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內陸洪水模擬系統的建模工作,預計四年完成。系統由沿海和內陸兩個獨立模型組成,根據我國密集的建築和城市化環境特點,模擬和分析各類極端天氣情景對我國的沖擊。
盧淩之 報道
公用事業局將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機構合作開發一套海岸內陸洪水模擬系統,預測和評估極端海平面和暴雨等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我國內陸和沿海所面對的洪水風險。
作爲全國海岸保護機構,公用局昨天宣布,當局已委任由國大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劉立方教授帶領的隊伍,與本地水務管理公司Hydroinformatics Institute(H2i)組成超過20人的聯合團隊,負責海岸內陸洪水模擬系統(Coastal-Inland Flood Model)的建模工作,預計四年完成。公用局將在系統完成後負責操作。
政府電子商務網站GeBiZ顯示,公用局是在上月22日把合約頒給國大,合約總值1339萬1716元。
公用局在文告中表示,系統由沿海和內陸兩個獨立模型組成,可分別或一並運行,根據我國密集的建築和城市化環境特點,模擬和分析各類極端天氣情景對我國的沖擊。
沿海模型將能模擬本區域近岸波浪和風暴潮活動在不同氣候情景下的潛在變化。而內陸模型能夠模擬由暴雨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城市淹水,以及它與海平面産生的相互作用。
全球變暖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人類過度使用礦物燃料和砍伐森林等活動加速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大氣層積聚,導致全球溫度上升,冰川融化,海水也受熱膨脹,加劇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新加坡氣象署2019年常年氣候評估報告顯示,我國目前平均海平面高度已較1970年上升多達14公分。第二次全國氣候變化研究預測,受氣候變化影響,並考慮到風暴潮和地面沉降等現象,到2100年,新加坡的海平面預計將上升超過一公尺。而我國多達三分之一地區高出平均海平面不到五公尺。
公用局海岸防衛署署長邱翠妮回複《聯合早報》的詢問時表示,這些預測都將成爲系統的模擬場景,並參考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的氣候預測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來建模,以及根據最新數據不斷更新系統。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上月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永續部開支預算時,曾宣布公用局將從今年陸續啓動對市區—東海岸、雙溪加株以及林厝港的海岸線防護研究,裕廊集團則會負責裕廊島的部分,目標是在2030年完成對這些這高危地區的海岸保護計劃制定。
模擬系統有助評估
高危地區防護措施有效性
邱翠妮說,海岸內陸洪水模擬系統也能幫助公用局評估一些擬議建在高危地區的防護措施的有效性。這些可能的防護措施包括防波堤、土堤和堤壩等建築,或是種植紅樹林和加強海岸線的生物多樣性,以消散波浪能和減低對環境的影響。當局也考慮將休閑設施融入防護建築,活用土地資源。
公用局特別提及,國大團隊擁有精通海岸動力模型和內陸洪水模擬的專家,領銜系統開發的劉立方教授在台灣和南中國海地區的海嘯和沿海防災技術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立方說:“爲了預測持續的氣候變化,開發海岸內陸洪水模擬系統是及時的,它將有助抵禦惡劣天氣和海平面上升,保護我國海岸線和我們集體的未來。”
邱翠妮說:“鑒于氣候科學的不確定性,保護我國海岸線將是一項永續進行中的工作,但我們的目標是永遠走在保護海岸線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