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學到了別處無法體驗的知識。”
說這句話的,是對獅城“情有獨鍾”,並于3月上旬向馬國選民告假,來到國大念書的賽沙迪。
年僅28歲的他,曾因仕途而兩次拒絕了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深造的機會。希盟政府垮台後,他毅然退出土團黨,加入反對國盟政府的陣線,創立青年爲主的政黨民聯陣(MUDA)持續鬥爭。
充滿政治抱負的他,爲何會選擇在疫情間越過長堤,到本地留學?
國大學習之旅獲益良多
賽沙迪日前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暢談他對于新馬關系的想法、留學生活,以及選擇在國大念書的原因。
“迄今爲止,我都覺得很棒。這些課程真的讓我耳目一新,根本不似(我就讀本科時期)那樣典型的講堂課。”
去年9月,無官一身輕的賽沙迪宣布,他計劃返校升學,接受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KYSPP)的獎學金,攻讀研究生學位。由于疫情限制,他先在馬國上網課,上月8日才抵新參與實體課。
授課講師包括我國部長、政治人物、常任秘書等資深公務員。
“你可以聽到部長們和常任秘書分享個人經曆,以及談論他們如何在官僚機構和政壇中摸索。”
“例如,當一名部長不同意公務員的部分建議,常任秘書該如何化解矛盾?——必須想辦法克服。因爲到了最後,國家利益必須一致……因此,在這裏,我學到了別處無法體驗的知識。”
賽沙迪坦言,與公共政策學院同侪的相處中,他得到了“無價”且寶貴經驗。不少同學來自新加坡公共服務領域,也有世界各地的政治家,如哥斯達黎加的前部長。
他也不忘分享自己擔任部長期間,制定政策的相關經驗,如爭取朝野支持,推動修改馬國憲法,將投票年齡降至18歲。
“我們都有自己的優勢,而我們這批研究生的獨特之處,在于能夠拓展彼此的優勢上。我們之間都有相互學習的地方。”
赴新留學原因:尊敬李光耀、建立聯系
問及他爲何一改前態,接受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獎學金,賽沙迪表示,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基于對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尊敬。
“我想你無法將新加坡與李光耀分割。現在不會,未來也不會。我有信心,我可以從這間以他名字命名的學院,學到許多知識。”
賽沙迪補充道,吸引他赴新留學的另一大因素,是有機會跟新加坡各界領袖會面和學習。
“如果我早前去了牛津(大學)。我永遠都不會跟新加坡部長、前部長、淡馬錫控股高層、公務員等人見面。這裏建立的聯系將會是長久的。另外,這也是在其它地方得不到的經驗。”
新馬須互利共贏 非“零和遊戲”
上課奔波之余,賽沙迪也積極與交通部長王乙康、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反對黨領袖畢丹星和義順集選區國會議員吳順喜等人進行非正式的私人會談。
賽沙迪說,這些交流難能可貴,尤其是他早已卸下部長身份,能避免利益沖突,坦率地與對方深入討論任何話題。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未來是緊密相連的。如果我們成功,我們將一同成功,這是擺在眼前的現實。我們不應該將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關系視爲一種零和遊戲,即新加坡贏,馬來西亞輸,或是馬來西亞贏,新加坡輸。那是謊言,也是謬論。”
目前,賽沙迪已在本地辦了9場講座會,傳授公衆演講、批判性思維和演講寫作方面的技巧。活動收益皆用于資助麻坡選區的貧困學生。
賽沙迪對馬國未來抱有期望,希望以青年之姿,一改馬國政壇陳年老派的作風:
“我想,我們用迎合他人作爲政治手段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讓馬國前進的最好方法,就是專注于服務型和政策型的政治,並確保我們不僅是相互尊重,而是擁抱馬國的中庸和多元種族社會。這是我們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