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皇子們爲爭奪儲君帝位的鬥爭屢見不鮮。康熙朝晚期的黨派鬥爭激烈,其中最爲激烈就數"九子奪嫡"了。
1676年,康熙就立二阿哥允礽爲太子,誰知道30多年過去,康熙還不死,太子自己都快成老頭了,仍不能即位,心急火燎,乃廣結黨羽,更經索額圖等挑唆,有脅帝讓位的陰謀。
康熙是雄橫之主,立即大肆抓捕太子黨羽,並于1708年廢掉允礽,且暫時不立新太子。
權力繼承出現真空,諸皇子蠢蠢欲動,所謂"皇長子黨"、"皇四子黨"、"皇八子黨",彼此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無有已時。這些人的手段極爲極辣,明處爭寵,暗中鬥狠,以致人人自危。
有皇子畏人暗害,每夜各門上鎖,其侍衛也怕被殺,將窗楞都用板釘固死。康熙看了又是冒火,又是恐懼,沒到一年就恢複了允礽的太子身份,冀圖平息各黨爭鬥。
誰知再立太子,不但沒有解散諸子之黨,反而加深太子之黨,圖謀不軌,日甚一日。3年後,康熙不得不又廢黜太子,且于去世前再未立任何一子。
在這奪嫡之爭中,"八爺黨"是所有勢力最強勁的一黨。唯一不好的就是這老八的生母良妃地位十分低下,不太受康熙皇帝的重視,當然這老八也不甘就此認命,當太子被廢後,他企圖某位的活動就更加頻繁。
這老八聰明之處就在于,他不像他大哥一樣急火攻心,幹的驚天動地,殺氣騰騰,與次正好相反的是,老八以仁愛好禮出名,學他父親康熙以寬仁治人,人稱"八賢王"。
不過,這所謂的賢王表面上是禮賢下士,實際上卻在結黨營私,籠絡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侍衛鄂倫岱等人爲其賣命。
以今日眼光視之,依靠宮廷鬥爭完成的權力更替,全在暗室中進行,遵循的是相當原始的叢林法則,最狠者勝出。
其根源在于,宮廷鬥爭者們所爭奪的權力,乃是壟斷性的、不可分割的,同時也是沒有約束的,因此,鬥爭者基本沒有中間道路和調和余地,"贏者全得,輸者全失"。在宮廷鬥爭中失敗的一方,只能失去一切,無論名譽還是尊嚴,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