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有多可怕?可能只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
說到種族歧視,腦海中可能立刻會浮現出美國黑人被白人警察按在地上窒息的畫面;可能是成千上萬美國人走上街頭抗議種族歧視的場景;可能是馬丁·路德金那句被不斷提起的“我有一個夢想”。
但事實上,正在承受著種族歧視的並不是只有黑人而已。
在西方國家,亞裔,尤其是華人一直都是弱勢群體。不僅如此,他們的弱勢還不被“看見”。
01.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歧視
今年的一場新冠疫情風暴,讓本就處在“食物鏈”底端的海外華人處境雪上加霜。
美國總統特朗普因“中國病毒”的言論被指煽動美國國內對華裔及亞裔群體的種族歧視和仇恨心理,不僅是美國,這一情緒在整個西方世界蔓延開來。
身在不同國家的華人産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鳴——新冠病毒引發了一場公共危機,五湖四海的華人踏上了同一條“船”。
4月初,美國媒體報道了一名亞裔外貌的女子出門倒垃圾時遇到一名男子襲擊,導致其面部、頸部、肩膀和背部多處燒傷。
而在美國的另一端加利福尼亞州,23歲的麥迪遜·法萊米爾敘述她所經曆的中國人被攻擊事件。
今年四月,她在洛杉矶一家超市裏爲一對年長的中國夫婦幫忙翻譯。就在這時,這對夫婦遇到了一名憤怒的女子。這人持續用汙言穢語對他們進行攻擊,還朝他們扔水和噴灑不明液體。
她高喊著,
你們怎麽敢來我家人購物的商店,你們怎麽敢來毀掉我的國家。你們就是我一家人沒法掙錢的罪魁禍首。
法萊米爾說,她嘗試與那名女子爭辯,但對方譴責她爲那對夫婦翻譯,還朝她扔了一瓶水,淋濕了她的腿部與腳部。
當他們一行人在櫃台排隊付賬時,那名女子又走過來,朝他們噴了似乎是空氣清新劑或消毒劑的東西。她還追著那對年長夫婦到他們的車旁,一邊拍他們的照片,一邊高呼“這是你們的錯”,用髒話罵中國、“那些肮髒的人”以及“共産主義”。
“我跑向那對夫婦,用中文告訴他們快進車裏,我幫他們把買的菜放進車裏,從窗戶把蛋遞給他們。”
那名女子則開著她的車,一路尾隨法萊米爾,直到法萊米爾把車開進一個警察局。
在澳大利亞,針對華人社區的歧視事件的新聞,近來也是頻頻發生。
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表示,在過去兩個月裏,大約有四分之一投訴者說他們遭遇的種族歧視言行與新冠疫情有關。
美國華人锺珺骅是紐約市一所私立小學的中文老師。當她講述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紐約爆發的親身經曆時,仍心有余悸。她說,美國最近出現了很多針對亞裔的言論攻擊。
“特朗普說‘中國病毒’時,美國華裔也受到了牽連,間接將疫情上升成爲種族事件了。而輿論起來之後,一些種族主義者就會出現,”
“以前都是非洲裔、拉丁裔與白人的抗爭,亞裔與白人之間的問題很少在公衆輿論中被提及,新冠疫情把亞裔推到了種族問題的風口浪尖。”
美國少數群體問題特別報告員費爾南德斯·德瓦朗內(Fernand de Varenn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這場新冠病毒的抗疫中還必須包括疫情滋生的“陰暗面”:對華人和其他少數族裔社區的言語和身體的攻擊。
新冠病毒不僅僅是一個健康問題,它也可能是一種加劇仇外心理、仇恨和排斥的病毒。
02. 新加坡:從種族歧視中涅槃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的新加坡這片土地上,很少發生這些恐怖的種族歧視事件。
在新加坡,也生活著各種膚色、民族迥然不同的人,種族多元性可以說不輸美國。但爲什麽新加坡的各民族能做到和諧共處,團結互助的?
其實,新加坡也吃過種族矛盾的大虧,這甚至是新加坡獨立的根源之一。
新加坡今日和諧穩定的社會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而是從血腥的鬥爭中艱難取得的。
每年的7月21日,是新加坡的種族和諧日。這個節日就是爲了銘記那段殘酷往事。
在新加坡還沒脫離馬來亞聯邦政府之前,華人與馬來人的沖突從來沒有停止過。
20世紀60至70年代,馬來西亞一直推行馬來人優先的政策,維護馬來人在政治、經濟和文教方面的特權,壓制排斥華人。
在馬來西亞皇室及統治者的眼中,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太特立獨行了,它表現得不像是馬來西亞十四個州之一,反倒像是一個國中國,這讓馬來上層管理者非常不爽。(直到今天,華人在馬來西亞仍然是處于弱勢的一方。)
然而對于華人比重較大的新加坡當局來說,許多華人一直反對聯邦政府給予馬來人特權,他們要求馬來人的待遇應該與其他種族一樣。
雙方的矛盾因此越積越深。
1964年7月21日,馬來回教徒在慶祝完穆罕默德先知誕辰後,組成了一支2萬5千人的遊行隊伍。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引來了不少華人圍觀。
就在這時,隊伍中的馬來年輕人開始侮辱和攻擊路邊的華人圍觀者。據資料顯示,馬來人甚至將騎自行車經過的華族老人從車上拽下來,拖至一邊痛打,並將老人家的自行車扔進附近的河裏。本地華人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譏,很快雙方便打了起來。
一場種族暴動發生了……
當晚9:30,新加坡宣布全島戒嚴宵禁。沖突足足持續了九天,在此期間,22人被殺,461人受傷。
這是新加坡曆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動,沒有之一。
本來就不太願意讓新加坡並入馬來西亞聯邦的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認爲馬來人和華人的沖突是無法調和的,于是以此爲契機,一腳將新加坡踢出了馬來西亞的版圖。
1965年,新加坡正式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成爲了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孤兒。
新加坡被馬來西亞“抛棄”時,李光耀曾掩面大哭。因爲新加坡乃彈丸之地,沒有自然資源,甚至沒有水源,兵力空虛,國力不足,與馬來人分家,馬來西亞不會讓它好過。
除此之外,南面又有印尼觊觎它,有人形象地把新加坡所處的地緣環境比做“一頭猛虎(印度尼西亞) 和三只狼狗(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 ,而新加坡只是一只小貓”。
正如李光耀所說,獨立後的新加坡是國際海洋中的一條小魚,在印尼、馬來西亞夾縫中求生存。
面對如此嚴峻的外部環境,新加坡只能靠自己,只能靠爲數不多的人民,靠內部的團結!
因此新加坡獨立後最棘手的還是解決社會內部問題,即,種族問題和國民身份認知的問題。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1961年,在新加坡總人口中,華族占75.2%,馬來族占14%,印度族占8.4%,其他種族占2.4%。
在這個彈丸之地,彙集了語言,文化,宗教,習俗迥異的三大族群,如何權衡不同族群,成爲了李光耀領導的政府最頭疼的任務。他們都是移民的後代,倘若沒有國家歸屬感,任誰都不會爲這個國家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
于是,李光耀提出了:
我們要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而不是馬來人的國家,不是華人的國家,也不是印度人的國家……
這麽一來,就要求這三族人民不再只認同其本身的種族文化和原來的祖國,而是要轉變思想觀念,先把自己當成新加坡人,然後才是新加坡華人,新加坡印度人,或者新加坡馬來人。
所以,即使新加坡超過70%的人口都是華裔,其實也和中國社會截然不同。尤其是現在新加坡的年輕一代,在英語教育環境下長大,他們甚至會反感把他們和中國人混爲一談……
因爲新加坡的種族策略裏明確寫著:消除新加坡華族所強調的中華特質,以避免其他種族和鄰國視新加坡爲中國海外勢力的延伸。
所以,正是爲了記住1964年的這一次種族暴動帶來的教訓,新加坡才將7月21日這天定爲種族和諧日。
提醒國民不分種族、語言和宗教,大家要團結一致。這是新加坡的立身之道,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03. 種族和平是怎樣煉成的?
首先,消除種族歧視,要從娃娃抓起。教育,永遠是最根本的一劑藥方。
在7月21日,種族和諧日這一天,學校會讓孩子們穿著自己民族特有的服裝去學校,也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不同種族的孩子們展現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同時,學會尊重他族文化。
所有學生學習和參與各種族傳統遊戲,觀賞或表演民族傳統舞蹈,品嘗各大民族的傳統美食。學校早餐提供的可能是印度特色的薄餅,午餐孩子們就有機會吃到華人特色的炒米粉,下午茶孩子們可以期待一下娘惹風味的甜品煎蕊。
再看新加坡的各項基本國策和政府行爲,處處都體現著對民族多元性的尊重,對民族平等的小心保護。
在新加坡本地居民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統稱),華人占74.2%,馬來人占13.4%,印度(以使用淡米爾文的居多)占9.2%,歐亞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如峇峇娘惹—指華人和其他族群通婚剩下的混血後代)占3.2%。
因此,新加坡單是官方語言就有四種,分別是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政府的官方文書和官方聲明都會以四種語言進行發布。所以在新加坡的街上,會看到多種語言的指示牌,在地鐵站,也會聽到四種語言的報站。
很多不了解新加坡的人都以爲新加坡的國語是英語,這讓馬來語哭暈在廁所……
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國歌歌詞也是馬來文,但是因爲英語是唯一一種中立且不代表這三大種族的語言,同時有助于學習西方的科技知識以及進行貿易。
因此,當地政府鼓勵大家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英語,因而也被大衆認爲是“新加坡實際上的國語”。也能從中看出新加坡政府努力維持種族和平的“求生欲”。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對各種族的宗教信仰一視同仁,對各種族的風俗習慣充分尊重。在新加坡,你可以看到穆斯林的清真寺,以佛教爲代表的中國廟宇,基督教天主教爲代表的大教堂,以及興都教爲代表的印度寺廟共存的景象。
每個宗教和種族的重大節日和都必定是新加坡的官方假期。充分照顧到各種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比如,農曆新年,是華人最大的節日,因此農曆新年的假期爲兩天(大年初一初二)。每逢春節,新加坡到處都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喜慶氣氛。新加坡很多家庭還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春節的習俗。
比如,開齋節。它標志著齋戒月的結束,是穆斯林的重大節日之一。齋戒月爲期30天左右,在此期間,穆斯林自省忏悔,自黎明至黃昏時段禁食。穆斯林將這個月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敬拜、行善舉、施憐憫。開齋節慶典以前往回教堂誦讀特別的禱告詞拉開序幕。接下來是拜訪父母—在穆斯林傳統中,孩子們會請求長輩寬恕自己在過去一年中所犯的錯誤。他們還將走親訪友,歡聚在一起共享自家烹制的美味大餐。
比如,屠妖節(泰米爾語稱爲“Deepavali”,印地語稱“Diwali”,又譯爲“排燈節”或“光明節”)是興都教徒慶祝正義戰勝邪惡的日子,是新加坡一大主要民族文化節慶。在這一天,新加坡成千上萬戶信奉興都教的家庭,也和全球興都教徒一樣,在家中點起溫暖的黃色油燈,一起向掌管生育和繁榮的吉祥女神拉克希米(Lakshmi)等上天神靈禱告祈福,同時互贈禮品,一同分享美食盛宴。
另一項最讓新加坡政府引以爲傲的種族政策,是對組屋實施嚴格的種族比例原則。
新加坡85%的人都住在政府建造的組屋內。這個組屋和香港廉價公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組屋的居住者涵蓋了新加坡的不同收入群體。低收入群體,中産階級和精英階級都住在同一個社區。
1989年,新加坡政府宣布自1989年3月以後的組屋社區將采取嚴格的種族比例政策。一旦某一棟樓裏的某一種族達到比例上限,在房屋買賣市場中,這一種族的人群將無法購得這棟樓的房産。
在新加坡政府看來,不可以讓某一個種族在某個社區越聚越多。
種族比例原則使得不同種族的人民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碰面和打招呼,最重要的是,這些不同種族的孩子將從小一起上幼兒園,一起共同成長。
可見,新加坡政府在種族政策上所花費的心思之深之細。
在新加坡政府的長久努力下,新加坡各種族人民各展所長,百花齊放。整個社會任人唯才,而不考慮其膚色和民族。連國家領導層都充分考慮民族多樣性。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任新加坡總統是馬來族人,而且是一位女性穆斯林政治家。
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是華人。
除了鼓勵措施外,對于分裂種族,挑起種族矛盾的行爲,新加坡政府也絕不會坐視不理。
在新加坡,如果你一不小心對某一種族做出歧視性的言論或者行爲,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2012年,某一女子在網絡上留言,粗口辱罵馬來族在政府組屋底層舉辦婚禮太多天,擾人安甯。她還指馬來族承辦這類婚禮僅花50新元(約40美元),更表示如果婚禮不那麽廉價,離婚率或許也不會那麽高。
原本以爲自己純粹只是在個人頁面上的宣泄,卻沒想到在短時間內言論被廣泛轉載,鬧得滿城風雨,不但成爲新聞人物,其公司更是立刻劃清界限,在不到24小時就將她開除。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更通過個人Facebook譴責這名女子的言論,並表示支持其公司的決定。在這之前已有幾個年輕人因發表煽動種族情緒的言論而被判刑。
正是這種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措施,才使得新加坡解決種族沖突問題的政策並不是泛泛而談,而是真正地從細節著手。
從細節上去消除人們對不同種族的歧視,讓當地人意識到尊重不同種族文化的重要性。
從西方世界和新加坡的經驗對比可以看出,多種族和平共生並不會天然形成。
不同種族之間因爲多重差異而産生隔閡和不信任是很難避免的。所以政府是否有強有力的種族政策,是否推行徹底的種族平等教育,至關重要。
新加坡,堅決地向種族歧視說不!
這正值得那些標榜著種族平等卻不斷出現種族沖突的國家反思,他們是否真的做到“”向種族不平等說不”了呢?
資料來源:
1. @知乎談小費:種族矛盾不可調和?美國應該向這個亞洲國家好好學學!
2. BBC中文:新冠病毒: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何去何從
3. ABC中文:特寫:新冠肆虐,全球危機中的華裔“天涯淪落人”
4. 新加坡新聞:新加坡文化你知多少:節日與習俗
5. 澎湃新聞:新加坡爲何是東南亞最後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6. VOA: 口水與暴力:疫情期間美國亞裔受歧視與騷擾事件頻發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