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企業找不到華語流利的金融專才,問題出在哪裏?(互聯網)
作者 鄭智浩
若你以爲在新加坡學好華語,對職場無多大益處,你就錯了。
只要擁有一紙金融專業文憑,又操著一口流利的華語,你就能比一般職場新人吃香,可以在事業起跑線遙遙領先。
據悉,在履曆上標明華語達到商務水平(business level)的求職者,能在轉換公司時,獲得20%或以上的薪資調升;金融業的非技術人員,至少也能得到10%左右的薪資增幅。
不過,上述看似簡單的語言需求,在大部分本地金融從業者眼裏,簡直比登天還難。
許多對華語有焦慮感的金融從業人士感歎道:
最難的不是考取相關金融學曆,而是無法突破他們在第二語言(華語)上的劣勢。
對他們來說,在職場講華語已略感不適。若招聘信息上寫明要“能說能寫”,甚至要全程用華語解釋金融術語的話……那他們真的無所適從。
新加坡中央商業區萊佛士坊的白領員工。(海峽時報)
新加坡企業急需掌握華語的專才
據全球金融招聘服務網eFinancialCareers介紹,隨著中國資金大舉流入新加坡市場,加之不少中國企業在我國紮根,新加坡公司在招聘時,指定求職者必須擁有高階華語水平的這種要求,近年來有增無減。
在我國設廠的科技巨擘騰訊、阿裏巴巴及字節跳動更在一些管理職位打出“須具備華語能力”的工作要求,特別是經常與中國同事交流的崗位。
按理說,實行多年雙語政策的新加坡應該在這方面占有極大優勢。本地大批雙語精英也應該能順利走入勞力市場,成爲能夠自由切換不同語言頻道來提供服務的中流砥柱。
但擺在現實層面的是,只有少數新加坡人符合“講好流利華語”的標准。
其余求職者,都被“半桶水”的中文能力拖累,被擋在企業大門外。
(互聯網)
企業缺人,但華語水平達標者嚴重不足
這就出現一種吊詭局面:
企業急需人才填補職缺,求職者卻找不到工作,形成一個死循環。
那企業“看不對眼”的原因是什麽呢?
獵頭公司普舫東南亞區金融服務總裁Rachel Liu表示,新加坡能說流利華語者確實屈指可數:
“(招聘華語達標者)真的超有挑戰性,因爲合格求職者往往不足。”
“雇主一般不會明確要求他們達到母語水平(native level)。但老實說,求職者必須提供華語簡曆,面試時用華語完成交易手續,並展示他們有能力校對用中文書寫的文件。單是這些,就足以刷掉不少求職者。”
獵頭公司普舫東南亞區金融服務總裁Rachel Liu。(Profile Search & Selection)
人才招聘公司瀚納仕的團隊經理迪比卡(Deepika Devarajan)則補充說:
“新加坡會說商務華語的人才嚴重短缺。大多數金融專才只能說簡單的華語,根本無法勝任。
“他們也常在將英文專業術語或技術詞語翻譯成中文時,遇到瓶頸。”
新加坡華僑銀行。(海峽時報)
前私人銀行家劉三立(譯音,招聘者)
直言,新加坡華人交談時不加入英語就無法正常溝通,他們的華文書寫能力也堪憂。
“現在已經很難找到既能讀又能寫中文的人才。缺乏自信、不願多付出努力來打磨語言技能,也是阻礙他們進步的成因。”
新加坡人的尴尬語言現況
這不禁讓紅螞蟻想到《海峽時報》本周二(23日)刊出一篇題爲《許多新加坡人在語言能力上面對困難》的讀者來函。
文中直接點出了新加坡人的尴尬語言現況。
2021年3月23日讀者來函:《許多新加坡人在語言能力上面對困難》。(海峽時報)
作者指出,本地人看似掌握多種語言,但沒一樣是精通的。
在同一句話裏摻雜著華語、英語及方言更是家常便飯,令人擔憂。簡單說就是,每種語言都懂一點,但哪一門都學不好。
對此,常年與中國客戶打交道的前瑞銀集團執行總裁Eric Sim,對華語水平不佳的求職者發出這樣的谏言:
必須把握各種非正式場合來精進華語水平,而非一股勁的只靠上課學習。
他建議,不妨偶爾在微信朋友圈及領英(LinkedIn)寫點字句分享生活,或者看看中國的影視劇。
隨著中國的崛起,在華語愈發成爲重要商業語言的背景下,新加坡人現在不提升雙語水平,在中文方面下一番苦功,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