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5月,解放軍某軍區悄悄地開進了河北省滿城縣,他們將在縣城西南一座海拔只有200余米的孤山上執行一項秘密的國防施工任務。
當機電12班的戰士們在距離山頂30米處朝東地帶打眼放炮時,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這次放炮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崩下來許多碎石頭。
對于這一奇怪現象,戰士們決定上前看個究竟。不料,走在最前面的一名戰士,突然感到雙腳還沒站穩便失去了支撐,整個人掉進了一個漆黑的山洞裏。
隨後班長帶領幾名戰士也爬進了洞裏,他們打著手電走進洞裏後,發現地上散落著許多淩亂而腐朽的木料,還有許多造型奇特而古怪的鐵器、陶器和青銅器等。
隨後戰士們將這一消息層層上報,6月27日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總體負責考古工作隊開始進駐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的陵山。
專家們進行一番細致勘察後進入後室,古墓的後室發現的“金縷玉衣”和一件刻有“中山內府銅钫一,卅四年”銘文字樣青銅器,以及宏大高貴的墓葬規格,初步斷定滿城古墓應爲西漢第一代中山國國王劉勝之墓。
考古人員在二號墓的後室裏發現了長信宮燈、朱雀銅燈和朱雀銜環杯等一大批珍貴文物,特別是在墓主的貼身隨葬品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枚“窦绾”銅質印章,這爲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明。
中山靖王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窦绾的合葬墓,此墓的陪葬品非常的豐富,出土的1萬多件珍貴文物大多數藏于河北省博物館。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絕世國寶。
劉勝墓坐西朝東,開鑿山岩做墓室,分爲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六部分,整個墓室完全是模擬墓主生前所居宮殿建築。
在墓道盡頭,南北各有耳室一間,穿過寬敞的中室進入後室,全長51.7米,最寬處32.5米,最高6.8米,墓道長20余米。南耳室爲車馬房,內葬裝飾華麗的馬車6輛,馬12匹。
北耳室內藏滿缸的美酒以及各式各樣的飲食用具。中室最寬敞,長15米、寬12米,兩座宴會用的木質帷帳十分精美,這是供死者靈魂飲酒作樂的廳堂。
中堂的西端有後門一道,門扉上有銅質鍍金獸面銜環一對,打開石門即進入後室,內又分主次兩室,主室長約5米、寬4米,由石板砌成,四壁塗紅色,室北正中有漢白玉棺床,上置劉勝棺椁。
整座墓內有排水系統,溝溝相通,最後流入滲井內,避免了水浸損害。
1號墓就是劉勝之墓,2號墓則是其妻之墓。圖中可以看到1號墓劉勝的棺材旁邊地面擺滿了青銅器、陶器等文物,這些青銅器大多數是劉勝生前用過的器具,底部都有關于該青銅的記載。
墓內隨葬品6000多件(套﹑副),品種齊全,放置有序。以陶器數量最多,銅器次之,還有鐵器﹑金銀器﹑玉石器﹑漆器和紡織品等類。圖爲墓室內的青銅器,這些都是國寶級文物。
金縷玉衣和長信宮燈是諸多墓葬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國寶”。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墓葬時使用的殓服,玉衣分爲頭部、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子6個部分,均由玉片組成,玉片之間以金絲加以編綴。
劉勝的玉衣由2498片玉 片組成,所用金絲約1100克。窦绾的玉衣由2160片玉片組成,所用金絲約700克。
兩套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形狀如人體,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劉勝金縷玉衣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中山靖王墓雖是建在山石中,但有些地方也需要墓磚,墓中的出土漢代墓磚已是國寶珍貴文物。圖爲出土的墓磚,畫面非常的奇特。
當時的考古專家看到這一幕都難以直視,這也間接證實了史書中關于劉勝的記載是正確的,他是一個喜好酒色之人,僅兒子就有120多個。
長信宮燈高48厘米,宮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通體鎏金,顯得燦爛而華麗。
銅器上的鎏金工藝在戰國時期已出現,銅器經過鎏金處理後,表面金碧輝煌,而且經過鎏金後對于銅器的保護也起著很重要作用。
長信宮燈的整體造型是一個跽坐著的宮女雙手執燈。整器包括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和燈罩六部分,各部分分別鑄造後組合而成。
宮女體內中空,頭部和右臂還可以拆卸。宮女的左手托住燈座,右手提著燈罩,右臂與燈的煙道相通,以手袖作爲排煙炱的管道。寬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燈的頂部。
燈罩由兩塊孤形的瓦狀銅板合攏後爲圓形,嵌于燈盤的槽之中,可以左右開合,這樣能任意調節燈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強弱。
燈盤中心和釺上插上蠟燭,點燃後,煙會順著宮女的袖管進入體內,不會汙染環境,可以保持室內清潔。宮燈的造型構造設計合理,許多構件可以拆卸。
燈盤有一方銎柄,內尚存朽木。座似豆形。燈罩上方部分殘留有少量蠟狀殘留物,推測宮燈內燃燒的物質是動物脂肪或蠟燭。宮燈表面沒有過多的修飾物與複雜的花紋,在同時代的宮廷用具中顯得較爲樸素。
銅燈燈體的一些部位,有九處刻有銘文,共計65個字。
長信宮燈上部燈座底部周邊刻有“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臥”的銘文,仔細觀察,其字迹稍嫌潦草,可能是後來才刻上去的,故“長信尚浴”似乎並不是此燈的最初所有者。
最初的所有者應當是先刻上去的,且字迹比較工整,所以燈體上6處“陽信家”字樣的銘文說明宮燈原本是屬于陽信夷侯的劉揭之家。
該宮燈還有“長信”字樣,爲窦太後居所長信宮中使用,故名“長信宮燈”。窦绾與窦漪有親戚關系,推測長信宮燈由窦太後窦漪送給窦绾,窦绾死後宮燈便隨她葬入墓內。
長信宮燈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都顯得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其構思巧妙的環保理念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
類似功能的漢代燈具例如西漢羽紋銅鳳燈,彩繪雁魚銅燈等,都說明了利用清水淨化煙塵的科學思想在西漢時期已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1993年被鑒定爲國寶級文物,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曆史,類似的國寶級文物還有很多很多。然而要問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館是哪座?當屬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由大英博物館和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聯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親自撰寫, 動員100多名館員、400多名專家,編撰時間長達4年,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精選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現了人類200萬年文明史。
這是一項“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館才能辦到的世界史撰寫計劃”以廣播形式在BBC播出時,創下了1100萬人同時收聽的紀錄,《紐約時報》盛贊其爲”空前絕後的巨獻”。
而今年出版的《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更是專爲中國讀者打造的驚喜,由中國館館長親自撰寫,前後曆時18個月,由30名專家從3萬件中國館藏中精選600件珍品,從石器時代到現代中國,勾勒出上下7000年中華文明,被BBC盛贊爲“美麗而全面的中國曆史”。
現在,大英博物館精裝典藏套裝《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將世界文明結晶和華夏傳世瑰寶一舉納入囊中。超大開本,全彩印刷,典藏精裝,不論是收藏還是送禮,閑暇充電還是親子閱讀,都應該購買一套。
有了大英博物館精裝典藏套裝【《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和《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下次和朋友聊天談及有關考古/文物/曆史文化知識,對答如流。同時本書也可給家中孩子看看,書中除了講曆史文物/人類文明知識外,還精心插入了多個精美圖案,小朋友看了都會愛上它。書架上有了這套圖書,朋友來了都會羨慕不已,講究、有品位、上檔次。
這套書超大開本,全彩印刷,典藏精裝,兩本重達5斤多,絕對的“重磅知識”,一般圖書還真比不了。價格也不貴,原價326,現在參團只需228,物超所值。所以不論是收藏還是送禮,閑暇充電還是親子閱讀,都應該購買一套。
點擊下方橫條參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