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新加坡的私會黨最猖獗,到處收保護費,動不動便喊打喊殺,誰都不敢惹他們。小坡三馬路,屬小義和的一八黨派,常和白金龍開片,打起架來,刀棍全上,路人碰到,有多遠走多遠。附近的白沙浮,私會黨也最凶悍,幾乎每天都有毆鬥事件。白沙浮有間酒樓叫龍奕記,燒乳豬的刀叉都在門口,私會黨打起架來,見到刀叉便拿,誰能不怕。行動黨1959年執政,第一件事便是取締黑社會,抓了幾個“大哥”,無惡不做的私會黨,才不敢到處鬧事,也不敢到處收保護費。那年頭,解仇結怨都在咖啡店。
1990年和諧星王沙出席一個講座,講題是《海南人咖啡店話舊》。
講座結束,王沙說主講者講得很精采,收集很多材料,可惜沒有提到“咖啡店诐”。
什麽叫“咖啡店诐”?王沙說,那個年代,江湖上走動的人,誰都知道什麽是“咖啡店诐”,講到“咖啡店诐”,大家都怕怕。
結霜橋一帶的咖啡店,常見私會黨在那裏解仇化怨
一言不合咖啡店變戰場
我小時候住在小坡,附近有個鐵巴刹,巴刹對面有個叫“月蘭亭”的咖啡店,這裏常常出現王沙說的“咖啡店诐”。我年輕時,被一個同一條街的孩子敲詐,他用腳車撞我,卻硬說我撞他,要我給他30元,我不答應,他便向我放話,要我在某個時間到“咖啡店诐”。那個咖啡店,便是月蘭亭。後來我找一個過氣的黑老大出面,到月蘭亭“去诐”,給了對方10元才解決問題。
王沙是潮州人,“咖啡店诐”是潮州話,“诐”是“講”的意思。潮語講古大師黃正經當年講古,便叫“诐古”。但,“咖啡店诐”的真正意思,是到咖啡店談判。去那裏談判的當然是凶神惡煞的私會黨徒,一旦“诐”不好,一場江湖風波馬上爆發,咖啡店就成了刀光血影的戰場。
警察在牛車水緝拿私會黨徒
大批巴冷刀和匕首暗藏在長板凳下,准備一言不合就開片
王沙回憶,那個年代的私會黨猖獗,幫派很多,動不動就打打殺殺。“咖啡店诐”是一句很流行的話。人民行動黨執政後,懲治私會黨徒,做得很成功,“咖啡店诐”這句話也就消失了。
王沙早年住在潮州街附近,看到潮州街的咖啡店,常有私會黨員進進出出,也看過私會黨徒在咖啡店裏談判的經過。談判得成功,一場江湖恩怨就此化解;談判失敗,有些就在咖啡店裏大動幹戈,汽水瓶、玻璃杯等瞬間變成武器。
他說,每次看到雙方人馬,殺氣騰騰到咖啡店來談判,店裏的夥計便緊緊張張地把面包刀收起來,怕一聲喊打,看到什麽便拿什麽來做武器。
談到私會黨與咖啡店的故事,做了幾十年咖啡店生意的王兆炳,知道的當然不少。
王兆炳曾是瓊僑咖啡酒餐商公會主席,從小在潮州街附近的一間咖啡店成長,晚年又在大巴窯開咖啡店,肚子裏裝滿了咖啡店的故事。
他說,到咖啡店來談判的雙方頭目,談判的時候都背向牆壁,以防被人從後面偷襲。頭目很重要,被偷襲倒下,什麽都完了。
他說,福建、廣東、海南等的私會黨談判,很少用“诐”,都直接說去咖啡店“講”等等。不管是“诐”或“講”,黑社會談判離不開咖啡店。黑道人馬通常選在較少人的時候去咖啡店,人少方便談判。
警察掃蕩私會黨
按一般情形,私會黨徒談判時,通常會請雙方都尊重的人物出面當魯仲連,如果有魯仲連在場,談判很少會破裂而大打出手。
沒有魯仲連出面圓場,“破水”(談判破裂)的可能性較高。不過,當時的私會黨一般都講義氣,談判如果破裂也不會馬上動手。他們會一方放時間,一方放地點,然後照約好的時間與地點開片(械鬥)。
不過,有時雙方只是宣布“戒嚴”,並沒有放出時間與地點。所謂戒嚴,便是你的人不能到我的地方,我的人不能到你的範圍,如果有誰違規,見到便打。
有一年小坡有個私會黨徒被人殺死,便是因爲他在戒嚴時間,走進敵對黨的虎口(地盤),結果白白送命。那天是過年前夕,這個送命的私會黨徒,如果是在晚上12點過後,走進對方的“虎口”便不會出事,但他大概一時忘記,在過年前的幾分鍾進入禁區而丟命。
芽籠有不少“數字幫”的私會黨黨員,談不攏就大動幹戈。圖爲警方人員擡走傷者
上世紀50年代,我有個叔叔在海山街開咖啡店,店裏也有過“咖啡店诐”的事件。他記得有一次,兩派人馬在他的咖啡店談判,中間坐了一個請來打圓場的魯仲連。這個人煙抽不停,滿身花紋,年紀很大,看樣子是已將退下的老大。
叔叔說:“這個前老大滔滔不絕,希望對方看在他老臉上不再爭吵,和氣收場。但由于一方不肯讓步,越吵越凶,前老大眼看情況不妙,再說下去也是徒然,只好悻悻然離開,先走爲妙。”
前老大走後不久,雙方便大打出手,汽水瓶、茶杯和椅子,都成了那些前來談判的私會黨徒的武器。
喝咖啡締結良緣
在曆史長河裏,傳統咖啡店除了曾是私會黨談判的地點之外,很多人的相親,最後結成美滿良緣,也是在咖啡店。
那年頭流行相親,而咖啡店則是相親的好地方。因爲在咖啡店相親,不用花多少錢,只要幾杯咖啡,幾塊蛋糕即可。
作者的父親1950年代在新世界開的咖啡店,是男女相親的好地方。對面那時是著名的大光戲院。私會黨也在這裏打過幾次架
大坡的珍珠巴刹,晚上最熱鬧,到處都是咖啡攤和煮炒攤,來這裏相親的男女最多,如果一見鍾情,便買票到附近的大華和東方看戲,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相親”便沒有白相了。
所以那時的珍珠巴刹,有人說是婚姻介紹所,一點不假。可惜1966年,快要過聖誕,一把無情火,燒毀了巴刹,燒毀了相親的一個好地方,變成了今天的珍珠大廈。
小坡也有多個相親的好所在,奧迪安戲院附近的月蘭亭,便吸引了很多相親的男女。
月蘭亭是大型的咖啡店,裏面有各種各樣的美食,隔壁是奧迪安戲院,對面是“光華”,直上是“首都”,戲一散場,咖啡店門庭若市,要找一個位子難如登天。相親的男女,知道戲散場時咖啡店爆滿,一椅難求,于是都在戲未散場時來相親。所以,月蘭亭的生意,一天忙到晚。
戲院附近,還有慶昌、津津等海南人的咖啡店,也做不少相親的生意。
1960年我的堂姐,在我家後面的端記吃暖爐相親,沒多久便結婚,家庭很幸福,現在已做了奶奶。
新世界也是相親的好所在,咖啡店多,有歌台又有戲院,更妙的是,還有一個坐鬼車的地方,相親那晚如果情投意合,大多選擇坐鬼車,進了鬼門關,裏面黑摸摸,女的又驚又怕,大喊大叫,男的乘機做護花使者,馬上護出愛的火花。
一分鍾了解私會黨的興衰始末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私會黨非常猖獗。或許很多人不敢想像,新加坡的私會黨勢力曾經龐大到敢于把犯人劫走。在50年代,私會黨人也涉入政治鬥爭,以至在1954年的立法議會選舉中,有五名市議會成員因涉及私會黨活動而被捕。在1957年的選舉中,也至少有六名候選人被指直接或間接獲得私會黨的協助與支持。
據1970年刑事偵查局的一份報告,當年共有200個私會黨,成員多達1萬人。私會黨徒經常爲了爭奪地盤而格鬥,不僅使用巴冷刀、匕首、菜刀、棍棒,連摩多單車的鏈條都當武器,並用敲破的啤酒瓶猛插敵手的腹部。
新加坡《星洲日報》1963年7月13日報道,私會黨囚犯在安樂島大暴動
1959年人民行動黨上台執政,把解決私會黨問題當作重要任務。治安當局宣布讓私會黨徒有個自新的機會,即從那年10月19日到11月3日的16天內,讓願意改過自新的私會黨徒前去勞工與律政部自首,當局基于“抗拒從嚴,坦白從寬”的原則,不拘留這些坦白交代的黨徒,還爲他們安排工作,給予生活出路。結果有818名私會黨徒自首。寬限期一過,警方馬上展開全島大掃蕩,逮捕了40多名私會黨頭目,將私會黨的氣焰打下去。
俗稱“第55條款”的刑事法(臨時條款),可說是對付私會黨的“尚方寶劍”,允許警方在未經審訊下逮捕危害公衆安全者。在70年代全盛時期就逮捕了600多人,把各大堂口老大一網抓進樟宜監獄,有的一關就是10年,令本地私會黨由盛轉衰,銷聲匿迹。
資料自新加坡報業控股檔案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