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與父母早年形成的親子關系,是其今後與他人建立人際關系的基礎。
如果說起孩子想要什麽,父母可能會說是玩具,是好吃的,其實,我認爲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個可以陪玩的父母,其實也就是陪伴,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我們常常說,孩子和誰親,其實就是誰陪孩子多點,孩子更喜歡誰。
獨生子女缺少玩伴,缺少與人的溝通和交流。放學後,孩子們就各回各家,一個人在家擺弄玩具,或者寫作業。平時的周末又是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總之能靜靜的陪陪孩子的機會很少。而家長對孩子有的卻多是各種各樣的期望和要求,很少去了解孩子的真實心理和想法。
“爸爸媽媽要是能陪陪我就好了。”
“他們平時都在上班,很少陪我玩的。”
“好不容易放假了,他們總是抱著手機玩,不搭理我。”……..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玩會給孩子帶來歡樂,玩也可以使孩子學到知識,既可以減輕學習的負擔,又可以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有父母陪伴的玩耍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奢侈。
最近網上一個85歲的爺爺隔著窗戶逗1歲多孫子的視頻暖哭不少人:
過年了,兒子和兒媳帶著1歲多的孩子回老家看望孩子85歲的爺爺。
不巧的是爺爺這幾天有點不舒服,擔心傳染給孩子,但又想看看孫子,于是爺爺就站在窗外逗孫子,孫子在裏面看到爺爺的表情咯咯直笑。多麽和諧的一幕啊,令人感動。
孩子需要的陪伴沒有那麽難,可能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坐下來和孩子聊會天,看看孩子玩玩具。當然,做這一切的時候不要抱著手機,抱著手機的陪伴只能說是陪著。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去學點東西,其實也可以玩中學。
與其玩相比,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歡學習,但是玩也是一種學習。比如可以一起給娃娃設計衣服,或者一起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別小看這種“玩”,它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埋下理想的種子,長大真的有可能成爲出色的設計師、警察等。我們也可以不失時機地告訴孩子:長大後無論做什麽工作,都是需要知識和技能的,將理想和現實結合在一起。
陪伴也可以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種渴望穩定和安甯的心理需求,安全感是人人都需要的,可以從自身或者身邊的人身上去獲取。孩子最初的安全感都來自家人,尤其是父母,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會對父母有比其他人都強烈的愛和依賴,因爲這種感情能帶來安全感。
和孩子玩到一起,沒你想的那麽難
孩子因爲年齡和身體的限制,無論是看世界還是看待問題的想法都是和大人不一樣的。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視野,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而我們成人卻往往喜歡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自己喜歡的理所當然認爲孩子也會喜歡,自己討厭的理所當然認爲孩子也會討厭。所以會認爲孩子玩的很無聊,不願意去和孩子玩。
其實,父母需要做的很簡單,和孩子交朋友,在一起玩,有一顆理解孩子愛玩的童心。只需要蹲下來,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用孩子的心來理解孩子的感受,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孩,設身處地的去看孩子所看,想孩子所想,和孩子玩在一起。
所以,盡可能的抽出點時間,多與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活動,多做一些小孩遊戲,與孩子創造一種朋友式的氛圍,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本文由 @然規教育說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