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6日訊)2019年全國健康與疾病發病率調查(NHMS)顯示,國內多達42萬4000名孩童患上精神病,占了5歲至15歲孩童總人數的8%。
在上述人數中,多達43%患者是因爲溝通不良引發精神病,其余則包括行爲問題(16%)、情緒問題(8%)和過動(2%)。
阿娜蘇雅。
泰萊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阿娜蘇雅博士認爲,孩童患上精神病的因素主要分爲生理因素和家庭因素,後者以父母對孩子的學術表現寄予厚望尤爲明顯。
“國內父母多數注重教育多于一切,到了考試時期,他們會爲孩子停止一切活動,許多孩子在面對這樣的壓力下會認爲自己如果考得不好就不是好孩子,甚至不是一個好人。”
阿娜蘇雅在接受《星報》專訪時也指出,以學術表現來區別孩童表現的學校,特別是小學,也是孩童患上精神病的其中一個原因。
“學校過于注重學生的學術表現,否則就會視他們無能的想法也是校方需檢討的課題,同樣的,表現優異的學生因無法面對失敗,同樣會患上精神病。”
安德魯。
她說,有關當局需教導精神健康的常識,但也坦言要這麽做需動用大量資源。
“要提供這些資源給孩童並非易事,特別是更需要這些資源的鄉區和城市貧困孩童。”
另外,阿娜蘇雅提到,孩童進入發育期也會面對精神病,特別是女孩。
“女孩進入發育期其實是一個重要的裏程碑,這會對她們的尊嚴造成打擊。
“有時,民衆面對月經的問題或讓女孩羞于成爲女孩時,也會導致她們患上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