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古時期,中國先民就有在歲首祈禱祭祀的習俗,逐漸演變成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被稱作“百節之首”,可見春節傳承了多麽豐厚的曆史底蘊,每到農曆歲末,中國人就沉浸在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中,從臘月開始,全國各地就有各種習俗,如臘月二十三送竈神、臘月二十四掃房子、臘月二十六殺年豬,這種歡樂的氣氛會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鬧元宵。
在這個傳統佳節裏,人們盼著與家人團圓,小孩子盼望著穿新衣、壓歲錢,大人則更講究傳承傳統習俗,雖顯老套,卻依然充滿敬畏之心,在衆多傳統習俗中,最爲人們所熟悉的,莫過于貼春聯了。
門神傳說
“東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裏。東北有門,名曰鬼門,萬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壘,主閱領萬鬼。若害人之鬼,以葦索縛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這段記載來自于《山海經·海外经》,讲的是一个传说中的鬼域世界,其中有山,山上覆盖着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的东北方有个鬼门,是万鬼聚集之处,天帝命两个神人守护,一名神荼(shēn shū),一名郁垒(yù lǜ)。他们管理着万鬼,如果发现有害人之鬼,就会将其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天下所有的鬼都害怕這二神,于是老百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樣子,放在家門口,具有驅鬼辟邪的作用,後來人們也變懶了,直接將其名字寫在桃木板上,過程簡單了,功效不變。
這是中國最早的門神,寫著他們名字的桃木板,就是桃符。
桃符與春聯
“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後漢書·礼仪志》
至早在秦漢時期,已經有了過年造桃符的禮儀習俗,直到五代時期,後蜀主孟昶命學士辛寅遜(一說其子孟喆)在桃符上寫下“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10個字都被認爲是中國第一副春聯。
五代時期後蜀的宮廷趣事傳到民間,在宋代形成了春節習俗,王安石《元日》中寫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中描繪的新年習俗,大致上與今天的春聯相當,人們在家門兩側貼上貼上桃符,以祈求來年吉祥如意,桃符原本具有的驅鬼功能,繼續由門神掌管,桃符和門神有了明確分工。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宋朝時的桃符與現今的春聯在形式內容上已經大致相同,但名字依然較“桃符”,直到明朝——相傳朱元璋是個鐵杆桃符迷,每到春節前後他都喜歡微服出巡,看看天下百姓門前的桃符,後來幹脆下旨,讓金陵(南京)的老百姓都用紅色紙張寫成聯貼在門口,迎接新春,在朱皇帝的大力推廣下,“春聯”這一名稱也得到了官方認證。
最早的春聯
前文說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副春聯,在很長一段時間保持著“中國第一副春聯”的殊榮,隨著後來考古學家在莫高窟藏經洞發現敦煌遺書,其中記錄了十二副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排列第一,是唐朝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春聯的曆史被提早了200余年。
遺書中,還記錄了“門神護衛,厲鬼藏埋”、“書門左右,吾傥康哉”等聯,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唐朝時期的春聯也是貼在門上的,並且在原先驅鬼辟邪的作用之外,還加入了祈福迎春等含義,也爲宋朝門神、桃符的分工奠定了文化基礎。
形式與內容
中國人向來認爲紅色有吉祥之意,所以一般來說,春聯是紅底黑字,顯得大氣而穩重,常見的春聯包括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組成,有些地方還有“鬥斤”,貼在春聯的中央,或其他地方,呈菱形,現今人們愛貼的“倒福”就屬于鬥斤。
內容方面就太博大了,首先,春聯是對聯的一種,自然與對聯一樣,不但要言簡意赅,並且要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是一種獨特的漢語藝術形式,春聯的內容有幾個基本點:
1、字數相等,這一點不用多說;
2、平仄押韻,通常應爲仄起平收;
3、詞性相對、位置相同,簡單說就是實對實、虛對虛、名對名、動對動等,而且詞所在的上下聯位置要一致;
4、內容相關,並且有聯系,但意思、字詞不能重複。
中國古代爲農耕社會,大多數家庭期望來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就會貼與農業相關的內容,如:槽邊不乏千裏馬,倉內常存萬石糧;如果是商人,自然希望多賺點錢,便貼生意興隆的內容,如: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家中有讀書人,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題名,光耀門楣,就貼學業進步相關的內容,如:錦鯉飛身酬遠志,祥羊跪乳感親恩;如果是當官的,希望步步高升,早點當個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要貼步步高升的春聯,如: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
另外,中國還有獨特的幹支紀年文化,有十二生肖,所以在春聯中,往往含有當年的生肖屬相,2020年是鼠年,便有“子歲人奔新富路,鼠歲三春報好音”等應時應景的春聯。
總之,春聯的內容豐富多彩,通過觀察春聯,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應出一戶人家的生活事業,還可以考察一個地方的風土民情。
春聯的貼法
在貼春聯的時候,可千萬不要貼反,否則就贻笑大方了。
一般來說,春聯是豎著寫,平仄方面基本與律詩一致,講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准則,對于現代人來說,隨處可買到現成的春聯,基本上不存在創作問題,貼春聯的真正難點在于,如何區分上下聯?
首先,你當然可以從內容中去辨別,但春聯就十幾個字,信息量太少,對大多數人來說從內容中辨別上下聯還是有些難度,更重要且更准確的方式,是通過平仄判定,四個字:仄起平收。也就是上聯最後一個字爲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爲平聲。
現代漢語普通話有四聲,與古漢語不一樣,爲了方便區分,大致可以將普通話的一二聲歸納爲平聲、三四聲歸納爲仄聲。
舉個例子,你買了一副春聯,回家打開一看“子夜鼠歡爆竹樂,門庭燕舞笑聲喧”這兩句,蒙了,不知道怎麽區分上下聯。套用前面講的一二聲爲平、三四聲爲仄,“樂”字四聲爲仄,“喧”字一聲爲平,根據仄起平收的原則,是不是很容易就區分上下聯了呢?
必須注意的是,這種區分方法只是在現如今大多數情況下適用,如果要學習對聯、詩詞創作,切不可以此爲依據,因爲普通話與古漢語的平仄有所變化。
小結
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漢語藝術,也是中國人迎接新年的獨特習俗,從門神傳說、發展成桃符、定型爲春聯;從驅邪避鬼、到祈福求平安、成爲傳統習俗。一副小小的春聯,少則數字,多則十數字,蘊含了太多的中華曆史文化,寄托著中國人對幸福安康的美好追求。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你貼好春聯了嗎?
也可自話祝大家鼠年吉祥,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