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伊蚊絕育試驗計劃取得良好成效,淡濱尼、義順、蔡厝港和武吉巴督試驗區內的伊蚊數量最高大減98%,區內骨痛熱症病例也減少88%。今年9月,計劃將推廣到馬林百列有地住宅區。
國家環境局今早公布計劃最新進展。截至6月,納入試驗的淡濱尼和義順組屋已從39座增加至860座。
試驗結果顯示,在大部分研究地點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幾個月後,每100個捕蚊器中,每周捕獲蚊子數量少于10只,明顯低于釋放前的50只以上。
計劃試行超過一年後,與沒有釋放的區域相比,這些核心區的骨痛熱症病例減少了最多88%。
蔡厝港和武吉巴督試驗區的成效也相似。
環境局屬下環境衛生學院院長黃麗菁副教授對伊蚊絕育試驗計劃成果感到非常鼓舞。
她說:“這是這項技術首次被證明能有效抑制伊蚊,並在具有挑戰性的高度城市化和高層建築的熱帶環境中減少骨痛熱症。”
伊蚊絕育試驗計劃于2016年推出,環境局人員每周兩次到試驗區組屋各樓層的公共走廊和外圍,釋放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
這些雄蚊不會叮人或傳播病毒,它們與雌性埃及伊蚊交配後産下的卵無法孵化,從而抑制伊蚊數量,減少骨痛熱症病例。
環境局宣布,到了2022年3月,伊蚊絕育試驗計劃將推廣到686座位于淡濱尼的組屋,以及769座義順組屋。“到今年底,蔡厝港和武吉巴督的高風險地區也將被覆蓋。”
去年是本地遭遇有記錄以來,骨痛熱症疫情最嚴重的一年。我國東南部的有地住宅區如馬林百列也因建築結構關系,成爲病例與伊蚊繁殖的重災區。
從今年第四季度起,環境局將部署配備自動化釋放技術的貨車,在馬林百列有地住宅區針對性小規模釋放帶菌雄蚊。
此外,當局也和建築業者合作,在試驗區的建築工地也試行伊蚊絕育試驗計劃。
本地上周錄得128起骨痛熱症病例,今年頭25周共有3275起病例,遠低于去年與前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