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國種族仇恨的深層矛盾
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三家按摩院上周遭一名21歲的白人槍手襲擊,造成八人死亡,當中六人爲亞裔。警方表示,嫌犯犯罪的動機是要消除來自按摩院的誘惑,但美國亞裔族群把這起事件歸咎于美國的種族仇恨現象,並以“停止對亞裔仇恨”的訴求,在美國多個地方上街遊行。
美國是一個標榜多元主義的移民社會,但種族問題卻根深蒂固。其實,美國白人警察過度使用暴力對付非洲裔嫌犯的事件,時有所聞。2013年,美國非裔社區掀起“Black lives matter”的運動,抗議針對黑人的暴力和系統性歧視。去年,一名非裔男子遭白人警察用膝蓋壓住頸部致死,引發多個城市群起抗議,並把“Black lives matter”的運動推向高峰。
如今,美國的亞裔社區也掀起了“Asian lives matter”的運動,以對抗種族仇視。針對上周發生的按摩院槍擊事件,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無論凶手動機是什麽,“太多亞裔美國人走在路上都感到憂慮,在過去一年每天早晨起床都覺得他們自己與所愛之人會有危險。”此外,有黑人和南亞裔血統的美國副總統哈裏斯在槍擊案後斬釘截鐵地說,種族主義在美國是真實存在的。
上周四,在美國國會衆議院司法委員會召開的反對亞裔仇恨聽證會上,一名華裔衆議員表示,自去年1月起,針對亞裔的歧視行爲已經從言語攻擊升級爲肢體暴力襲擊。另一方面,根據美國一家反歧視組織的統計,自去年3月19日以來,它總共收到3795起亞裔遭襲擊的案例;僅今年1月和2月,針對亞裔的襲擊事件超過500起,其中68%爲言語攻擊,11%涉及肌體暴力。
亞裔的仇視與襲擊事件從去年開始惡化,前任總統特朗普難辭其咎。特朗普被對手指控鼓吹白人至上主義,進一步撕裂美國的社會。他把冠病病毒冠以“中國病毒”與“功夫病毒”的標簽,而亞裔也不明不白地成爲“病毒傳播者”而遭到攻擊。
美國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移民社會,在經濟榮景時,處處是機遇。但在經濟衰退時,貧富懸殊以及文化差異的矛盾,便以種族對立的形式浮現出來。這一次的疫情重創美國的經濟,而美國的冠病死亡病例也位居全球之首。在政客推波助瀾下,彌漫著美國社會的挫折感以及仇恨言論,轉向“模範少數民族”的亞裔宣泄。另一方面,中美的地緣政治矛盾,也波及美國的亞裔社群。
其實,美國的亞裔不是一個同質體。除了華裔之外,他們包括韓國裔、日本裔、印度裔等血緣來自亞洲的美國人。他們在美國只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六。總體上,亞裔在美國族群中的貧窮比率較低,而教育程度較高,但是亞裔群體中,也有貧窮的一群。然而,種族主義的偏見,往往掩蓋了族群內部的異質性。
諷刺的是,“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在高舉黑人權益之際,也傷害了亞裔的權益。在冠病疫情暴發前,常春藤學府如哈佛,在錄取新生時已經因被指歧視成績優異的亞裔,把學額讓給成績較差的黑人而被告上法庭,最終法官裁定罪名不成立。這次的“Asian lives matter”運動,考驗拜登政府在處理族群關系的能力。
美國少數族群遭仇視攻擊事件,對其他多元種族社會具有警示作用。在多元種族的社會,我們有必要制止種族仇恨的言論,更必須提防帶有種族色彩的言語或肢體的襲擊事件。此外,在地緣政治日益複雜的年代,我們也必須警惕外部的因素轉化成內部的矛盾,或外部勢力利用和操弄種族課題。族群的融合與諒解,是個沒有終點的國家建設。
(新加坡從低齡教育開始就著重提倡多元種族和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