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文化裏,有兩個價值觀是必須知道的:一是“不爲良相,即爲良醫”,這是對國家忠誠的價值取向;二是“爲人子者不可不知醫”,這是孝道文化的價值取向。在人們重視健康的今天,學點中醫和傳統文化中的養生知識,無論對工作、對父母的孝敬和自身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不爲良相,即爲良醫”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一文中的名句,他的這一人生價值觀對後人影響巨大。作爲一個國民,無論在什麽時候,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爲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分愁擔憂,爲天底下的人民謀幸福,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一文中充分表達了他的遠大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這是人生最大的價值和生命的最大意義,
其不知,範仲淹還有一個更具體的人生價值觀,即“不爲良相,即爲良醫”的人生主張。他的這一人生主張是有淵源的。
範仲淹原籍是蘇州,兩歲時父親不幸去世,母親謝氏改嫁到山東長山朱家,改名爲朱說。繼父官職低微,薪俸微薄,僅夠養家糊口。範仲淹自小勤奮刻苦,他就讀于應天書院時,每天煮一鍋稀飯,當涼透後再分爲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中午不食。由于營養不良,因此他的身體很羸弱,中年以後,多病纏身,從此自學醫術,掌握了許多養生治病的方法。也就在那時,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據說,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算命先生,他問道:你看看我以後能當宰相嗎?算命先生說:小小年紀,志向可不小,你是不是想的太大了?”範仲淹又問:那你看我可不可以當醫生?算命先生很好奇地問:爲什麽又想當宰相,又想當醫生呢?範仲淹回答說:唯有成爲良醫或者良相可以救人于苦難。算命先生贊歎道:你有這個存心,真良相也!
後來,範仲淹果然當了宰相,他與北宋士大夫共治天下,積極倡導“不爲良相,即爲良醫”的主張,得到天下士大夫的響應。
做良相可以救國,做良醫可以救民,他的這一主張和學風在士大夫中學習醫術蔚然成風。因此,北宋在一段時間裏,不僅是儒學發展的高峰期,也是中醫發展的高峰期,朝廷還成立了校訂醫書局,大量印發醫書,還設立了醫官,因此有了儒醫這一名稱。“秀才學醫,籠中抓雞”這句俗語也源自于北宋,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北方稱醫生爲大(dai)夫,南方稱醫生爲郎中。
範仲淹的政治主張和人生價值觀取向非常值我們學習和深思。
二、“爲人子者不可不知醫”
“爲人子者不可不知醫,不知醫爲之不孝”,這一觀點出自李元忠等孝母的故事。李元忠是東魏大臣,趙郡平棘人氏。
李元忠的母親年老多病,爲了解除母親的痛苦,李元忠專心醫道,研習積年,不僅治好的母親的病,還求助了不少人。他的族弟之母也是體弱多病,遍求醫生不能治愈,于是自學針藥,治好了母親的病。隋許道幼年時,母親病患多年,他長大後遍尋經方,認真研究,成了當地的一名名醫。
“爲人子不可不知醫”這句名言出自唐朝著名詩人王勃。王勃不僅詩文寫的好,他還是名懂醫術的高人。他年少時就留心醫藥,博覽醫書,立志要做一名醫生。他12歲時便負笈去長安,拜曹元爲師,學習了《周易章句》、《黃帝內經》、《難經》等經典醫著。
唐代著名醫家王焘,由于自幼多病,常和醫藥打交道,從而對醫學發生了興趣。他的母親南平公主身體也不好,他十分孝順,常常是衣不解帶地照顧母親,還閱讀了大量醫書,尋找靈方妙藥,爲母親救治。王焘曾經擔任徐州司馬和邺郡太守,他爲了有機會閱讀醫學書籍,到了當時的皇家圖書館任職。從此,他如饑似渴地閱讀醫學書籍,在20年的時間裏,系統地學習了大量醫書,同時,還認真地做了詳盡的摘錄,積累了大量的醫學資料。後來,他在大甯郡時,當地氣候炎熱潮濕,百姓得了瘴氣,十有六七難逃一死,他依照隨身攜帶的驗方施治,把許多即將死去的人神奇地救了回來。
宋朝詩人李虛己母親失明,他旦夕舐睛不懈,二年後母親的眼睛複明。北宋書法家、藏書家李行簡的父親患有癰症,非常痛苦,李行簡時常吮其敗膏至盡,直至病愈。
以上都是以孝爲醫的故事。
儒家文化講究“百善孝爲先”,孝道,最根本、最重要的首先是讓父母過得好,要讓父母健康,不僅孝身,還要孝心、孝疾,減少父母的病痛。被稱爲藥王的孫思邈曾經說過:“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清代著名醫家吳鞠通先生由于父親重病救治不及時去世,他非常悲痛,于是決定棄文從醫,最終成就了一代醫科聖手。
我們孝敬父母,不只是吃好喝好住好就算孝敬了,通過自己的能力減少父母的病痛才是大孝之道。
三、爲人不易,懂點中醫學
中醫是祖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防治和養生等的一門學科。一般認爲,中醫誕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其理論已經基本形成,之後曆朝曆代均有總結和發展,它承載著中國勞動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沒有中斷過,這與中醫對人們生命的維護是分不開的。幾千年來,中醫中藥經過臨床實踐,證實了無論在治病、防病,還是在養生上,都是有效可行的。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用中醫中藥來治療疾病,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是宏觀的、全面的、整體的,是標本兼治的,這一點,西醫無可比擬的。但近百年來,隨著西方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進入,西方醫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構成了對中醫學的挑戰。
近年來,西醫學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中醫的熱潮再次枯木開花。17年前的非典和屠呦呦的青蒿素再次證實了中醫的生命活力。當此之時,學點中醫養生文化十分有必要。
但是,由于中醫近百年來處在一個很尴尬的境地,大部分人對中醫文化已經陌生,知識結構裏幾乎沒有這個框架,因此學習起來有些困難,但是,隨著中醫在網絡上的大力宣傳,許多名家和民間高手公開講課,這都是很好的學習載體。
我們的生命是自己的,我們的健康也是自己的,我們的身心健康要由自己主宰,而中醫學包含著豐富的養生知識,這是最珍貴的的寶庫,掌握它爲自己的生命保駕護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