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南洋咖啡,應該就是海南伯開創的“布袋咖啡”,加煉乳。那麽,什麽茶最能代表南洋茶?應該是拼配茶。
我們知道英國紅茶有拼配茶,還有高級拼配師,挺技術的活,他們爲了找到更佳的茶湯口感,故意爲之。南洋拼配茶是怎麽回事?早年因交通不便,運輸費時長久,運輸工具和裝箱條件也不完善,茶葉從福建運到新加坡後,可能變潮濕了,新鮮程度和香味降低,這些茶葉需要經過“複焙”才銷售。白新春茶莊(由白金讴先生創立于1925年)靈機一動,就將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岩茶拼配在一起再進行烘焙,取閩南鐵觀音的“香”和閩北岩茶的“韻”(所謂“岩韻”),合二爲一,成了風味獨特的“拼配茶”,也叫“南洋茶”。漸漸地,不僅閩北閩南茶拼配,後來還發展成用閩茶和潮州單叢拼配。
早年在星洲做茶,考的是“拼配”的功夫,也就是把不同種類、不同時間的茶,按一定比例混合、調配,然後進行烘焙。只有經驗豐富的首席員工(南洋稱爲“頭手”)才有這個能力。當年,新加坡幾乎所有茶莊都制作拼配茶,每家的拼配也不盡相同,各有各的秘方。這樣一來,就養成了老一輩人的喝茶口味,在他們看來,拼配茶是最自然不過的。
白進火雖是第四代莊主,但他非常勤奮,沒有公子哥習氣,他放下身段,如一名“學徒”般學習鑽研制茶技術。他家有一名老頭手傅明標,19歲就被白進火祖父請到茶莊工作,幹了整整67年,直到86歲去世。白進火告訴我:“這位老頭手,不論是拼配、烘焙和品茶,功夫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我掌握的茶葉本領,就是老人家一手調教的。”聽白進火先生說,拼配茶還有“陽拼”、“陰拼”兩種。兩種茶各自先單獨烘焙,再拼配,叫陽拼;兩種茶先拼配在一起,再烘焙,叫陰拼。至于烘焙的火,還有陽火和陰火之分,這裏面學問大得很。
現在交通快捷了,還需要拼配茶嗎?我想:拼配茶的産量可能會減少一些,但還會繼續存在。一是老一輩喝慣了拼配茶,改不了口。二是新加坡肉骨茶檔幾乎都是白新春茶莊供應的拼配茶“不知香”。所以拼配茶還會繼續有市場。
早期多數茶莊(包括白新春),都用白色蠟紙來包茶,二戰期間,白色蠟紙貨源短缺,大家都改用粉紅色蠟紙包茶,這種紙一般是中藥行用來包藥材的。戰後貨源供應恢複了,其他茶莊又紛紛用回白色蠟紙,但白新春茶莊注意到,在華人眼裏,紅色代表吉利,外白內紅的包裝,有吉祥之寓意,于是他們繼續使用這種包裝。外白內紅的包裝也成了白新春的一大特色。
一次,蔡瀾先生回新加坡,我們幾個朋友陪他去“興興”吃肉骨茶,老板娘看見蔡瀾來了,特別拿出一袋真空包裝的茶葉來。蔡瀾看了卻問有傳統紙包的嗎?她這才去拿白新春茶莊的“不知香”。蔡先生說,這種包裝,有兩層紙,先把茶葉攤開,大的整的茶葉挑出放在一張紙上,碎小的茶葉放另一張。然後將碎小的放在茶壺底,大的壓放上面,這樣,倒茶時,就少有碎末出來。我們一邊看蔡瀾示範,一邊聽講,學了一招。
南洋這片熱土,總有令人驚喜的異香,咖啡如此,茶亦如此,我稱之爲“南洋香”。
作者簡介: 何華,祖籍浙江富陽,出生安徽合肥。上海複旦大學中文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現居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者。出版散文集《試遣愚衷》、《買金的撞著賣金的》、《老春水》、《在南洋》、《一瓢飲》等。
本書精選有關南洋美食與曆史、文化的文章,內容富有文化底蘊,筆調輕松自在,爲讀者講述了一個個關于美食和名人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提倡的生活態度,分享了作者悟出的人生哲理。
另外,特請著名畫家唐吟方畫了十幾幅插畫,讀來賞心悅目。
《南洋滋味》已經在POPULAR LazMall上架 ,有興趣的讀者可直接通過lazada.sg/shop/popular-official-store網購。或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預訂。
此外,淘寶、京東、當當,都已上架。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