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們人類所生活的星球是地球,地球所在的恒星系統是太陽系,這幾乎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常識。在太陽系中,體積與質量最大的星球是木星,但是對于太陽來說,木星的質量與體積不過九牛一毛,就連太陽的千分之一都比不上。
宇宙實在是太宏偉了,即使我們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已經非常地先進,但是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真的連一顆塵埃都比不上。太陽系只是銀河系億萬恒星系統中非常普通的一個小星系,而銀河系也僅僅是宇宙的冰山一角。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人類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發射了旅行者1號,目的就是沖出太陽系,探索太陽系外的宇宙環境。然而經過了四十年的飛行,旅行者1號目前所在的位置還沒有穿過真正的太陽系邊界。而且根據旅行者1號的設計壽命,它也即將迎來退役的時刻。
在太陽系中,原本共有九大行星。2015年之後,國際天文組織認爲排名第九的冥王星體積與質量太小,並不符合行星劃分的定義。所以在會議中宣布,冥王星不再是太陽系的星球,太陽系的行星也就只剩下目前我們所了解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在這八大行星當中,木星的體積與質量都是最大的。而且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恒星。雖然我們在一些太陽系的圖片中看到太陽的體積與木星相差無幾。但是實際上,木星的質量僅僅相當于太陽的千分之一左右。
既然宇宙中存在幾乎無數個星系,那麽宇宙中是否存在一個星系,圍繞恒星運行的行星比恒星還要大呢?這裏就需要分兩種情況來說了。如果是比較質量的話,那麽恒星的質量一定是比質量大的。因爲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天體之間的引力與天體自身的重量以及二者之間的距離有關。但事實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對太陽的引力,與太陽對地球的引力都是一樣的。二者共同組成了一個雙星環繞系統。只不過太陽的質量遠遠此地球要大,所以地球會因此而環繞太陽很遠,而太陽只會受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影響。
其次,恒星還有另外一個基本的特征,就是內部核心能夠自發地進行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的基本原因,就是質量較輕的原子,比如說元素周期表中最輕的氫元素,在極高的溫度以及高壓的條件下,打破了原子之間的束縛,聚變成了一個質量更大的原子。雖然核聚變反應表面上是原子的質量變大了,但是實際上,反應前後質量卻是損失的。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方程,損失的質量就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就是爲什麽太陽距離我們非常遙遠,我們卻可以感受到太陽的溫暖。而質量小的天體是無法自發地進行核聚變反應的。
另外一方面,體積較大的行星圍繞體積較小的恒星運動,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有一顆紅矮星的編號是2MASS J05233822-1403022,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百分之九,相當于九十顆木星。但是由于恒星的晚期存在坍縮的現象,所以它的體積大小僅僅相當于一顆木星。
轉自: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