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敏 報道
冠病疫情期間,本地的鼻咽拭子檢測儀器出現短缺。一家牙科模具3D打印公司立即調整打印機的功能,在短短三個月內,通過3D打印技術生産約450萬個鼻咽拭子。
本地起步公司Structo使用獨家研發的掩膜立體光刻技術(Mask Stereolithography),通過3D打印技術來制作牙科模具。去年4月冠病疫情暴發初期,公司在發現本地缺乏鼻咽拭子檢測儀器後,立即調整3D打印機的軟件,從生産牙科模具轉而制作鼻咽拭子。
從設計、多次改良到臨床測試,公司花了約兩個月的時間。公司執行總裁林朋文受訪時說,通過3D技術生産鼻咽拭子,最大困難在于無法使用棉質材料來制作拭子的末端。
“在鼻咽拭子末端的設計上,我們必須使用塑料,並且必須確保它能達到跟棉質材料同樣的效果,這是最主要的技術挑戰。”
打印完成後,員工必須爲拭子進行消毒和包裝等,確保拭子能安全使用。
公司在去年6月開始大量生産鼻咽拭子時,聘請約400名員工,24小時輪班趕工。3D打印機一次能制作1000個拭子,所需時間爲四到五個小時。從6月到9月,公司一共生産約450萬個拭子。
哈莉瑪總統昨天到公司參觀,了解3D打印技術和生産過程。她在接受訪問時說,她得知公司接下來將探討聘請特需人士。她也鼓勵更多公司這麽做,爲特需人士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許多特需人士都在餐飲業和酒店業工作,我們希望能爲他們在其他領域提供更多的機會,如制造業。這會給予他們更多選項,能夠讓他們發揮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