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後的新加坡面臨著許多問題。首先,單一的經濟體制及其不穩定。由于新加坡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轉口貿易能爲英殖民政府帶來巨額的利潤。因此英國積極發展新加坡的轉口貿易到19世紀50年代,轉口貿易占新加坡GDP的80%-85%,雇傭70%-75%的勞動力。爲新加坡在發展初期快速走向繁榮奠定了基礎。然而,畸形經濟形態導致新加坡嚴重依賴外國市場,特別是二戰之後全球對橡膠和錫的需求銳減,出口占比從1950年的53.29%驟降至1958年的34.83%,整體貿易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圖一:建國時期的新加坡
圖片來源:網絡
其次,工業水平低下。獨立時,新加坡第二産業只占GDP的17%。這主要是由于轉口貿易極其發達,壓制了本國工業産品的競爭力。再加上工人薪資較高但效率卻遠低于競爭對手日本,導致本地工廠經營慘淡。與發展較慢的工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在華人“多子多福”的觀念下新加坡人口出生率長期保持在5%左右,而同時期人口高速增長的中國人口增長率大概在2.3%。急劇增長的人口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1957年新加坡的失業率爲4.9%,兩年後上升至13.2%。當時海峽就評論說“未來十年將有11萬新加坡人沒有住宅”。民衆對政府普遍較爲失望,罷工運動此起彼伏,社會動蕩不安。
面對著政局以及社會秩序的混亂、畸形的經濟結構以及薄弱的工業基礎,時任經濟部長的吳慶瑞表示“新加坡再不能靠轉口貿易生存,必須擺脫這種單一畸形的經濟結構,走工業化道路”。爲實現這一目標,對內,新加坡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就業。1961年,在裕廊劃定6480公頃土地發展工業園,同時出台政策對工業企業實施降稅或者免稅,政府層面上建立官方機構幫助企業落地和發展;對外,實施進口配額政策,對進口的消費品、日用品征收重稅保護本地企業。新加坡開始逐步擺脫轉口貿易,走上工業化。 1968年大選中行動黨贏得了國會全部58個議席,政府著手進行社會改革。實行及其嚴格的傳媒審查制度,媒體不得宣傳危及政局穩定的新聞。控制社會團體,將工會轉變成配合政府抑制薪水上漲,維護勞動秩序的組織。制定反貪規範,建立廉潔政府。對國民進行價值觀重塑,以儒家思想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作爲道德標准;法律條文繁多,對日常行爲進行了規定,並且保留了死刑及鞭刑,對犯罪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在人口控制方面,鼓勵晚婚晚育,施行計劃生育,對超生家庭給予懲罰,順利將人口增長率降低至1.5%。爲了維護物價,保障食品供應,對本地主要食品供應企業實行聯營,企業名義上由政府控制,但政府不幹預企業經營,爲了防止國有資産流失,1974年政府成立淡馬錫控股對聯營企業進行監督。 20世紀70年代末,新加坡基本實現了初步工業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盛行,出口受限,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供給不足問題開始顯現。這一時期,政府調整住房政策。建國初期,由于人口衆多,導致出現嚴重房荒現象,政府提出了“居者有其屋”計劃,建造組屋租給低收入家庭。財政允許後,政府開始將供房對象由低收入往中等收入人群延伸,而且允許購買組屋。到1986年,新加坡86%的人口住在組屋中,“居者有其屋”目標基本達成。從1987年開始,政府調整生育政策,對多育家庭進行補貼。教育上采取因材施教策略對學生進行三次分流,把進度較慢的學生的教育重點由學術教育轉移到技能教育和職業訓練上,避免教育資源浪費,源源不斷的人才輸送是經濟發展的基石。但過分強調學曆,助長了重學曆輕能力的風氣。經濟上政府重點扶持技術密集型産業,淘汰勞動密集型産業。從1979年開始,政府連續三年進行高工資調整每年漲薪20%,迫使企業轉型,但是也使很多中小企業陷入困境。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降低相關産業稅收,政府加大力度引進技術密集型産業項目,並且設立基金鼓勵本國企業走出去。
圖二:金沙賭場 圖片來源:網絡 到21世紀,政府采取了更加務實的態度發展經濟,曾在一級方程式賽車以及賭場上持保守態度的政府,在2005年發放兩張賭場牌照,開放博彩業務。爲了減少收入差距,政府還發行了27億美元的“新加坡股票”,一股一美元,5年內每年至少3%的股息。每個新加坡公民都可免費獲得,月收入超4000者獲200股,月收入低于1200者獲1400股。教育方面,建立終身學習基金,吸引年輕人從事科研工作。針對就業市場,成立技能提升計劃,幫助失業的工人進行新的技術培訓。受到土地的限制,新加坡鼓勵資本對外輸出,在本世紀初提出了“7小時飛行圈”概念,指7小時飛行圈內的國家都可以作爲新加坡發展的腹地,截止目前新加坡在海外一共投資了170多個工業園。 由于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不斷調整,總體來說新加坡的GDP增長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其可以輕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爲發達國家。但受國際環境影響較深,國外需求占新加坡全部需求的比列達到80%,這使得新加坡的經濟相對比較脆弱。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産業結構升級,第一産業從最初以漁牧業和生豬養豬業爲主,到90年代初轉爲觀賞性的金魚養殖;第二産業從生産民生物資、電子業和化工煉油逐漸向生物制藥、高科技電子;第三産業銀行金融、餐飲住宿以及旅遊業隨著經濟的發展,成爲國民經濟中的一大支柱。 老齡化是新加坡面臨的另一個難題。目前新加坡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爲15%,到2050年會成爲全球60歲以上人口比例最高的十個國家。老齡化導致新加坡勞動力短缺,爲了緩解這一情況,政府將退休年齡提高至67歲,給予津貼鼓勵企業對員工進行退休返聘。
圖三:疫情中的新加坡
圖片來源:網絡
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新加坡GDP下降5.8%。作爲一個沒有天然資源和廣闊腹地的島國。疫情對國際貿易、旅遊業、制造業和建築業等産業造成巨大沖擊,也使新加坡經濟上的短板暴露無遺。爲此政府推出的1000億新幣的財政預算案,旨在恢複國民生活和就業,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爲鞏固在區域內的科技和創新中心地位,政府發布了30年來最大額度的科研計劃—“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擬投入250億新幣,強化創新研發能力。疫情期間,數碼行業實現了“逆向生長”。政府希望借助這一趨勢將數碼經濟作爲企業轉型的“發動機”,將新加坡打造成亞太地區數字經濟的橋頭堡。通過一系列舉措,政府在第一季度預測2021年將實現6%經濟增長。但是,目前由于疫情的反複,又給經濟的恢複蒙上了一層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