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媽說
亞洲父母都有一個共性,拼命推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龍。
但采訪過那麽多家長,我還是覺得保護孩子內心的熱愛,幫助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遠遠大于一時的成績和成就。
對于淹沒在學習和作業裏的孩子,我更願意看到更多保持“好奇心和學習原動力”的孩子。
信息爆炸的時代,很難避免看到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母……各種容易引發“焦慮”的信息。
孩子未來的競爭也無處不在,與其像“仇富”一樣去抱怨這些信息的存在,我們更容易做到的是,真“佛系”下來,做個放松的、能夠看得更長遠的家長。
我最近也在告誡自己,穩下來,做好我自己。慢慢我發現,我喜歡遊戲的老大,熱愛學習的老二,性格在害羞和強悍之間無縫切換的老三,都越來越可愛了。
我們做家長的穩了,孩子們也就放松下來,家庭和睦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做好自己,孩子的成長自有答案。
作者 | 黃玉嬌
最近,播得最火、觀衆風評最高的國産劇,非《小舍得》莫屬了。
這部聚焦于孩子教育的家庭劇,一上映就吸引了觀衆的眼球。
因爲戳中了廣大家長的痛點,再加上一衆老戲骨、小戲骨的精彩演繹,毫無懸念地引發了收視熱潮。
劇中的三個媽媽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子悠媽媽、歡歡媽媽、米桃媽媽,展示了教育孩子三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現實中,幾乎每個媽媽,都能在劇中找到自己。
你,更像她們中的哪一位呢?
第一類:
把喜怒哀樂都系在孩子身上的“魔系媽媽”
蔣欣出演的田雨岚是小學霸顔子悠的媽媽。
這個角色雖然不討巧,卻引起了現實中很多媽媽的共鳴,有媽媽甚至說:
“我就是田雨岚。”
按理說,顔子悠學習自覺,成績又在班上遙遙領先,當媽的應該很輕松,雲淡風輕才對。
但田雨岚偏不,始終繃著一根弦。
她的生活,完全是圍著子悠的成績轉,甚至丟掉了自我。
子悠取得了好成績,她便有了自信的底氣,打扮得光彩照人,眉飛色舞地四處炫耀。
子悠數學成績一次考差了,她便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家長會第一個沖上去找老師。
懷疑老師沒有教好,懷疑老師提前泄露了考試題目。
最後,甚至跑到教育局舉報數學老師,導致老師被辭退。
諷刺的是,在課外奧數金牌班,她卻“冤家路窄”地碰上了被辭退的老師。
爲了給兒子的“小升初”加分,她逼著子悠參加班幹部競選。
找老師求情,幫兒子寫競選演講稿,爲兒子組團拉票,她什麽都“豁出去”了。
爲了幫兒子擠進只有八個名額的奧數金牌班,她拿錢收買家裏的家政阿姨米桃媽媽,想讓米桃媽媽把女兒上奧數班的資格讓出來。
爲了孩子的成績,她可以把全世界的人都得罪了,也不在乎別人怎麽看自己。
這樣的媽媽,看似無私,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其實最可悲。
她在360度無死角關注孩子的同時,徹底失去了自己,成爲了一個歇斯底裏、人見人煩的“極品”媽媽。
可她帶給子悠的,又是什麽呢?
子悠雖然成績遙遙領先,卻活得憋屈,早早地失去了一個孩子該有的朝氣和天真。
時時刻刻活在母親的“監管”和“掌控”下,這樣的孩子,心理和性格能否健全?
如果一個孩子的生活裏只有“分數”,只爲分數而活、爲進名校而拼,這樣的家庭教育,真是成功的嗎?
北大心理學教授徐凱文曾說:
我們的孩子之所以找不到自己,就是因爲他們的父母和老師沒有能夠讓他們看到一個人怎麽樣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地活著。
那麽,什麽是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地活著呢?
是生下來就能無條件地被愛著。
是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能夠健康生長。
是好奇心能夠得到鼓勵和滿足。
是被允許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是能夠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在集體生活中獲得溫暖和快樂。
在孩子小的時候,鼓勵他獨立去思考和探索世界,
去體會學習的樂趣,在與同齡人的相處中學會處理人機關系……
這些,遠比一味逼著他刷著重複的考試題目、競選班幹部重要得多。
第二類:
想讓孩子快樂,卻左右搖擺的“僞佛系媽媽”
宋佳出演的南俪是夏歡歡的媽媽。
和田雨岚不同,她原本和愛人有著很清晰的育兒理念,就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可是,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在給她施加各種壓力:
女兒的數學成績不及格,被田雨岚在家庭聚餐時當場戳破,哭著跑了出來;
家長會時,田雨岚故意拿自己兒子的成績“刺激”她;
因爲成績不理想等原因,女兒的副班長職位,也被擠走了;
這一切,都讓她開始對自己的“快樂教育”理念産生了懷疑。
夏歡歡一哭泣,她便心疼不已。
一心疼,總免不了責怪和抱怨旁人,甚至連自己的父親也傷害了。
可一味的寵愛,卻讓夏歡歡的性格越來越脆弱,一點小事情就會傷心哭泣很久。
歡歡媽媽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原型。
我們想讓孩子快樂,又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甚至害怕孩子將來會怪自己不狠狠逼一把,在患得患失中,也逐漸失去了自我。
其實,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孩子想要在學生時代獲得“快樂”,很難離開成績。
即便家長不逼著,同學之間的競爭,也會逼著孩子在意分數。
與其怕孩子吃苦受累,不如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快樂,提升學習的技巧,才是“治標又治本”的辦法。
夏歡歡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去年風靡國內外的南京女孩周昭妍。
年僅6歲便精通多種樂器,在油管上發布了不少歌曲演奏的視頻,收獲一大波粉絲。
周昭妍學琴的過程,也充滿各種艱辛,但父母想了各種辦法來讓她堅持下來。
每天練琴三四個小時,這樣的生活能說不辛苦嗎?
可是,當彈出一支支動人的歌曲,得到大家的肯定時,小女孩的內心,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她也把學樂器的熱情,投入到了課堂學習中,取得了好成績。
快樂與吃苦,並不是完全對立的。
經過刻苦努力而取得進步的那一刻,才是孩子獲得深層次快樂的時刻。
別太寵著孩子,學習和生活的苦,終究得讓孩子去面對和承受。
畢竟,父母不能一輩子包辦孩子的事情。
第三類:
物質貧瘠,卻努力滋養孩子的“蠟燭媽媽”
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米桃的媽媽。
有觀衆覺得,米桃媽媽是握了一手好牌,遇到了聰明又自覺的“天使孩子”米桃。
可是,三個媽媽裏面,恰恰是米桃媽媽,對孩子的愛最無條件。
作爲文化程度不高、進城打工的農村婦女,她的思想和眼界,可以說是超越了這個階層的絕大部分媽媽。
爲了讓米桃有更好的未來,她辛苦勞動,換取一點微薄的工錢。
自己省吃儉用,什麽都舍不得買,卻盡力給米桃創造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
也會在重要的日子裏,精心打扮米桃,不讓米桃在城裏的孩子面前太寒酸。
米桃憑實力進了奧數金牌班,需要繳納一大筆學費。
田雨岚勸她把錢省下來,還用重金收買她,要她讓出上金牌班的名額。
她不僅沒有對那筆錢心動,而是立刻意識到,米桃上金牌班的機會有多麽難得。
回家也力勸老公,讓米桃上金牌班,從而爲米桃打開了更廣的眼界。
在米桃家裏,“重男輕女”“夫權主義”通通看不到,更沒有對孩子的控制欲。
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媽媽,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孩子的前程;
是一對父母,用無私的愛和付出來滋養孩子。
生在這種家庭的孩子,又怎麽會不竭盡全力拼未來呢?
米桃的故事,頗像去年高考時,考了全省第四卻選擇了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鍾芳蓉的成長經曆。
生在農村,得不到好的教育資源,是農村孩子的“先天不足”。
但幸運的是,“米桃們”“鍾芳蓉們”擁有無條件愛他們的父母。
他們的愛很樸素,就是只要孩子能讀書,就算砸鍋賣鐵,也要讓她們順利升學。
不僅如此,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父母會尊重她們的想法,不橫加幹涉。
其實,孩子們最在意的,不是父母能爲他們提供多好的物質條件。
而是父母是否能夠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他們足夠的精神滋養。
這種滋養,足以讓他們脫離物質貧窮帶來的自卑,去嘗試人生的無限種可能!
教育的初心,是讓孩子發現自己
《小舍得》這部電視劇最可圈可點的地方,在于它並沒有一味地批判或者鼓勵“內卷”。
而是真實地展現了一線城市教育“內卷”下家長的焦慮與孩子的困境。
而這樣的內卷,又何嘗不是每位家長和孩子現在所面臨的境地?
如同劇中的三個孩子,現實中的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有的數學天賦過人,有的寫作文思如泉湧;
有的開口便是天籁之音,有的筆下鮮花盛開;
而把這些天賦秉異的孩子,放在同一個標准裏去評判,本身就是不公。
教育的初心,本就應該是幫助孩子去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擅長,並引導他們綻放;
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認爲對的、應該的強加給孩子,把孩子當成攀比和炫耀的工具。
育兒路漫漫,做父母的,不妨把心態放平,接受孩子原本的樣子,與孩子一起在成長的道路上,慢慢修行。
哪怕他們很平庸,也別因此減少對孩子的愛。
畢竟,我們也是普通的父母。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如果也想做一個快樂的媽媽養出快樂的孩子那就點個【在看】吧把文章分享給更多父母!
—— End ——作者:黃玉嬌 專注婚姻、育兒類文章,讓您在婚姻、育兒路上少走彎路。本文圖片及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 往 期 推 薦 ※
超燃!武術冠軍在新加坡開武館啦~
我在新加坡和“5個情人”的故事……
網購低至1.5折!戴森、SK-II、環球影城門票全都有~
獅城辣媽x育兒群掃描小編芝士奶蓋的二維碼,手動拉你進同齡育兒群。
掃碼私信小編入群
備注:孩子出生年份,如2015
你的每一個“在看” 我都認真當成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