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站藝術之家關閉的消息持續發酵,本地藝術界人士近日簽署一份聲明,就國家藝術理事會對電力站關閉的回應表示關注。至截稿前,已有237人聯署。
本月初,電力站董事局宣布,今年7月將把位于亞美尼亞街45號,也就是電力站所在建築,交還給藝理會進行翻修後將永久停止運作。盡管藝理會承諾讓電力站在工程結束後回歸,不過須和其他藝術團體共享空間,但電力站董事局無法接受藝理會的安排而做出關閉決定。
藝理會對電力站的宣布表示遺憾,並指出任何藝術機構如果有將近90%的運營經費須靠政府,將難以持久運作。藝理會也指出,分租場地給第三者作爲商業用途所得的租金收入,屬于間接得自政府的撥款。
藝術界發表的聲明則指出,藝理會的一些說法具誤導性。他們擔心,藝術撥款和撥款的管理所存在的誤解,會對整體藝術生態及人們如何看待藝術家産生負面影響。
聲明指出,電力站出租場地給第三者,不全是商業性質的。事實上,電力站大部分時候是免費提供場地或以很高的租金補貼租出場地,受惠的多是新晉藝術工作者和團體。藝理會的“藝術空間框架”(Framework for Arts Spaces)雖有共享設施,但這些設施是供租用的,租金雖分不同等級,但並非所有藝術家和團體都能負擔得起。
聲明也對藝理會撥款計劃的局限性提出質疑。它指出,電力站是一座藝術中心,不是藝術團體,在藝術生態系統中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但一直以來,它是在主要團體撥款計劃(Major Company Scheme)下獲得資助。盡管這項撥款無法正確反映電力站作爲藝術中心的需要、挑戰和貢獻,但電力站在撥款框架的局限下,仍然繼續它的願景和使命去支持本地藝術家,尤其是那些非主流藝術家。
關于藝理會把受津貼藝術空間的出租所得形容爲“間接的政府撥款”,並把它作爲藝術機構的財務無法持續的指標,藝術界人士也表示“驚訝”。
聲明說,電力站不是第一個或最後一個把空間出租給商戶的藝術之家,早在1994年,爲使藝術空間“更有生機”和“吸引更多人潮”,“商業元素”已被引進藝術場地。作爲非牟利機構,這些藝術空間的商業租金收入最後是用來實踐藝術創作,以及支持藝術家和藝術活動。
聲明也對藝術空間的監管權(custodianship)提出不同看法,並表示亞美尼亞街45號的監管權歸還藝理會後,這個“可進行藝術實驗的安全空間”是否會繼續“安全”和具有包容性,藝術社群對此多表示懷疑。
聲明最後呼籲藝理會與來自民間的聲音展開開放的良性對話,以達成共識。簽署聲明的藝術界人士包括戲劇盒藝術總監郭慶亮、實踐劇場藝術總監郭踐紅、電影導演陳哲藝、演員李邪、編劇張子健等。
藝理會在受詢時,未正面回應藝術界的聲明,僅將媒體引向其網站的一個網頁。該網頁列出藝理會在支持藝術領域方面,所要做的優先事項,這些事項並已和藝術社群在對話時分享過。
另外,電力站董事局本周四(3月18日)呼籲藝術界提供可拯救這個藝術空間的建議,並表示仍將繼續清理工作,以將場地移交藝理會。董事局邀請藝術界成員在4月20日之前將提案提交到[email protected]。
藝術界發表的聲明指出,藝理會的一些說法具誤導性。擔心藝術撥款和撥款的管理所存在的誤解,會對整體藝術生態及人們如何看待藝術家産生負面影響。藝理會在受詢時,未正面回應藝術界的聲明,僅將媒體引向其網站的一個網頁。該網頁列出藝理會在支持藝術領域方面,所要做的優先事項,這些事項並已和藝術社群在對話時分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