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遊文學所反映的內容,本身就帶有旅遊資源的屬性,而且是一種活生生的、富感召力的旅遊資源。這種資源亦可稱爲旅遊文學資源。
衆所周知,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類,而每一大類又包羅了許多子資源類別。但是這些資源都是以其客觀存在的景物特色來吸引遊人的,而遊人通過戶外觀賞、浏覽及旅遊指南、導遊介紹來了解景觀的藝術、特色和曆史文化、科學研究價值。但是旅遊活動是高質量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衡量標准,人們爲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與結合點,具有更深的層次和內涵,就要借助文學的作用和藝術感染力,把作爲資源的“景”和作爲旅遊者的“情”,以及客觀現實和豐富的想象結合起來,實現旅遊與文學的統一,從而形成一種經人類“加工”的文學旅遊資源,以提高觀賞對象對遊人的吸引功能。
這種例子很多。如在我國古代山水詩文中,雖然有不少是純然寫景之作,但更多的作品是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當一部分作者是離家遠客,羁旅行役是由于遭貶谪而被流放,或迫于戰亂而顛沛流離;有的隱居田園、遁迹山林,有的浪迹江湖,登臨憑吊,尋幽探勝,寄情于山水之間。在這樣的生活中,他們抒發了鄉關之思,亂離之感以及脫離世俗官場、渴望建功立業、憧憬美好未來等高尚情懷、政治抱負、思想感情。
這種抒情,往往是觸景而生,融情于景,記實和抒情緊密相結合。實感包括時序、方位、名稱、色彩、氣候、環境、山川、景物、曆史、現狀、遊蹤、旅趣、宏觀、微觀等;抒情有自我感受、想象和幻想等,二者缺一就不能稱其爲旅遊文學。前者富旅遊色彩,具有導遊、神遊和介紹欣賞的作用;後者富有文學色彩,可使你浮想遐思,情緒奔放,獲得優美的藝術感受。如讀豪邁的詩文,會使你熱血沸騰,豪情壯志油然而生;讀清新的詩文,會使你心馳神往,陶醉于美的意境之中;讀悲壯的詩文,會使你感慨萬端,禁不住潸然淚下;讀平樸的詩文,會使你心境平和,抛卻一切私念雜想。總之,旅遊文學中的抒情和議論,往往能使山水花木等旅遊資源,具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所以旅遊文學作品本身就是具有誘因的一種獨特旅遊資源。
2.旅遊文學具有導遊、興遊的作用:旅遊活動是捕捉美感的高級精神活動,而“美”是一種氣象萬千的詩意,畫意和理想交融的境界。
美感的捕獲又主要靠山水名勝的優美度,同時也要靠旅遊文學對這些山水名勝的詩情畫意描寫。幹巴巴的介紹固然也能領略部分美,但是在運用旅遊文學的藝術手法後,會使人們得到的美更趨本底性,原始性,使美能夠升華,能夠回味無窮。這個審美過程實質上就是導遊、興遊的過程。例如1930年一個名叫江庸的作者,在《旅行雜志》上寫了一篇遊記《台灣半月記》,其中一段寫道:備汽艇駛至對岸化蕃村落,聽蕃女杵歌。生蕃爲台灣最古之居民……
聞其相傳之神話,昔有清羅大埔之生蕃四十余人,偶入獵林中,追一白鹿,西至水社大山,而鹿失蹤。彷徨山中者三日,發見此潭(日月潭)狂喜。詳志其地形,歸報酋長,以爲天賜之樂園。剡木爲舟,得登彼岸,遂麇居于麓焉。杵歌乃以杵擊石,和以曼聲,石音清越,歌尤哀豔。”此篇短文不僅運用神話給作者遊曆的日月潭風光作了絕妙注釋,同時又與蕃女杵歌相融合,産生了一種感人的原始美,本底美。他人看後,自有一種神韻、清新、奇妙之感,那種遊曆台灣日月潭風光的意念也會油然而生。
有的地方,也許沒有什麽優美的景色可以吸引遊人,甚至曾是窮山惡水,但因某文學旅遊家寫了一篇詩文,它也開始有了名氣,人們也會慕名而去。如唐詩人岑參寫的邊塞詩句:“平沙莽莽黃入天”,“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描寫了我國西北沙漠飛沙走石情狀,讀後容易使人想起聞名于世的“魔鬼城”。這一旅遊文學名作倒成爲一些遊人到此探奇索險的遊興誘因。
還有些旅遊文學作品,只描寫了日月星辰、風雲雨雪、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佳肴美味、土特産品,但是由于出色的運用了文學藝術語言,常常也能獲得引起遊興的效果。因爲這裏所描繪的均是旅遊文學資源的內容,如王翰《涼州詞》中寫:“葡萄美酒夜光杯”,杜牧《清明》中寫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等名句,都有一種興遊生趣的深刻作用。
3.旅遊文學有助于人們陶冶情操,提高素養,激發愛國熱情,傳布精神文明。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長城、古運河、敦煌石窟、曲阜孔林、北京故宮等,無與匹俦;桂林山水、黃山奇景、三峽風光等天然景致,稀世勝境。這些奇山麗水、名勝古迹,通過旅遊文學作品的描寫、介紹,其一景一物、一山一水,無不熔鑄于作品的咫幅寸土之中。我國有許多旅遊文學作品,都采用了移步換形的寫法,作者邊走邊看,邊看邊寫,一篇作品即可把人們帶到大自然中去,指示美景,教人去欣賞、去領略、去體驗。
人們通過品賞這些作品,了解祖國壯麗山河、悠久曆史,從而激起人們愛祖國、愛鄉土的感情,對陶冶理想情操,培育高尚品德有巨大的作用。特別是那些身居國外的華人,讀了這些作品,更是思潮起伏,浮想聯翩,感到身爲炎黃子孫的驕傲,對祖國産生眷戀之情,更欲親臨其境,一飽眼福爲快。4.旅遊文學是傳布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旅遊活動從本質上來說,從旅遊者的角度看,就是文化性活動。
食、住、行、遊、購五個環節是物質的消費,但本質還是文化消費。人們通過旅遊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滿足自己求新、求知、求樂、求美的欲望。由此而形成了綜合性現代文化現象和大規模的文化交流活動。可見文化,不論是古典文化還是現代文化,對旅遊業的發展均起著重要的作用。遊客不僅吸收遊覽地的文化,同時把所在國所在地的文化帶來,形成了相互交流和滲透的局面。
這種文化交流除了直接觀察了解外,還要借助一些書籍加以實現。其中大量的描寫旅遊資源的文學作品,就有著獨特的作用了。比如有些人沒有去過北京,但從旅遊作品中他知道北京長城、故宮,有回音壁,還知道回音壁爲什麽會一呼三應的科學道理。有些遊客在西安看了“無字碑”,但他並不知道無字碑的來曆。可是在他看了介紹“無字碑”文章後,知道了是女皇武則天爲了讓後人評論她一生功過而立的。因此,我們說一篇好的旅遊文學作品,不僅會激發遊興,也會給予你許多知識,使你讀後得益頗多。
從這個意義上說,旅遊文學乃是從文化角度觀照旅遊,如有的風景區名稱很有文化內涵,但有的新地名顯得文化層次很低。旅遊文學就應該對旅遊過程中出現的這類文化現象給予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