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媒的說法,最近拜登可能擇機正式公布對華戰略,到底是“更加徹底的競爭”還是“扭轉特朗普式挑釁、尋求更多合作”,外界一直有種種猜測,不過從前一陣子拜登政府的動作來看,他很可能會一條道走到黑,繼續將中美關系拖入“新冷戰”的深淵。對此,諸多國家政要頻頻發聲,提醒拜登不要這麽做。
(拜登繼續延續特朗普的對華強硬政策)
據參考消息網25日報道,馬來西亞前總理、多數黨領袖馬哈蒂爾日前對美國發出警告,反對繼續推進所謂“四方機制”。馬哈蒂爾認爲這個機制是一種過時的包圍戰略,當美國試圖包圍中國的時候,中國也一定會采取反制措施;他提醒美日印澳四國應該謹慎行事,不要激怒中國,避免全球經濟進一步大蕭條。
除了馬哈蒂爾,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多次發聲,告誡美國“必須承認中國崛起是現實存在的,美國必須與中國合作”,他提醒說“中國不會變得跟歐洲一樣,也不會跟美國一樣”,如果中美爆發沖突,則“一切盡失”。
(李顯龍的話代表了東南亞國家的普遍心聲)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日前也多次表示,不想在地緣政治競爭中選邊站,他顯然是在告訴國內的親美勢力,不要配合美國的行動,因爲這樣做對菲律賓沒有好處。
除了東南亞國家之外,歐洲國家也對美國日益偏執的反華行爲表示了擔憂。法國軍隊總參謀長弗朗索瓦·勒庫安特日前表示,未來國際秩序將圍繞中美的競爭建立,每個國家需要選擇自己的陣營,但是法國和歐洲對此不感興趣,“不應該讓自己陷入中美之間的對抗”。
美國內部的不同聲音也越來越多,前國務卿基辛格一再警告白宮,中美對抗不是美國的利益所在,雙方發生沖突“只會像一戰那樣消耗殆盡”,兩敗俱傷;美國前資深外交官、裏根訪華時的翻譯傅立民不久前也警告說,對華遏制的行動“注定失敗”;甚至就連現任印太事務協調員的庫爾特·坎貝爾日前也警告說,拜登的對華政策“東拼西湊”,是奧巴馬和特朗普對華政策的簡單接拼,不會有任何作用。
(基辛格也對美國的政策感到著急)
這些聲音密集且振聾發聩,其實也反映出不少國家和政界人士,對拜登無法擺脫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感到焦慮。特朗普留下了一個民粹化的美國,爲了掩蓋治理的失敗和體制的缺陷,美國政客和媒體將中國炒作爲“敵人”,將自己的問題全部甩鍋給中國;當精英們煽動起民意後,爲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利益,不得不用更極端的姿態再迎合民意,于是美國在自己挖的“修昔底德”巨坑裏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現在的中國不可能任憑美國胡作非爲下去,在此前安克雷奇會晤期間,國務委員楊潔篪主任就正告過美方:“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這就是要求美國尊重國家之間的平等地位和外交禮儀,對等談判。
(在安克雷奇,中方的態度十分明確)
其次,越來越多的國家不願意看到美國繼續走“冷戰”的老路,雖然拜登政府一口咬定自己沒有搞新冷戰,但是他們的實際行動就是複刻當年冷戰那一套。中國是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對手,以前美國玩的那一套在中國身上都不管用,不得不從“冷戰拖垮蘇聯”的成功經曆中尋找經驗——然而他們不知道自己爲什麽贏得了冷戰,只能簡單歸結爲“體制優勢”——造成的結果就是“刻舟求劍”,只是機械化重複之前的動作,期望能夠發揮作用。
美國是一輛開不動的老破舊火車,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都不知道怎麽讓火車繼續前進,特朗普破口大罵“都怪中國”,拜登的做法就是繼續搖晃身體假裝火車還在前進——對于正在趕超的中國,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設法讓中國這列高鐵也停止前進,甚至倒退,只是他們能做到嗎?就靠他們螳螂臂?
(中國前進的步伐,誰也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