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制T-34坦克全部退出我軍現役,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距今快三十年了。如今只能在軍博和坦克博物館,以及裝甲x旅和陸軍裝甲兵學院作爲雕塑看到。還有一些在各地國防園,用于對青少年的國防教育。
但T-34坦克對于我的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半個世紀前的1968年,59式坦克才剛剛列裝,裝備T-34坦克的是我軍主力部隊。南京軍區坦克乘員教導三團,是我行伍生涯的第一步,是我的人生之夢升起的地方。我在這裏學習T-34坦克的駕駛。
一入伍,先學習坦克發展簡史,重點是我們新兵將要駕馭的T-34坦克。蘇聯的T-34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無疑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是,"二戰"是坦克使用數量的顛峰,各國參加“二戰"的坦克自行火炮有20多萬輛,T-34就占了10萬輛以上,在所有型號中名列第一。二是,參加了東線戰場所有的坦克大會戰,如基輔、庫爾斯克、斯大林格勒等,還有攻克柏林,進軍我東北。三是技術基礎紮實,皮實耐用,可靠性和可維修性較高。四是作爲戰後的第一代坦克,繼續使用了40年,參加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T-34坦克的駕駛員,可是個力氣活。坦克轉向,是靠操縱杆帶動拉杆、控制轉向離合器,這一系列機械的運動,全靠人力。把操縱杆拉到後位,需要40公斤的拉力。如果轉向不到位,要在後位繼續用勁,需要60公斤甚至80公斤的拉力。當然如果駕駛技術高超,配合檔位、油門、車體姿態和地形,通過"巧勁"轉向,能省出不少體力。我熟悉坦克性能、並向班長助教請教和自己琢磨後,學到不少小竅門,完全拼蠻力的操作就少得多了。
車輛使用後的維護保養,大多數項目也是力氣活。每天上午到坦克駕駛場訓練,下午回場保養一下午。每周五全天車場日,每年夏冬季之前坦克換季7天。如拆裝電瓶,一塊124斤,共4塊,兩名學兵從駕駛艙門遞進遞出。換裝彈簧懸挂,四名學兵共同使勁,把水桶粗的避震彈簧塞進彈簧室。松緊履帶要調整誘導輪的前後位置,比碗口還大的調整螺帽,用特制扳手套上加長撬杠,兩名學兵使出吃奶勁才能轉動一個小角度,一次調整需要轉動幾十次。
所以當時的坦克駕駛員個個膀大腰圓。坦克竈每天六毛三分,比步兵竈四毛五分高出不少。
除了在駕駛場內的限制路障礙物駕駛和起伏地、山地、泥濘地、冰雪地駕駛,還有配合炮長學兵的射擊時駕駛,配合車長學兵的車內外通信駕駛。最後是公路駕駛。那時省道以下都是沙石路面,坦克直接上公路,混在大卡車、長途公交車、手扶拖拉機和馬車驢車中行進。
在教導團經過近一年的培訓,取得三級坦克駕駛員證書,畢業分配到作戰部隊。我分配去的是步兵師屬坦克團,也就是所謂的"小團",編一個坦營三個連,共31輛T-34坦克,另編一個自行火炮營兩個連,20輛蘇制76自行火炮。隨著我們這批新兵的到來,更好的消息也來了。我們團轉隸坦克師,並擴建成轄三個坦克營9個坦克連的"大團",同時換裝國産62式新型坦克。我們團是全軍列裝62式坦克的第三個團。
我們團新老駕駛員到友鄰62式坦克團,作適應性訓練後,遠赴北方冰城接車。駕駛過T-34坦克的乘員,駕駛62式輕坦克就跟玩似的,經常在公路上全速行駛,頻頻超越載重車和公交車。越野時噸馬力大,底盤高,履帶爬齒深,操縱靈便,通過性比T-34強多了。在齊胸高的荒草原野上進行變換隊形駕駛,就如同軍艦航行在大海上,升座駕駛疾風吹在臉上,盡管刺骨疼,但萬丈豪情油然而生!
T-34坦克要移交給別的部隊了。我們把它們擦拭得一塵不染,保養五項標准完全落實,橡膠件塗上滑石粉,光學件擦拭清亮,工具備品換上全新的,柴油機油注滿,隨車文件齊全、記錄准確。我們像打扮新郎倌一樣,把T-34坦克裏外收拾得煥然一新。舉辦隆重的交接車儀式,依依不舍地交給來接車的部隊。
別了,我的坦克戰友!別了,我的新兵日子!在十八歲青蔥的歲月裏,在那夢開始的地方,T-34坦克陪伴著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