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女兒在羅德島設計學院。
前段時間,美國大學陸續放榜,不經意間,聽到誰誰家孩子又考上賓大、哥大、紐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名校。晚上吃飯時,“居心叵測”地和女兒聊起此事。
15歲的女兒咬了一口雞腿,用犀利的眼神掃了我一下,同情地說:媽,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你就別多想了啦!然後看著電腦裏的日本動漫,發出銅鈴般的笑聲。
好吧,少想事,多吃菜。
我承認,我確實多想了一點點。作爲華人父母,不管承認與否,幾乎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希望孩子考個名校,讀個好專業,找份好工作。
我也不例外。偶爾也夢想著自己和娃她爹駕車送女兒去這些名校中的某一所,然後在教學樓前拍張照片,很凡爾賽地說:嗯,我看耶魯的教學樓需要翻修一下了。
但是知女莫如母,我觀察了女兒幾年後,基本放棄了這種想法。因爲女兒自小性格淡然,是“佛系”優秀畢業生,與美國名校欣賞的競爭型風格完全背道而馳。
嗯,那就做最好的自己吧,無需和別人比較。老實說,一開始內心還是有隱隱的失落,但最後慢慢說服了自己。
01
每一個孩子都曾經是個“天才”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說在所有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一開始都像天才,最後經曆了現實的打擊才慢慢發現,喔,不過是個普通孩子。我大笑——確實如此!
△你雖普通,卻是獨一無二,我永遠愛你。
女兒小時候說話早,十個月就口齒伶俐,會說“冰箱”、“爺爺”等挺難的詞;
識字也早,兩歲左右就可以自己看繪本,而且活靈活現地把故事複述給姥爺聽;
三歲上幼兒園,教民族舞和畫畫的老師都很喜歡她,說她很有舞蹈和繪畫天賦;
五歲去雅馬哈學電子琴,老師獨獨看上她,讓她跟著學鋼琴(後來她不喜歡,改學古筝了)。
那時我坐看右看,橫看豎看,總覺得她的每一寸肌膚和每一根頭發都閃著天才的光輝。每晚她睡著後,我側身癡迷地看著她鼓鼓的臉蛋和小樹林一樣濃密的睫毛,心想:我智商平平,相貌平平,何德何能,上帝竟然賜給我這麽一個天才寶寶。
那個心潮澎湃啊,估計每一個當媽的人都體會過。
02
在競爭意識很強的國家,做個不與人爭的孩子
但是慢慢的,我發現她天才的光輝漸漸暗淡了。
比如玩滑梯,每逢別的孩子和她搶,她總是讓著別人,自己在一旁等,最後沒玩上天就黑了;
上英語培訓班,把自己的書本讓給後來的孩子,然後巴巴地等著老師再發;
我爲小區缺少無障礙設施和物業大聲理論,她拉著我的衣袖,怯生生地說:媽媽不要吵架嘛……反正,她從來不與任何人爭,那麽溫柔善良,像一只純良的小鹿。
天才的個性怎麽著也應該激烈點吧,應該有點領袖風範吧,怎能如此綿軟和懦弱呢?我開始有點失望了。
到美國後,我發現這裏的孩子普遍喜歡表現自己,而且性格活潑,與大人說話落落大方。而女兒,依然那麽安靜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一臉的與世無爭。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要提到她這一性格特征,說希望她上課回答問題踴躍一些。我也和女兒說過,但發現沒有什麽質的變化。
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學時,女兒的教科書是往屆學生傳下來的,書有新有舊。每次老師把書拿到教室,同學們都上去搶新的,唯有女兒悠然自得地坐在座位上,等大家都挑完了,再去拿剩下的最後一本。
我看著她帶回來的書破破爛爛的,又氣又急,問:你爲什麽不早點去拿新一點的書呢?不到10歲的她淡定回答:舊書也是書啊,和新書有什麽區別呢?
美國是個競爭性很強的國家,家庭和學校都鼓勵孩子大膽表現自己,很多高中都有辯論隊,課後也有演講培訓班,所以美國孩子大都口才了得,給他一個話題立刻侃侃而談。
學校裏,最受歡迎是那些性格活潑、喜歡運動、口才絕佳、社交能力很強的孩子,而不是成績全A的書呆子。你看美國的政客開口一套一套的,因爲他們從小都受過良好的演講和辯論訓練。
整個社會環境如此,如果你不喜歡表現自己,那就意味著要成爲一個邊緣人,肯定要吃虧的。我看著那些活蹦亂跳的美國孩子,再看一眼性格娴靜的女兒,心裏有點壓力。曾經想過把女兒送去上公共演講培訓班,但遭到她的極力反對,只好作罷。
女兒一如既往,不喜歡競爭,不喜歡表現自己,只是安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畫畫,一畫就是好幾個小時,別人覺得很辛苦,但她樂在其中。她因爲心裏安靜,所以觀察細膩,經常會發現別人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教過她的幾個美術老師都挺喜歡她。
△女兒畫的荷花
而且她心地善良,對朋友非常好,人緣不錯。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她每天都帶七八只削好的鉛筆到學校。
我問她爲什麽帶那麽多,她說有同學的鉛筆忘了削,所以要多帶些分給他們。因爲她喜歡幫助別人,所以在班裏人緣很好。2014年我過生日時,她讓班裏每個同學都在給我的生日賀卡上簽名,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
我漸漸明白,所謂天性,就是上帝給人的不同恩賜。有人生來熱烈如火,有人靜水流深,有人純厚如木。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只是質地的不同,只要放在合適的地方,都會煥發不同的光彩。
03
推動孩子上名校,有多少動機是真的爲孩子好?
女兒上高中後,我和所有父母一樣,爲她未來的大學申請開始有點焦慮了。曾經迫切地問她:你的夢想是什麽?將來想讀什麽專業?
她從小到大一直在學畫畫,我以爲她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藝術!沒想到她悠悠來了一句:“隨緣。”接著說:媽,我還小呢,人生道路還很長,這麽早定方向幹嘛?
也是。像她這麽大的時候,我還在中國南方小城的校園裏看三毛的書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呢,遠方長啥樣,未來是什麽,一頭霧水。
女兒從小到大,理想一直在變:
小學二年級暑假,帶她去洛杉矶電影城玩,她覺得馴鳥的姐姐很酷,說長大後要當一個動物飼養員;
小學畢業,發現她的夢想變成導演和明星經紀人,因爲她那時開始聽韓國小鮮肉的歌;
初中時,她在美國一個小鎮看到本土藝術家設計的文創産品,覺得很美,夢想將來當個設計師;
去年,她認識了網球教練美麗的太太,一個60多歲的幼兒教師,覺得跟孩子在一起可以永葆青春,于是想當幼兒教師。
前幾天她突然告訴我,媽,我准備選“酒店管理”這門課,聽起來很有意思,沒准將來會選這個專業呢。
我暈了——這些年大把大把銀子撒出去,都是沖著藝術這條路奔的。小姐姐,你這轉型也忒大了吧?可轉念一想,一個懂藝術的孩子去學酒店管理,沒准可以負責酒店裝飾呢。而且她中文很好,沒准可以把美國的酒店業務拓展到國內。于是又自個兒把心裏的褶皺輕輕捋平了。
哎,只能如此,誰叫娃是咱親生的,打不得,罵不得,棄不得呢?
冒火的時候,頂多只能沖她吼兩嗓子。聲音大了,她會盯著你的眼睛,說:我會打911的,然後警察把我帶走,你和老爸就再也見不到我啦。
氣得真想餓她一頓,可是一下到廚房,心頭冰雪頓時消融,琢磨著中午是否給她做最愛吃的紅燒雞翅。親媽就是這麽沒出息。
△女兒在後院
我們必須要承認,當父母的多少都有點虛榮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是被衆星拱的那輪月,如果成不了月亮,至少也得是天上最亮的那顆星。反正,怎麽著也得比隔壁張三和單位李四的孩子優秀,不然就覺得臉上無光。
國人一向喜歡比較,通過比較找到優越感,這種毛病在養育孩子時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有時我在想,父母推娃爬藤的動機,有多少是真正爲孩子好,又有多少是出于自己的面子之需?估計後者占的比例一點都不比前者小吧。
其實,真正爲孩子好,不是讓他走和別人一樣的所謂成功的道路,而是幫助他找到自己真正有激情、也願意付出的那個點,然後發揮他生命的特質,把這個點渲染成絢爛的面。
如果讓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優秀得一致,大家千人一面,那麽生命本來應有的千姿百態的美好,就變成了程序化、模式化的生産流水線。這個世界還有什麽意思呢?
每個孩子都受造于神,都是神寶貴的産業,他們經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父母只是管家,不是他的主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和屬于他的精彩,並不是爲了承載父母的希望而來的。
爲人父母的,必須要明白這一點:孩子是孩子,你是你,你沒有義務爲他犧牲一切,他也沒有義務完成你的夢想。你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做完自己的分內之事,剩下的便是綻放各自的美麗了。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他,幫助他,但不能替代他,更不能把自己的夢想和願望強加于他。
前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鄭爽代孕事件,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如果父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可能帶來的是孩子一時表面上的成功,但是生命留下了致命的破口,千裏之堤,潰于蟻穴,接下來的人生可能會面臨根本性的潰敗。
04
生命只是個旅程,請好好享受
不管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有孩子抑郁或者自殺的事件。
去年,女兒所在的高中就有一個美國男孩自殺。前幾年,也有一個優秀的猶太女孩自殺。
我不確定他們自殺的原因是什麽,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些孩子當中,不乏自我期許很高的完美主義者。他們不允許自己有一丁點失敗和不完美。這種完美主義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家庭教育結下的“果”,如果恰如其分,可以讓孩子變得優秀;反之,則讓孩子變得無比脆弱,承受不了失敗。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爲這世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人。
我從小就是個性格散淡的女生,學習永遠都是中等偏上,沒有嘗過“學霸”的滋味,上的大學也非金光閃閃的名校。但我從來不自卑,而且挺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當記者,攝影,旅行,口述曆史。目前爲止,對自己的人生還算滿意。
所以我對女兒從無過高期待,我不要求她成績全A,不要求她必須是高中樂隊的“首席”長笛手,不要求她參加比賽必須要獲獎。我經常告訴她,地上的日子是有限的,生命只是個旅程,你今天所經曆的這一切,都是你旅程的一部分,好好享受它就行了。
去年12月,女兒參加了美國一個全國性藝術大賽,三幅作品獲得優秀獎。她有點遺憾沒有獲金獎和銀獎。我寬慰她,你第一次參加比賽,而且創作時間那麽短,居然一半作品都獲獎了,其中兩幅還是攝影作品,應該慶祝才對啊。明年早點准備,一定可以獲大獎的。她一聽,釋然了。
△2020年11月,女兒拍攝大選後的紐約。
以一個中年人的眼光回頭看,我發現人真的無法籌定自己的腳步,無法預知自己的未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控制可以控制的那部分。因爲除了努力,還有別的因素,比如時勢、運氣,在人的一生中起到太大的作用了。
2017年,我同時做中國留美學生口述史和高耀潔先生口述史兩個項目。因爲擔心高奶奶身體欠佳,所以我二選一,專注高奶奶這個項目。
等我2019年出版完高耀潔口述史,發現中美關系急劇惡化,所有關于美國的書幾乎無法在國內出版。隨後形勢進一步惡化,川普出台了對留學生極其嚴苛的政策,加上疫情的影響,中國留學市場萎靡不振。我的留美學生口述史更是無法在中國落地了,只能先在美國出版。
時耶?命耶?
我由此深深知道,那雙“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手永遠藏在生命的隱秘之處,我們無法預知它何時翻動,會給我們帶來什麽。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我們能做的,唯有盡人力,聽天命,順服命運的一切安排。
曾經,我班上成績不好的一個男生,考上師專讀了一年,就辍學去上海做建材生意。當時正值浦東大開發,他和家人挖到了第一桶金,從此生意越做越大。在上海郊區買地,蓋了好大一片莊園,公司遍布江蘇、山東等地。他的財富積累是個傳奇,爲我班裏很多同學所羨。可是,去年我回國時,聽說他因爲欠錢,跑路了。
樓起和樓塌只在一瞬間,而且皆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所以當父母的,以爲憑自己的學識、經驗、人脈和財富可以指導孩子的人生,爲孩子開一條通天大道,其實很多時候可能只是自己的不甘心,以及對人生幻象的不自知。這個世界變化莫測,我們可以確鑿把握的事情實在有限。“人的腳步爲耶和華所定,人豈能明白自己的路呢?”
當父母的,只要努力做一個內心柔軟的好人,一個有正義感的好公民,一個有責任感的好員工,我敢保證,他們的孩子將來不管幹什麽,走到哪裏,一定差不到哪去。因爲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的“本”固住了,橫斜出去的樹杈一定枝繁葉茂,鳥兒鳴啾。
對于女兒的未來,我的期許很簡單——保持善良柔軟的天性,盡量不爲世俗所染;如果有余力,幫助貧弱的人們;找到真正喜歡並擅長的事情,練就一技之長養活自己;有三五好友,可以一起旅行喝酒看雲,分享人生的美好。
至于其它,則是在人生這段麗錦上添瑰麗的花了。
END
【作者簡介】:林世钰,媒體人,作家。曾出版《美國歲月:華裔移民口述實錄》《煙雨任平生:高耀潔晚年口述》《美麗與哀愁:一個中國媒體人眼中的美國日常》《潮平兩岸闊:15位中國留美學生口述實錄》等書籍。其中《煙雨任平生》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爲“2019年度十大中文好書(非虛構類)”。喜歡旅行、攝影、收集民間手工藝品。目前旅居美國新澤西州。
END
※ 往 期 推 薦 ※
鄧超又又又……哭了!孩子哭鬧,父母最好不要這樣做
新加坡4年級孩子就寫作業到半夜11點?太可怕了吧!
厲害了!新加坡4歲娃媽把早餐做成了詩
掃描小編二維碼手動拉你進同齡育兒群備注:孩子出生年齡,比如2016
你的每一個“在看” 我都認真當成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