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分享了自己買鋼琴的奇遇,雇傭的搬運司機竟然是新航機長的奇遇。
以下是網友原文:
在carousell上定了一架二手電子鋼琴,要去巴西立上門拉走。
我在lalamove上提前預約了一輛1.7米的羅厘車,從巴西立跑到金文泰費用大概四十多新幣。
戲劇的一幕出現了…… 電鋼的賣主和搬運司機竟然互相認識!兩位都是新航的機長!他們表示,因爲新冠疫情,兩人一年不怎麽執飛,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見面了。
在路上,這位新航機長跟我和朋友聊天,談了很多航空業從業人員的普遍情況。
他說因爲疫情,可能整個航空業到2025年才會恢複正常了。
這名機長是馬來西亞人,本來以爲疫情很快過去,便在馬來西亞的家中休息了近半年的時間。
眼見積蓄一天天減少,世界疫情卻愈發嚴重,近期恢複國際航班正常往來進行執飛的希望渺茫。
爲了生計,機長又回到了新加坡。雖然新馬兩國距離非常近,但是因爲疫情申請隔離檢測很不方便,他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見到家人了。
在路上,這名機長還透露,現在很多同事和他一樣,都在靈活就業做兼職維持生計。巴西立附近的咖啡館、餐廳遇到的服務人員、超市拉貨司機等有非常多是自己的同行。大家都希望能夠挺過這段時光。
我詢問機長是否有計劃轉行,他說暫時沒有。因爲他真的很熱愛飛行,從小時候來新加坡求學起,他便很想成爲一名機長。爲了能夠實現這個夢想,經過大量訓練和考核。盡管眼下艱難,需要另謀生路,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挺到航空業正常的那一天。
和機長的合照 到家後,機長人真的非常好,還和朋友一起幫我把很重的電子鋼琴搬到了房間。
因爲服務費裏是沒有搬運重物這項服務的,我讓機長不要找錢了,機長還堅決不收,硬把多余的錢又塞給了我。
機長搬運到房間的“愛心電子鋼琴”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肩上便成了一座山。
大家加油,挺過這段艱難時光。
看到網友分享的經曆後,許多人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起周圍航空從業者的情況。
有醫護人員透露,不少帥氣機長自願加入了他們隊伍,幫助對抗病毒。
還有的機長把這個行業低谷期當作了學習期進行充電。
有的去做私家車和公交車的司機,到超市做搬運工補貼家用。
甚至是去做平時很難想到的工作…….比如挖礦。
靓麗的空姐們一點都不嬌生慣養,親自跑流水線。
面對這場寫入曆史的瘟疫災難,他們保持著積極,冷靜勇敢地面對問題,“能屈能伸”的精神讓大家充滿敬意。
在苦難黑暗面前,這些可貴的精神像深夜燭光一樣,溫暖地鼓勵人們等待太陽重新升起,大地重返光明。
新加坡爲何允許境外輸入
跟一些國家的“嚴防死守”不同,新加坡盡可能平衡經濟與健康,在檢測、隔離、治療的前提下,盡可能開放邊境,盡可能維護新加坡航空業的生存。
一個很好的對比就是跟中國大陸的對比。中國大陸春節期間鼓勵或規定“就地過年”,在中國國境內旅行,需要檢測陰性並隔離,而新加坡對從中國大陸入境的旅客,只要入境檢測陰性,就不必隔離,可以馬上自由活動。 這就是傳說中的“國情不同”的一個絕好例子。
爲何要“拚死”逐步開放航空?很簡單。航空業給新加坡帶來3萬7500個工作崗位,占新加坡就業人口百分之一,創造366億新幣的附加值,占GDP的12%左右航空業的輻射就業至少十倍。
可以想像十分之一的人失業嗎? 新加坡在獨立初期,最糟糕的時候失業率也不過是百分之九。 經濟即是民生,民生即是生命。
“一刀切”很容易,難的是如何保持平衡。 而且,新加坡作爲經濟和社會高度外向的城市國家,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不可能封閉國境。因此,采取的策略不是追求“零新增”,而是“盡可能壓平疫情曲線”。
目標不同,策略當然不同。 總是以“追求零新增”眼光來看“壓平曲線”策略,就跟以“壓平曲線”眼光去看“追求零新增”一樣,覺得對方不是蠢就是壞,要不就是又蠢又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