢複,來自陶瓷之都楓溪的商人掌握良機,在新加坡建立超過三十個龍窯,分布在裕廊、德光島、烏敏島和實龍崗。
龍窯依山坡而建,跟地面成10至20度斜角,有如一條沿著山勢而上的長龍。龍窯分爲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窯頭橫斷面小,便于開始燒窯時熱量集中,容易燃燒。窯中部橫斷面最大,窯尾又縮小,拱頂成弧形,所采用的是空氣對流的原理。龍窯以木柴爲燃料,燒窯時遠看好像一條火龍,所以稱爲龍窯。
陶藝的分類
除了新加坡傳統的龍窯,現代陶藝一般意義上分爲觀念陶藝、生活陶藝、環境陶藝。
觀念陶藝以展現藝術觀念爲主要內容,藝術家通過對陶泥性質的獨特演繹,對陶藝制作方法的熟練掌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觀念以及對生活的感悟經由陶藝這一特殊的形式淋漓盡致 的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觀念陶藝或者是表現型陶藝。
觀念陶藝充分運用現代的材料進行創作,最大限度的拓展現代陶藝的藝術空間。例如利用玻璃、金屬、木材、以及其他工業成品等材料與現代陶藝有機結合,展現陶藝的造型語言。
觀念陶藝
生活陶藝是以提高生活環境品味增加藝術情調,展現個人審美觀點的現代陶藝,裝點著人們的生活環境,搞搞生活質量。如餐飲器具、燈具、花器以及觀賞類陳設用陶藝作品。
這些陶藝雖然也屬于功能性或實用性陶藝,但和一般意義上的日用陶瓷有著較大的區別,無論在造型上、材料上還是制作工藝上,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具有現代陶藝的某些語言特征。
環境陶藝是陶藝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它主要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域範圍內的廣場、公園、綠地、道路、風景名勝區、居住區、公共建築物及其他活動場地設立的陶藝。
環境陶藝作爲公共藝術,它既體現了環境藝術公共性原則,又具有陶瓷藝術本身所含有的特征。環境陶藝在形式和內容上類似于傳統意義上的室外雕塑,有抽象陶藝和具象陶藝之分。
如何制作陶藝
現當代陶藝教學中最常見的三種手工制作技法:捏塑成型、泥條成型、泥片成型。
捏塑成型(Pinch Method)是最基本的陶瓷成型技法之一。將一小塊的泥團捏成一件動物或人物是許多兒童學習陶藝制作的第一步。熟練的民間藝人可以用捏塑的方法做出許多複雜的造型。
還有一些當代陶藝家們用捏塑的方法創作大型作品。或者,用捏塑的方法做成許多小部件,再裝配成一件大雕塑。捏塑是很有表現力的技法。捏塑時留下的指印,也可以形成十分有趣味的肌理效果。
捏塑成型
泥條成型(又稱盤築,Coil Method)在世界各地原始社會的陶器中均有發現,至今還可以在許多民間陶器作坊中看到。制作者將泥團搓成粗細均勻的泥條。然後將泥條按照所需要的造型盤圈垂直重疊。制作者可以將器物表面的水平狀條紋用手或工具修光,也可以將部分條紋留作裝飾。
泥條成型法可以做小件作品,也可以做大件作品。作品的大小取決于泥條的粗細。也就是說,作品較小,泥條就搓得細一些,作品較大,泥條就搓得大一些。如今,各地均有手動的或電動的泥條機出售,用機械方法替代手工制作泥條,制作對象也遠遠超出傳統的圓形器皿的範疇。
泥片成型(又稱板築,Slab Method)也是傳統陶瓷成型技法之一。一般來說,制作者可以用擀面棍滾壓,用鋼絲切割,或拍打等不同方法取得泥片。泥片成形頗似量體裁衣,是最常見的雕塑或容器的手築成形技法。
從簡單的方形陶盒到複雜的人體造型均可使用泥片成型的工藝。泥片成型也是宜興紫砂壺的傳統工藝之一。如今,各地均有泥片機出售,用機械方法替代擀面棍的作用,這種泥片機是制作大型作品制作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