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最近幾年新加坡教育改革頻繁,可以說是50年來最大的動作~
在這些改革背後,能看出政府的用心良苦:勢必要把“精英教育”的標簽,和孩子們身上“好學生”、“差學生”的標簽撕下來,教育思路朝著更科學、更先進的方向努力,爲國家和世界輸送更多元化的人才。
聽上去很美?讓我們來看看具體都做了哪些改革: 2019年開始取消小一小二考試和計分測驗,2020至2021年,處于過渡階段的小三、小五和中三學生也陸續免去年中測驗。
2021年起,小六會考采用積分等級制,四個科目成績各分爲一到八級,各級別記對應分數。 2024年,新加坡教育部將在各中學全面推行科目編班,取代分流制。
2027年起,N、O水准取消,改爲全國統一考試框架。
居家上課成爲學校課程的一部分
有沒有搞錯啊?說到底,取消了這個考試那個考試,最後不也還是要考PSLE嗎?要知道,PSLE考得好不好,幾乎決定了孩子一生的走向,重要程度堪比中國高考啊~
我仿佛能聽到學校在背後竊笑的聲音:“嘿嘿,我不管咯,你們自生自滅去吧~咱們PSLE見~”你說嚇人不嚇人?
學校還真是說到做到,就拿我們家娃來說,之前就過了兩年沒有考試的日子,每個禮拜的作業只有兩三小時的量。孩子每天作業早早在托管完成了,回家就是一個字:玩。
現在上了小三,還要繼續取消年中測驗,孩子是高興了,每天開開心心去上學,真是一點負擔都沒有。
我看在眼裏,心裏卻一點都不踏實,離PSLE越來越近,還能像以前一樣放養嗎?想起之前跟朋友聊到的事,她也有同樣的焦慮。
家長更焦慮了
她家老大上小學的時候還沒改革,基本每個月大考小測不斷,她很清楚孩子的水平在哪裏,然後及時查缺補漏,老大的成績也一直很好,中學考上了一所人人羨慕的名校。
後來輪到老二了,剛好趕上改革,所有考試都取消了,現在拿不准孩子處于什麽水平,沒有一個衡量的標准,心裏沒底,比以前更焦慮了,只好跟孩子爸爸輪流陪著孩子學習,這才勉強能摸透孩子的底,帶著他一點點往前走。
本來兩個人工作就忙,現在學校的事都轉嫁到了家長的身上,可不得忙成一鍋粥嗎?
孩子沒有學習動力
另外一個寶媽也跟我吐槽:“孩子現在沒了考試的壓力,徹底放飛自我了,上課走神都走到九霄雲外去了,不是切橡皮就是打瞌睡,開學才一個多月,老師都跟我投訴好幾次了!”
有人安慰她:“不要緊的,這說明上課學的東西他都會了。”
聽著好像是那麽回事,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沒有考試制度來做衡量尺,你不會知道,自家的孩子已經被別人遠遠甩在後頭了!于是她又買了一堆名校試卷給孩子做,沒想到遭到了孩子的強烈抵抗:“學校都沒有考試了,你爲什麽還讓我考試?” 隔著屏幕看著那些話,我都能感受到她深深的焦慮。
最後她緩緩打出一行字:“有好的補習老師記得推薦給我,我還想多活幾年。”
鬧了半天,孩子是減負了,卻給父母增了負!
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對這次改革有什麽誤解?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錯?誰能幫我捋捋?
教育改革的真相
其實,教育部推出改革的目的,是爲了強調, 教育不僅僅是依靠記憶和不斷的刷題,打好基礎反而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走得更長遠,並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