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醫生和保險公司最近互相“嗆聲”,指責彼此把私人綜合健保計劃(Integrated Shield Plan)弄得越來越不可持續,推高保費。他們爲什麽會這麽說,來龍去脈是什麽?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麽是私人綜合健保計劃?
在新加坡的朋友一般都知道,私人綜合健保計劃(X)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很重要的一份住院保險。這份計劃保障了受保人在新加坡絕大部分的住院花費。
私人綜合健保計劃計劃由私人保險公司管理,並在MediShield Life提供的服務之外提供額外的保險範圍。
除了提供公立醫院B2級和C1級病房的保險外,“綜合盾構計劃”還涵蓋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A級和B1級病房。當前有7家提供綜合盾構計劃的保險公司,即NTUC收入,友邦保險,大東方,英傑華,保誠,安盛和萊佛士健康保險。您也可以選擇使用MediSave(醫療賬戶)支付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保費,最高每年額外的取款限額。
看到這裏或許有的朋友會疑惑,什麽是Medisave?
在這裏小藍爲大家解釋一下:
Medisave是新加坡全國性的儲蓄系統,來幫助CPF會員爲未來的,尤其是退休後的,醫療費用而儲蓄。
在這個儲蓄系統裏,你將你月收入的一小部分貢獻到你的Medisave賬戶裏(MA)。如果你是自雇人士,或每年投資收入超過6000元,你也得向Medisave存錢。
當前的Medisave賬戶占薪水的比例,依據不同年齡,從8%-10.5%不等。
以下表格第一欄是年齡,第二欄是Medisave賬戶每月存入額占薪水的比例:
(注意,以上比例,已經包括了雇主幫你貢獻的比例)
Q : Medisave的利息是多少?
A : 4%年利
Q: 一般在哪可以用Medisave?
A: 你可以在所有的公共醫療機構,獲准使用Medisave的私人醫院以及醫療機構,使用你的Medisave存款來看病。
Q: 我的Medisave可以給誰用?
A: 你可以用Medisave支付以下人員的醫療費用:你自己,你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配偶子女父母可以是任何國籍,祖父母必須是新加坡人或永久居民。
Q: 是否可以從CPF的其它賬戶轉錢去家庭成員的Medisave賬戶嗎?
A: 如果你還沒有存足基本醫療額度 (Basic Healthcare Sum, BHS, 截止2017年1月是5萬2000),你可以申請從你普通賬戶或特別賬戶,轉錢去你的Medisave賬戶,直至達到基本醫療額度。
前提是,你必須滿了55歲,退休賬戶裏存足了全額退休額度或基本退休額度 (Full retirement Sum, 和 Basic Retirement Sum),並有充分的房産抵押。
當然,你也可以從你的特別賬戶或普通賬戶,轉錢去你超過55歲的“愛的人”的Medisave賬戶。愛的人,指配偶,兄弟姐妹,父母,祖父母,配偶的父母,配偶的祖父母,等等。
或者用來還CPF醫療保險MediShield的保費。
Q: 如果沒有足夠得Medisave存款來付醫療賬單,怎麽辦?
A: 不夠的部分,可以還現金,或者用家庭成員的Medisave賬戶。
Q: 有了MediShield Life後,還需要加強型住院保險嗎?
A: Medishield Life是公積金CPF爲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定制的終身醫療保險。主要是爲住B2/C級病房設計的。如果你想要更好的保險來保障更好病房的醫療費用,如A/B1級病房,以及私人醫院,你可以買保險公司的Medishield提升版保險。
近日,因爲新加坡醫藥協會于3月28日發表聲明,指責保險公司把專科醫生納入咨詢團(panel)的條件缺乏透明,只覆蓋了約兩成的私人專科醫生,使很多醫生的病患都無法從保險中獲得最大索償。“咨詢團醫生”是這件事的關鍵詞,那麽這到底是什麽?
這得從咨詢團還沒開始實行前說起。以往,住院保單都有共同承擔額(co-payment)部分,但私人保險公司從2005年開始,推出了能100%全額支付醫藥費的附加險(rider),保戶能在住院時一分錢都不用出。
這樣的好處讓一些保戶和醫生起了“貪念”:醫生把收費提高或推薦病患進行更多程序,反正病患也不須承擔這些費用;保戶不論需不需要進行某些醫療程序都照做,反正無須自付任何錢。這些都導致保險公司要發出更多更高的理賠額,長期下來保險公司爲了要減少虧損,就把保費推高,導致私人綜合健保計劃不再可持續。
政府2018年起禁止保險公司售賣能承擔100%費用的附加險,一些保險公司近來也決定讓在2018年之前購買附加險的一些保戶支付共同承擔額。這些保戶下來得支付至少5%的住院費,但若找了保險公司認可的咨詢團醫生看診,或是事先尋求保險公司的批准,自付額就會設在每年3000元的頂限。這意味著,保戶如果不要支付過高費用,就得找咨詢團的專科醫生看病。
1)醫生咨詢團包括哪些內容?條件是什麽?
問題來了,醫藥協會引述2020年的一項調查數據,每個保險公司的咨詢團醫生僅占所有私人專科醫生的21%,這代表絕大多數專科醫生的病患索償時無法享有3000元頂限的保障。一些病患不想承擔過高的費用,只好選擇換醫生。
Ng Chee Kwan醫生和Tan Chi Chiu醫生前後在今年3月致函《海峽時報》言論版,指出這導致一些病患被迫放棄自己多年跟隨的醫生,重新尋找另一名在咨詢團的醫生,醫療護理方面或許會被打亂。某些專科在咨詢團的代表也不足或不全面,病患或許無法從咨詢團找到能幫自己治病的專科醫生。
醫藥協會指出,不少專科醫生無法加入保險公司的咨詢團,而保險公司也沒有透明或明確表明能被選爲咨詢團醫生的條件。但協會發現,這些咨詢團醫生的收費多數都在衛生部收費標准(fee benchmark)的下端,而比較靠近收費標准範圍中高端的醫生,盡管收費仍在合理範圍內,也都不被納入咨詢團。
保險公司會這麽做當然是爲降低他們所須支付的賠償。新加坡人壽保險協會早前指出,咨詢團的醫生在收費上已與保險公司達成共識,確保理賠能保持在合理範圍內,保戶也不用擔心醫藥費最終無法索賠。協會就警告,如果咨詢團要包括收費較高的醫生,保費或許就得增加。但壽險協會也表明,咨詢團的醫生收費已經覆蓋衛生部的整個收費標准範圍,有些甚至還超過收費標准,以照顧病情比一般人複雜的一些保戶。
一些醫生認爲,應該讓所有私人專科醫生都在咨詢團內,除非他們有不良記錄。人壽保險協會則回應,評估咨詢團醫生確保他們能提供負擔得起且有素質的護理,也需要時間和精力,因此限制了咨詢團的人數。
但在壽險協會于3月29日發表的回應聲明中,他們同意提高透明度將有助厘清問題,因此近期已更新管理咨詢團的指導原則,提到保險業者應解釋咨詢團醫生的遴選標准。壽險協會也趁機“酸”醫藥協會,說醫藥協會也應該提高透明度,公開醫生的臨床素質標准,以免過度治療造成醫療費上漲。
2)保護支付的保費 多少應該用于非醫療用途?
沒人會要求保險公司免費爲保戶提供賠償,大家都了解保險公司須要金錢維持運作和管理保單,因此部分保費也會用在非醫療用途上。
醫藥協會認爲,保險公司應該控制他們管理和傭金成本,因爲這兩者在過去四年裏每年分別增加了16%和15%。相比之下,理賠金額增加11%。
但值得一提的是,管理和傭金成本占了保費的少數,分別爲7%和9%,理賠總額則占保費的75%。對此,壽險協會昨天回應,反駁醫藥協會的分析具誤導性,並指理賠額上升才是保費上漲主因。
醫藥協會建議,當局應該探討規定保險公司把85%至90%的保費總額用在理賠上,減少保費用于非醫療開支的數額。
3)私人綜合健保計劃虧錢 誰負責?
私人綜合健保計劃是“賠錢貨”,是不爭的事實。過去幾年來,索償額越來越高,保費也因此被推高,但保險公司始終仍無法轉虧爲盈。到底是誰的錯?保險公司和醫生們各有各的說法。
人壽保險協會2020年9月曾表明,盡管保險公司已采取各種措施,包括近來要求保戶須自付部分費用、推出費用已被認可的醫生咨詢團等等,但醫藥費用仍持續上漲,索償額也不斷上升,從而推高保費。它們認爲這是一個複雜課題,不是單單保險公司所能解決的,而是須要醫生、醫院、病患、政府也一起合作,確保醫藥費是國人可負擔得起的。
醫藥協會卻把矛頭指向保險公司,說它們當初設計能索償100%的保單時,就應該預知這個問題可能會出現,畢竟這是保險行業內早已熟知的現象。協會還說:“醫生和病患都是經濟理性的人,會根據這類附加險而作出調整。一旦推出這些附加險,要符合經濟效益的醫療護理業者很可能會有更高收費,而有經濟理性的消費者也會使用更多醫療服務,以最大化從體系中獲取的利益。”
說了這麽多,醫藥協會打算采取什麽行動呢?協會宣布,將開始對保險公司進行排名,以及設立投訴委員會收集公衆對保險公司的投訴,處理保險公司拒絕或延遲理賠、不顧病患的利益要求他們尋求其他護理,以及對任何一方不公平的情況。這些投訴將會通報給相關機構以讓當局采取行動,委員會之後也將公開與投訴相關的數據和信息。
購買私人綜合健保計劃後住院相關問題
Q: 購買了私人健保計劃後,可以去新加坡的哪些醫院就診呢?
A: 其實,大家在購買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時候,首先要記住的是,自己購買的配套是否保障私人醫院的花費。如果配套保障私人醫院的花費,則私人醫院和政府醫院都可以去。如果配套只保障政府醫院的花費,就只能去政府醫院了。這裏列出當前新加坡各地區政府醫院的清單,除了這些醫院之外,其他醫院都是私人醫院:
市區: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KK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中部:Tan Tock Seng Hospital
西部: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Alexandra Hospital,Ng Teng Fong General Hospital
東部:Changi General Hospital,Sengkang General Hospital
北部:Khoo Teck Puat Hospital
如果患者不省人事,由身邊路人叫救護車送醫院的話,默認都是送往政府醫院的。
Q: 急診費用是否可以理賠?
A: 在緊急進入醫院的情況下,一般患者都會先到急診室。急診屬于門診,不算住院。
私人綜合健保計劃是不保單純的門診花費的。但是如果患者經過急診治療後,醫生判定需要住院進一步治療,那麽住院之後,急診的花費就屬于“住院前的門診花費”,這種花費是屬于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保障範圍的。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急診室裏面有臨時床位,在這些床位上躺幾個小時是不算住院的,一定要辦理正式的住院手續才算住院。
Q: 辦理住院手續的時候,要不要交押金?
A: 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受保人,只要在辦理住院手續的時候提供自己的NRIC號碼,醫院方面就能聯網查到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信息。查到信息後,政府醫院和私人醫院對住院押金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政府醫院對有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患者,一般來說是免押金的。但是部分保險公司對免押金的情況有限制,比如說保險生效期6個月以內的非急性病住院是不給免押金的。 私人醫院對有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患者,一般來說是不免押金的。除非患者在辦理住院手續之前,已經跟保險公司進行了住院預審核,保險公司同意支付一定數額的住院費用,這樣就可以免押金。
Q: 出院時我是否需要支付賬單?
A: 私人綜合健保計劃是“報銷式”的保險計劃,原則上是客戶先支付住院費用,然後保險公司對住院花費進行審核,審核批准後,保險公司進行理賠。
客戶在出院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提醒醫院對保險公司進行E-Filing,以確保賬單會由醫院直接傳送給保險公司。
這也是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理賠的必要條件。客戶手動提交賬單,保險公司是不會理賠的。接下來,在具體操作上,政府醫院和私人醫院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政府醫院一般都不太擔心賬單的償付問題,所以他們通常不需要患者在出院的時候馬上支付賬單,只有在保險公司審核住院花費後,不批准理賠的情況下,醫院才聯系患者支付賬單。
私人醫院通常是需要患者在出院的時候馬上支付賬單的。除非患者在辦理出院手續之前,已經跟保險公司進行了住院費用提前審核,保險公司同意支付相關的住院費用,這樣患者在出院的時候就可以免付賬單。
Q: 如果我的公司給我買了住院團險,我需要通知我的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保險公司嗎?
A: 在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保險理賠批准之後,保險公司同時會寄一份表格給客戶, 讓客戶如果有公司的住院團險的話,在表格上填寫團險的信息,然後寄回去,讓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保險公司跟住院團險的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這樣做雖然不是必須的,但是對客戶長期的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保費控制是有幫助的。盡管保險公司不會因爲具體一位客戶的理賠而增加保費,但是保險公司會根據所有跟它購買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客戶的整體理賠情況而調整保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