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報業控股重組媒體業務後,集團不再受報章與印刷館法令約束,在尋求爲集團股東釋放價值時享有更大靈活性。
重組計劃也有助于減除媒體業務拖累集團的整體業績表現。
報業控股周四宣布重組媒體業務,將它轉入一家非營利的公共擔保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這意味著繼續上市的報業控股將不再是媒體公司,不受我國報章與印刷館法的限制。
根據我國報章與印刷館法令第206章節,未經部長批准,任何人不得成爲報業控股的主要股東,或進行超過5%股份的交易或協議。
新加坡報業控股董事長李文獻醫生說:“解除報章與印刷館法的約束後,集團將擁有更大的財務靈活性,能調整自身資本和股權結構,以抓住其他業務帶來的策略增長機會,從而爲股東帶來最大的回報。”
截至2021年2月底
媒體業務稅前盈利跌70.9%
他強調,這個重組計劃是今年3月宣布的策略檢討的第一步,而整個策略檢討過程仍在持續進行中。他也指出,剝離媒體業務也能免除它給集團財政帶來的資金要求或虧損影響。
集團截至2月底的2021上半財年業績顯示,集團半年營收下跌4.2%,報4億6030萬元,這主要是因媒體業務的營業收入下跌。
媒體業務稅前盈利下跌70.9%,報310萬元。如果不包括政府雇傭補貼計劃(JSS)的1280萬元資助,媒體業務蒙受稅前虧損970萬元。反觀非媒體業務如零售和商業以及學生宿舍業務,則繼續增長。
李文獻說,如果媒體業務繼續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將對集團財務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因爲媒體業務營收和利潤預計進一步下滑。
對于集團股東來說,重組計劃“是減輕媒體業務對上市公司所帶來的負擔和拖累的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談到報業控股給新注冊公司注入1億1000萬元的啓動資金,李文獻認爲這是“合理做法”。他提醒,報業控股現有資産和業務是來自媒體業務多年貢獻。事實上,在上財年媒體業務首次出現虧損前,過去37年來它一直是集團的主要盈利來源。
解除報章與印刷館法的約束後,集團將擁有更大的財務靈活性,能調整自身資本和股權結構,以抓住其他業務帶來的策略增長機會,從而爲股東帶來最大的回報。
——新加坡報業控股董事長李文獻
報業控股媒體業務裏程碑
1845年:《海峽時報》出版
1923年:陳嘉庚創辦的《南洋商報》出版
1929年:胡文虎創辦的《星洲日報》出版
1957年:馬來文《每日新聞》出版
1967年:金庸與商人梁潤之聯合創辦的《新明日報》出版
1982年:《南洋商報》與《星洲日報》合並爲控股公司
1983年:《南洋商報》與《星洲日報》正式合並,並出版《聯合早報》與《聯合晚報》
1984年: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成立,由海峽時報(1975)有限公司、新加坡新聞與出版有限公司和時報出版有限公司三個機構合並而成;新加坡新聞與出版有限公司當時出版三份報章,即《聯合早報》《聯合晚報》及英文《新加坡箴言報》
1988年:《新報》出版;時報出版有限公司脫離報業控股上市
1993年:《聯合早報》上網
1995年:推出一站式入門資訊網站“亞洲網”;《海峽時報》上網;收購淡米爾文報《淡米爾之聲》所有股權
2000年:出版《大拇指》、英文電子報《眼球報》和免費《街趣報》
2001年:重組報業傳訊和亞洲網,並關閉《眼球報》;報業傳訊獲經營華文電視台U頻道和英文電視台i頻道的營業執照,雜志《優周刊》隨後面世
2005年:報業控股的電視業務與新傳媒的大衆電視業務合並,《街趣報》與新傳媒出版的免費英文報《今日報》合並。優頻道由新傳媒接管
2006年:出版免費華文報《我報》
2007年:本地第一個中英資訊娛樂網Omy啓用
2008年:發行雙語版《我報》
2013年:推出專爲本地華文讀者設計的zaobao.sg
2014年:1億元設立報業控股媒體基金,投資媒體業務
2016年:《我報》並入《新報》;zaobao.sg納入兩家夜報《聯合晚報》和《新明日報》的內容,並制作特制數碼內容和視頻,成爲“三合一”華文綜合新聞和資訊平台
2020年:報業控股首次虧損
2021年:報業控股重組媒體業務,將它轉入一家擔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