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仔”是早期廣東人對妓院未成年歌女的稱呼,何桂棉18歲賣身到新加坡恭錫街的琵琶館,2017年離世,享年96歲。她在2008年立下遺囑,要把積蓄全額捐獻給三個機構。執行人今年終于辦妥遺産手續,完成捐贈。
賣身來新加坡當“琵琶仔”,她不但沒有因煙花女的出身向命運低頭,還樂觀面對生活,積極回饋社會,過世後捐出近30萬元的全部積蓄給社會服務機構。
“琵琶仔”是早期廣東人對妓院未成年歌女的稱呼,她們多數是陪客人打麻將、應酬、唱歌及喝酒,偶爾選擇讓客人過夜。
藝名月小燕的何桂棉18歲賣身到新加坡恭錫街的琵琶館,2017年離世,享年96歲。她在2008年立下遺囑,要把積蓄全額平均捐獻給廣惠肇留醫院、新加坡創價學會和新加坡兒童會。她的遺産超過29萬元,各機構將可分別獲得9萬8000多元善款。
擔任遺産執行人的馮璧慧(62歲,媒體工作者)受訪時說,她1992年底爲《星期二特寫》制作有關琵琶仔的節目時,結識何桂棉,逢年過節都會相聚。何女士去世後,由于遺囑丟失,她輾轉幾年才辦妥所有遺産手續,今年終于可以完成捐贈。
在朋友眼中,何桂棉是一位活躍樂齡人士,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喜歡到樂齡中心唱粵曲。馮璧慧說:“她不會因爲自己的出身自怨自艾,喜歡與朋友出國旅行,對生活積極樂觀。”
廣惠肇留醫院主席:何桂棉樂善好施令人敬佩
何桂棉早期爲廣惠肇留醫院募款,憑善舉獲得兩枚黃金獎牌,她晚年時將獎牌捐回給院方。廣惠肇留醫院主席李國基受訪時說:“她當時已經90多歲,還特別托人把金牌回贈給醫院。她將積蓄捐出,是樂善好施精神的一種傳承,令人敬佩。”
馮璧慧指出,何桂棉是創價學會成員,另外,因爲她的童年不愉快,基于同理心,想要幫助弱勢家庭的孩子,因此也把部分遺産捐給兒童會。
《聯合早報》2012年與新加坡口述曆史中心合作呈現早期女性的口述曆史,其中一人就是何桂棉。根據報道,何桂棉1922年出生于廣東順德,小時多病,六歲時被家人賣給另一戶人家,經常被欺負。
二戰時期,她隨養母逃到香港。18歲時,她不願向養母妥協嫁給老頭當妾,甯願“出外闖”,選擇賣身到新加坡恭錫街的琵琶館。
人長得漂亮,歌藝又好,何桂棉當時成了“紅牌”琵琶仔。她在口述報道中透露,常被人形容爲“驕傲”。
“我做酒局是不喜歡人家動手動腳的……我們雖然做這個,但也不應該在人前做出難看的事。做善事我也做得最多,像廣惠肇、華南水災和盂蘭勝會,我們都有幫忙。”
何桂棉在中國抗日時期賣花籌款支持抗日,她召集一班姐妹成立叫“菊芳”的組織,沿家挨戶賣花募款。“閉門羹吃了很多次,但是我們臉皮很厚,經常給人罵也不管,我們要爲社會做點事。”
她在26歲那年結婚後,結束琵琶仔的生涯。丈夫比她大12歲,對方知道她的身份後,常到琵琶館找她。她婚後省吃儉用,後來還替生意失敗的丈夫還債。她在丈夫1990年去世後,便獨立生活。
何桂棉膝下無子,晚年居住在裕廊的老人公寓。80多歲時,她不慎跌倒,之後才開始請女傭,2017年在家安詳過世。
因疫情緣故,原定本周在廣惠肇留醫院舉行的捐贈儀式將推遲到10月,其他受益機構代表也將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