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1月31日消息,當地時間1月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主要基于中國感染者數量增加、多個國家都出現疫情兩個事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譚德塞強調,沒有必要采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的措施,世衛組織不推薦限制旅行的措施。
再次之前,日內瓦時間2020年1月22日12:00及23日12:00,世界衛生組織就中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分別召開了兩次會議。北京時間2020年1月24日淩晨,委員會發布聲明,此事件尚未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提出相關建議。而此次通過PHEIC,是世界衛生組織曆史上第六次出現PHEIC,之前五次分別爲2009年的H1N1流感疫情、2014年脊髓灰質炎疫情、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2016年的寨卡病毒疫情和2019年的剛果共和國埃博拉疫情。
之前很多信息認爲,被列爲PHEIC後,中國的出口將大受影響。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爲,提出PHEIC是爲了面對公共衛生風險時,既能防止或減少疾病的跨國傳播,又不對國際貿易和交通造成不必要的幹擾,使相關國家地區遭受經濟損失。根據疫情的發展,宣布PHEIC後隨時可以撤銷及修改。發布後有效期爲3個月,之後自動失效。
本質上,世界衛生組織是個高度技術中立的組織,他們核心關切是衛生安全而非政治事務,盡量避免因爲衛生事務或衛生安全危機導致相關國家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才是其宗旨,否則世界衛生組織的工作將很難推進。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並不會對經濟領域有政治化的估計,包括PHEIC在內,並不是政治鬥爭的結果。與一部分解讀相反,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地表明他們不支持不必要的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這其實就是基于技術中立和疫情作出的判斷。
當然,一些國家和地區會自己采取行動限制人員流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限制人員流動的難度相對較小,而中國現在作爲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業中心,物資流動根本不可能。即便是現在短缺的口罩,中國的産能也占據世界50%以上。中國的出口貿易要限制,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其他國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包括中低端産品供應不足、價格上漲等等,這其中的經濟損失和政治風險遠遠大于公共衛生安全問題。所以即便是一些國家和地區采取行動限制人員流動,這也完全不同于禁運,對他們而言損害同樣巨大,像一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描繪的全世界禁運出現的概率根本不存在。中國現在在全球範圍內經濟地位是穩固的,也是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動搖的,不要過分解讀。
很多人還在擔心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現在大規模限制流動只持續了1周有余,很多工廠還沒有進入節後複工階段。現在看疫情似乎頗爲嚴重,但這事實上是一個階段性的限制,也是利用春節假期來進行的對傳染病擴散的抑制。但是疫情預計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會趨于平淡和結束,局部小規模爆發有可能,但全國性大爆發已經概率很低。應該說,在此之後,春節期間被壓抑的消費很可能會被逐步刺激出來,形成一輪消費熱潮,這種補償性消費的強度很可能比原來還大。如果不被加班所擠占,預計在清明節、五一節、端午節假期內很可能會集中爆發。因此,只要中小型企業能夠確保這段時間內不至于破産,那麽之後消費熱潮蘊含的商機將很可能是巨大的。當然,這段時間可能需要社會相互配合挺過去,政府、社會的合力很重要,而類似萬達提出的一個月不收租的方案則也是大資本很好的選項。
這場2019-nCoV疫情過去後,我們確實也要有很多習慣需要改變。比如我們需要對野生動物濫捕、銷售等進行更有力的整治,減少自然界的幹擾;我們也要改變很多日常消費習慣和偏好,放棄對野生動物食材的病態追求;我們家庭中也需要保存一部分日常醫療用具和消毒設備來應急使用,培養更良好的衛生習慣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從政府到社會都需要經曆的一次曆練,曆練之後,我們也必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