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媽前幾天問小果喜歡什麽樣的童話,媽媽給她念,小果說:“反正不是灰姑娘那樣的就行。”
于是我又問什麽,因爲感覺小朋友都向往公主王子的童話,小果略帶嫌棄的說:“這不就是你們老說的……瑪麗蘇嗎?”
感謝小果受媽媽熏陶,但果媽還要再提醒媽媽們,童話裏除了都是騙人的,還有好多可怕的黑色隱喻,千萬小心孩子“中毒”。
01
鄰居跟我訴苦,說自己本來是每晚都會給女兒念故事書,比如《一千零一夜》和《格林童話》。
問題就出在《格林童話》裏的《白雪公主》上,聽了一遍以後女兒就愛不釋手,每晚都要聽。
“王子情不自禁地俯身吻了公主”、“王子和公主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這些情節讓女兒無法自拔,甚至整日纏著爸爸和姥爺要王子的吻。
除了索吻,女兒對《白雪公主》的看法也讓夫妻倆不知該說是“對”還是“錯”。
比如“後媽永遠是壞媽媽”,“王子親吻白雪公主後,白雪就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只要親親了,我就可以得到幸福了。”
心理學家李子勳老師也說,現在很多成人的問題,其實是深受兒時讀過的一些童話影響。
接下來是每個女孩都聽過的三篇世界著名“毒”童話,我們簡單分析一下潛藏“毒素”。
02
毒童話之首:《白雪公主》
在遙遠的國度有一位膚白貌美的公主,叫白雪。
白雪有一位後媽王後,美貌但善妒,總問鏡子:“魔鏡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當鏡子說是白雪公主時,王後就指派獵人去暗殺白雪,美麗的白雪公主受被繼母多次差點置于死地,最後在七個小矮人的幫助下獲得新生活。
直到有一天,王後僞裝成巫婆,騙白雪公主吃下毒蘋果。
吃下毒蘋果的白雪公主陷入假死,被隨後出現的王子用親吻拯救,最終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王後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聽起來很美好是不是?下面我們來看看“毒”在哪裏。
電影《冰雪奇緣》中安娜公主的配音演員貝爾,站出來實名制diss《白雪公主》。
貝爾有兩個女兒,一個5歲,一個3歲。
在讀《白雪公主》時,她對孩子說:“你們不覺得奇怪嗎?白雪公主爲什麽不反問巫婆‘蘋果哪兒來的?我爲什麽非得聽你的話乖乖吃下?’”
“記住!永遠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白雪公主》在貝爾這裏成了教育女兒的反例。
此外,貝爾覺得童話裏還有一點尤其值得反對:“白雪公主沉睡的時候,那個親吻她的王子到底憑什麽未經任何人允許就親吻別人?”
“只要你不允許,任何人都不可以觸碰你的身體!”這也是她想告訴兩個女兒的。
有時候我自己翻看《白雪公主》時,也會困惑。
爲什麽新王後嫉妒白雪的美貌,就一定非得三番兩次謀殺白雪呢?
她闖進小矮人們的家,“每個盤子都吃一點”“凳子倒了不扶”“睡在小矮人的床上”……這是一個有教養的公主該有的行爲嗎?
平凡人家的女孩應該是通過辛勤的工作和得體的行爲,被人稱贊。
而白雪公主呢?僅僅是依靠美麗的臉蛋,就從獵人的手下逃脫,得到七個小矮人的幫助,還用睡顔讓王子一見傾心。
整個故事情節都是從白雪公主的“美”展開的,仿佛在告訴所有女孩,擁有了美麗,就會擁有一切。
03
無腦傻白甜:《灰姑娘》
從前,有一位好看心善的姑娘辛德瑞拉,不幸的是,她的母親和父親相繼去世。
惡毒的繼母和兩位壞心腸的姐姐對她百般折磨,辛德瑞拉總是在做髒活,全身灰塵撲撲,被戲稱爲“灰姑娘”。
後來,灰姑娘受到仙女的幫助,乘著南瓜馬車,穿著水晶鞋,出席了王子舉辦的舞會。
和所有無腦瑪麗蘇劇情一樣,王子被灰姑娘迷倒,向她求婚,灰姑娘答應了,兩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南瓜馬車、水晶鞋,幾乎是所有女孩童年時最美的公主夢。
可現在重溫這則童話,似乎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女生只要嫁給有錢人就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她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爲與兩個醜陋的姐妹相比,她打扮好看,更有魅力。
三大經典童話之一的《灰姑娘》,辛德瑞拉費盡心機,到最後僅僅是爲了攀上高枝變鳳凰?
記得《加勒比海盜》的女主角——凱拉·奈特莉,在艾伦秀上讲起自己给3歲女兒挑動畫片的原則:
凱拉第一反對的就是《灰姑娘》,因爲女主辛德瑞拉的人生,就是等著一個高富帥來拯救她。
她說:“不需要這樣,女孩是可以自救的!”
心理咨詢師夢非說“灰姑娘”的人設實在太過深入人心,以至于她成了衆多出身平凡但志存高遠的普通女孩子童年最向往的夢想。
有夢想是好事情,但問題是你如何去實現它。
《灰姑娘》對女孩産生的最直接的婚戀暗示是穿戴美麗,然後去遇見一位“王子”,嫁個富一代甚至富二代,醜小鴨瞬間變白天鵝,從此一步登天。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感覺細思極恐。
04
被愛沖昏頭腦的:《海的女兒》
我想,當你在給女兒讀《海的女兒》時,那麽故事情節基本上是這樣的:
生活在海洋深處的海公主小美人魚,厭倦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長壽的生命,在一次浮出水面後遇到了一見傾心的王子。
爲了和王子朝夕相處,小美人魚不惜把美妙的歌喉丟棄在惡毒的巫婆手裏,還要忍受把魚尾變成人腿後所帶來的巨大的痛苦。
然而這一切王子都不知情,最後娶了人類的公主爲妻。
故事的最後,小美人魚跳入大海,變成了海上的泡沫……
聽起來淒淒慘慘戚戚,但到了你女兒的耳朵裏,可能就變成了:
① 真愛就是要犧牲自己(抛棄自己的父母和手足);
② 女孩可以不珍惜自己原本的樣子,即使付出大代價也要去徹底改變(用自己的聲音和巫婆交換人類的腿);
③ 愛情>生命,得不到愛情,人生就沒有任何意義,生命也沒有存在的價值(跳海變成泡沫);
凱拉·奈特莉说的第二个“禁止女儿观看”的童话,就是《小美人鱼》。
她說:“《海的女兒》可以說是感動了無數少女,但她抛棄了自己的父母和姐妹,by the way,她的父母可是海底的國王和王後啊!還放棄自己的嗓音和魚尾,僅僅是爲了接近人類王子……”
“請告訴你的女兒,不可以!別說是聲音了,沒有任何人能值得你放棄任何東西!”
再想想新聞爆出的那些因爲失戀而選擇輕生的女孩,覺得失去了“愛情”就好像失去了全世界,又何嘗不是“小美人魚”的翻版。
05
這些童話故事裏,女性的角色總是被定位成“柔弱無腦、等待別人拯救”的傻白甜,年齡尚小的女孩,不具備分辨能力,很容易思維受限,影響深遠。
曾有個讀者朋友,就有講過自己女兒的故事。
在她女兒很小的時候,她就給女兒講故事。那時書的可選性不多,只能選經典的童話故事。
于是女兒在這些童話故事裏長大,心性天真爛漫,還保有孩子的純真,但矛盾也就發生在這裏。
她的女兒從在香港讀本科,到後來去英國讀研究生,她總是會發現女兒會因爲看到現實社會的冷酷而感到不適應,覺得自己在同齡人中有著不成熟的心性,自己太純真,顯得弱小又無力。
當女兒向她抱怨“都怪你給我埋下的童話美夢!”時,她開始反思,檢討自己的意識中,對于構建給孩子的“童話世界”的標准。
那些經典童話故事中對于善惡標准的判斷是否過于單一和僵硬?
那些特設的唯美的人生畫面是不是另一種麻痹?
在女兒讀書過程中,自己是否太過于僵硬地傳遞理想國中的單一處事原則,而沒有注意到多元化思維在今天世界裏的意義?
後來她和女兒討論這件事兒,女兒的一番話讓她領悟得更加透徹。
她女兒說:“如果媽媽選擇用童話圈養女兒,女兒會延遲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功利地來說,還是早些讓孩子知曉世界上的生存規則比較好。”
06
借用李子勳老師的一句話:
五歲前的孩子,爲他們選讀童話要慎重。
五歲以後可以給孩子適當引導,把童話中的一些內容進行智慧性的轉化,轉化爲孩子們能夠消化和吸收的心靈營養品。
我給小果講故事,總是會改編:
白雪公主被小矮人收留,白雪雖然知道他們都是好人,但心裏覺得男女有別,所以她把儲藏室打掃幹淨,獨自一人住進了儲藏室,晚上睡前還會檢查門窗,保證安全……
小美人魚雖然長得好看,但不理會自己的親生父母在海底傷不傷心,你看她不會愛護自己,也不愛護家人,所以到最後王子也不會愛她……
其實這幾篇世界級的童話都是很棒的作品,不是不能給孩子看,而是要看怎麽爲孩子去解讀。
陪著孩子多看、多聽、多想,多結合現實情況,從多個角度去向孩子解讀,相信你的孩子才不會被老一套的假美好帶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