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常說“走南闖北”的人見過大世面三百多年前從“閩”出發的一支軍隊懷揣家國情懷開啓了他們的“走南闖北”
這一支軍隊被稱爲“閩營人”將領名爲黃廷是如今漳州角美錦宅村人
台灣媒體人黃智賢作爲“閩營人”的後代前往探尋那些輝煌和榮耀觸摸黃廷將軍在錦宅的點滴穿越曆史隔空對話
360年前黃廷帶著部衆跨過“黑水溝”在民族英雄鄭成功麾下收複台灣也曾爲了民族大義歸順清廷在東北雅克薩擊退俄羅斯人在平定准噶爾時也立下不朽功勳
黃廷麾下的“閩營人”骁勇善戰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收複台灣時有不少將士家屬赴台投靠當地高山族人感念其赤誠勇猛也有不少族人追隨黃廷將軍後因接到康熙皇帝的命令不能帶兵進京黃廷便轉頭去了河南鄧州安營紮寨其麾下高山族兵將隨軍屯墾與當地女子結婚形成了河南鄧州的“台灣村”
如今的“台灣村”依然與周圍的村鎮有著截然不同的習俗每年鄧州的“閩營人”後代都會回到錦宅村尋根祭祖
而黃廷將軍當年帶去台灣的錦宅村民不僅在台南開荒墾田更帶著來自錦宅的信念和信仰臨行前請走除媽祖外的五名侍衛後來被稱爲“三王兩佛”質樸的先民向其許願若能穿過風浪平安抵達台灣便回來重修五恩宮
在漳州角美的錦宅村黃智賢尋訪到兩岸共建五恩宮的故事那是1988年台灣一名叫黃先巧的同胞在夢中邂逅一座祖廟媽祖金身無處藏身夢醒後他在福建閩南一帶尋尋覓覓終于在漳州角美錦宅村將夢境與現實重疊數百年前從錦宅開啓的光榮與夢想終于榮歸故裏
如今在台南的錦宅村口的石碑記錄著這段曆史“錦宅握別三佰載,尋根聚首戊辰年”
台灣及錦宅的黃氏宗親籌資共同修建了承載著兩岸共同信仰的五恩宮也開啓了海峽間“閩營人”後代的深度交流
而黃廷將軍作爲閩營人的領袖留下的不僅是骁勇善戰的故事和心系民生的情懷他以民族大義爲橋梁和紐帶將祖地的文化帶入台灣再從台灣帶到大陸的更多地方
過去是同胞共域外敵的陣法如今展現的是同根同源的大義凜然
台灣藝人許效舜也是台灣龍獅藝陣聯誼會的榮譽顧問對于黃廷將軍帶去台灣的“白鶴陣”作爲忠肝義膽的“宋江陣”其中一陣許效舜認爲是重要的閩南文化“請好好保護我們的文化”需要兩岸同胞共同的努力在漳州角美錦宅黃智賢能感受到與台灣一脈相承的氣息就藏在某條道路,某句鄉音,或是某一道特別卻相同的菜肴裏
她也希望未來或將有越來越多的黃廷將軍的故事走向更遠的地方有越來越多的閩營人後代回到祖地尋親當曆史和現實再度回到同一起點黃廷將軍當年不畏險阻的初心或許就在于此
同根生知多少
五恩宮串聯兩岸交流
明朝永曆十五年正月,錦宅先民攜帶家眷渡台謀生,多數分散在台南佳裏、新市等地居住,臨行前從五府廟裏請走五尊神明,幾經周折安全到達台南以後,錦宅先民開枝散葉,遂于落籍地的五個村建廟供奉。
1988年,由三位台灣宗親組團先行回來大陸尋根覓祖,以慰藉“三王二佛”回鄉之願,來到舊時隸屬泉州府同安縣以黃姓爲主的錦宅村察看。在尋根祭祖後,由黃先巧先生提議,在位于台南縣七股區竹橋裏村莊路口立下石碑,碑文爲:“錦宅握別三佰載,尋根聚首戊辰年”。由此開啓了錦宅村與台南宗親、海峽兩岸的民間交流活動。
白鶴陣
“宋江陣”起源于閩南地區,後帶入台灣並主要流傳于台灣嘉南平原以南,以台南、高雄最多。它是一種結合了中國武術和藝術的民俗表演,而“白鶴陣”則脫胎于“宋江陣”。
“白鶴陣”和“宋江陣”類似,下場表演的人數爲三十六人,加上替換人員、鑼鼓手及其他工作人員,共計六七十人。“白鶴陣”的主軸是白鶴,有白鶴童子引路,都是人來扮演的。還有穿插“七星陣”、“太極八卦陣”的排演。
“陣頭”民俗在台灣鄉土社會傳承已有三百余年了,“宋江四陣”堪稱閩南文化的瑰寶,而台南寶安宮的“白鶴陣”更爲珍稀,有著特殊的曆史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