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在起義的時候曾用“王侯將相甯有種乎?”來號召大家起義來表達對秦王朝的不滿。但是,這句話若放在印度,那可就不管用了,實際上,印度的“王侯將相“早被種姓制度注定了。作爲高種姓代表的“婆羅門”和“刹帝利”,他們生來就高貴,而在古時候,婆羅門是侍奉神靈的人,而刹帝利是擁有軍權和行政權力的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他們雖然不再同以前一樣被賦予某些特定的職位,但他們的種姓依舊留給了他們生活特權和便利,他們的生活可謂是非富即貴,並還會得到社會極大的尊重,而低種姓的“畎舍”和“首陀羅”卻只能承擔起國家中最辛苦的工作,他們的後代也因爲貧困而不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就算通過教育獲得了知識也會因爲種姓被嘲笑無法晉升自己的地位和階級。
看到這裏我想很多人就會提出反駁了,因爲印度不是早就宣布廢除種姓制度了嗎?確實,印度的種姓制度在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之後就被正式廢除,但,因爲種姓制度存在了幾千年,它早深深地刻在印度人的靈魂裏,他們從祖輩開始認同這樣的階級固化,如同被烙下了烙印,所以種姓依舊存在在如今的印度,仍然影響著印度人的生活。
所以“種姓制度”對印度人的影響有多深呢?在知乎上,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話題“墨西哥消滅毒販,韓國消滅財閥,印度消滅種姓制度哪個難度更大”,衆所周知,韓國的財閥控制了韓國的經濟命脈;墨西哥的毒販勢力猖獗甚至讓警察害怕,由此可窺見印度“種姓制度”的威力了。“種姓制度”帶來的是嚴重的階級固化,人的出生時帶來的種姓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發展,看中的不是他的才華和能力,而來自于一個人的家庭。
低種姓的人們即使擁有很高的天賦,很豐富的學識,但仍然不會得到認可。曾經有過一位首陀羅種姓的教授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美國獲得了教授的工作,但,當他在授課的時候遇到比自己高種姓的婆羅門學生,即使身處異國他鄉,即使他們現在的身份是教授和學生,在見面的時候,他仍然要向自己的學生鞠躬,甚至經常走路躲著自己的學生。
到如今,即使先進的思想傳入印度,大家都認同“種姓制度”是不道德、不明智的剝削制度,但這樣的制度已經深深地烙在每個印度人的心裏,低種姓的人們只能堅持自己信仰的宗教,以虔誠的勞作只盼得下一世能脫胎換骨轉世到高種姓的家庭中,享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