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寺位于位于北京城內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25號。占地2.3公頃。始建于宋朝末年,名西劉村寺。明天順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下诏命名“弘慈廣濟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毀,1935年重建。
建築保持明代格局,分三路,寺內珍藏許多珍貴文物,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羅漢造像,康熙時建的漢白玉戒台,乾隆年間的青銅寶鼎等。
寺坐北朝南,占地2公頃許,中軸線上依次爲山門、鍾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閣,西院有持梵律殿、戒台、淨業堂和雲水堂,西院有法器庫和延壽堂等。大雄寶殿是寺中正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殿脊正中有華藏世界海,俗稱香水海,整體呈山形,由下往上依次爲琉璃磚燒制的水紋、蓮花、梵文等,象征永恒世界,不生不滅,此種殿脊爲北京其它寺廟所無。殿內正中供三世佛,東西兩側供置于佛龛之內的銅制十八羅漢。殿前有月台,帶漢白玉護欄,台前三出陛。
妙應寺,俗稱白塔寺,位于中國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171號,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該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聖壽萬安寺”,寺內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喇嘛塔。
1961年,“妙應寺白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經過兩年七個月的修繕,白塔寺2015年12月6日重新開放。 2019年11月19日,妙應寺白塔因文物建築修繕及彩畫保護工程,自2019年6月起閉館2年。
妙應寺白塔總高51米,磚石結構,白色體軀,塔基是用大城磚壘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二米,面積爲1422平方米。在塔基的中心,築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積爲810平方米,疊高9米,共三層,下層爲護牆,二、三層爲須彌座,每層四面各左右對稱內收兩個折角,因此擁疊出許多角石和立面。須彌座束腰部分,每塊立面都被兩邊角柱及上下枭枋所襯托,整個塔座造型優美,富於層疊變化。座上的塔身是碩大的白垩色的覆缽體,形狀如同葫蘆;上半部爲圓錐形的長脖子,有13節,稱“十三天”頂上花紋銅盤的周圍懸挂36個小銅鍾。風吹鈴铛铎,聲音清脆悅耳。銅盤上堅八層銅質塔刹,高五米,重四噸,分爲刹座、相輪、寶蓋和刹頂幾個部分。
白塔形制即源於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中統元年,由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首傳西藏,後傳入元大都。妙應寺白塔融合了中尼佛塔的建築風格,不僅具備內涵豐富的佛教意義,能適應各種活動的要求,而且更以其巍峨、情美的塔式,爲元大都建築增添了光彩和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