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領域,特斯拉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從硅谷走出來的新興企業僅僅用時8年時間(Model S于2012年上市),就成爲第一家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的美國上市汽車制造商,超過了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的市值總和。
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份成績,第一個原因是市場對電動車的旺盛需求,以及百年汽車産業將要迎來變革拐點。第二點則是其産品力確實強大,至少在目前來看還沒有哪個品牌能與之抗衡,連我們傳統意識裏的BBA也無法感動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地位。
我最早知道特斯拉這個品牌是通過網絡,有很多國外車主對其首款車型Model S的直線加速和最高時速的測試,讓我看到原來還有這麽一款車的性能不輸任何一款超跑,並且外觀和內飾是那麽的充滿科技和未來感。
別的不說,僅僅憑借其那塊17寸的液晶顯示屏幕就足以讓大家爲之瘋狂,畢竟在2012年對于智能化的普及遠沒有今天這麽高,更何況在當時Ipad也是無數消費者夢寐以求的高科技産品。
性能方面Model S在當時也堪稱行業之最,基礎款車型由靜止到百公裏每小時的加速時間爲5.6秒,最高車速可達193km/h。Model S的電池規格分爲三種,分別可以驅動車輛行駛260公裏、370公裏和480公裏。
可能你認爲這個續航裏程真的是不值一提,但是不要忘了,這是2012年的車型,能夠做到480最大續航的純電動車屈指可數,而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續航裏程大多集中在200-300之間,這個差距一下子就顯露了出來。
我們常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對于特斯拉這塊肥肉每個國家都想拿來學習和模仿,試圖創造出第二個"特斯拉",于是關于特斯拉國産的呼聲也就越來越高,越來越強烈起來。終于在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國産項目落戶上海,同時也創造了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這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來說是一件大事,因爲我們將全球最好的新能源企業引入進來,是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但是對于國內的汽車廠商來說卻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爲特斯拉的加入使得本來就競爭激烈的市場再次變得風雲莫測。那麽特斯拉的"鲶魚"效應到底是好還是壞,這口"毒奶"到底誰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一切的觀點和論點的依據都要來自産品,我們來看看特斯拉首款國産車型Model 3。
目前受制于産能得限制,Model 3的國産車型只有標准版一款,標准續航裏程爲445公裏,並且很多科技性配置如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功能需要你額外花錢加裝,並且提車周期比起進口車型要多很久,但是購買它的人仍然趨之若鹜,這是什麽原因呢?
答案當然是價格了,Model 3 國産化補貼後售價29.905萬元,比起進口版本43.99-50.99萬元的售價簡直就是對半砍,讓人大呼過瘾雖然在性能,配置和提車周期上有些較大的差異,但也無法抵消大家對其的喜愛。
因爲在中國消費者的眼裏,品牌往往比實用性更重要,雖然配置低,但它至少挂著特斯拉的LOGO,就像很多朋友甯可選擇入門級的奔馳S320,也不願意去買雷克薩斯LS。
其實這些都只是很淺的影響,我們今天著重來談談特斯拉這口"毒奶"到底傷害了誰。
首當其沖就是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因爲Model 3的價格實在是太具有誘惑力了,並且有消息指出當前車型配件國産率僅爲30%,一旦提高到80%甚至全國産化後價格還會進一步降低,試想如果能花20萬買一款特斯拉,誰還會選擇國內這些動辄20多萬的高端電動車呢?
要說到具體對哪個汽車品牌影響最大,我想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出來是比亞迪,可是我們卻不這麽認爲,首先兩個品牌的用戶群體不一樣,其次特斯拉的産品系列和比亞迪也一樣。
真正構成威脅的是豪華品牌,如奔馳,寶馬,奧迪,雖然這三個品牌擁有非常悠久的曆史沉澱和深受的群衆基礎,可是在科技圈是談用戶體驗和拼實力的,沒有核心技術你最多是一個組裝廠,想想蘋果和華爲就能知道一二。並且人們總是會記住第一個,這種先入爲主的思維也讓特斯拉總是會處于輿論的熱點,無論其他廠商推出什麽車型,大家都會不由自主的將其和特斯拉進行對比,貌似特斯拉就是標杆一樣,這種思維慣性是非常可怕的,普通腦白金那句經典的廣告語一樣。
既然所有人都知道特斯拉這口"毒奶"的厲害,爲什麽仍然要將其引入中國呢?這就要從宏觀和長遠的角度來看待了,雖然現階段特斯拉會對很多車企造成沖擊,可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是無法被改變的,優勝略汰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通用,中國的汽車品牌實在是太多了,這就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使得産品品質參差不齊,所以淘汰一些不合格的車企是重中之重。
其次特斯拉的到來就像是職責聯賽上的外援一樣,它可以讓我們的自主品牌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這對于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是積極的。最後就是特斯拉的國産勢必會帶來更多的稅收,潛在消費和就業崗位,這些都是利于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行爲,基于這麽多優點,爲什麽不讓特斯拉國産呢?
總結:特斯拉幾乎一出現就成爲這個時代的標杆,成爲大家關注的熱點,成爲車主眼中的豪華品牌,不知這口"毒奶"還會對中國汽車工業帶來哪些影響,我們只能靜觀其變,同時希望我們的自主品牌可以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