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人都用Instagram。”
如果你還這樣說,那你真的是老了,哦不對,是OUT了(除非你指的年輕人是80或90後)。
這在六、七年前的語境裏是合理的,但現在的Instagram已然逐漸步上面簿的後塵,加入Snapchat、面簿等“過氣”軟件的行列。
Instagram在面世後一度被認爲是將代替面簿、席卷年輕人市場的社交軟件。
憑著優越的濾鏡,順暢的用戶體驗,以及單純以圖片爲內容的分享形式快速走紅,圖片社交完全彌補了當時面簿與推特主要以文字社交的空缺。
在過去幾年裏,各種明星、攝影設計、美學相關的內容創造者紛紛入駐Instagram,讓整個互聯網進入圖片狂歡時代。
這個簡單高效的社群甚至還形成了一種獨有的美學,叫做“ins風”,就是一種簡約、清新、統一的風格:
這種風格成爲了商家最愛用的tag,小到各種單品,大到各種家居裝修網紅咖啡館。不過人們已經逐漸對這種單一的審美感到疲勞。
Instagram曾經的主力軍——萬人嫌的90後已經長大。接受過社會鞭打的他們早已不再相信這種審美以及各種博主的歲月靜好這種過了頭的正能量雞湯,開始回流至充滿梗圖的面簿。
作爲一個95後重度社交媒體用戶的我,每天花在Instagram的平均時間目前竟僅有16分鍾!
而標榜“真實”的95-00後,對那些費盡心機擺拍的完美照片更是不買賬:
博主Chessie King就拍了一系列Instagram VS 現實的照片,鼓勵大家不要被Instagram上對于美和身材的定義所販賣的焦慮所影響。更多95-00後成爲了別的App的主要用戶,例如Tik Tok(出了海的抖音)。
從目標受衆來看,Instagram的定位似乎已經處在一個尴尬期。
于是近兩年的功能也開始從簡單的照片分享,豐富到了和Snapchat類似概念的閱後即焚的Stories,長視頻 IGTV,短視頻 Reels,不停積極地在融入其他社交媒體App的主打功能,不再短小精悍。
它也打通了各個商家商戶的網站,可以直接浏覽商品購物,大量品牌進行廣告投放。于是,Instagram讓人很明顯地感受到在忙著變現,比起原來的分享和美學,電商和網紅創作者好像才是現在的Instagram關鍵詞。
所以對于用戶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
網紅都在自嗨,朋友也不分享日常,只剩下通過算法推送的廣告倒是很精准。
平均每天只會劃16分鍾,還看到的都是廣告。
相比之下,大家對15秒就能讓人成名的抖音和Tiktok一定不陌生。短視頻完美符合了現代人碎片化的需求和習慣,抖音和Tik Tok産出大量中毒性極強的短視頻內容。無論你用不用,抖音神曲一定都會哼上幾句。
抖音和Tiktok的中毒性除了傳播快和廣以外,和Instagram最大的區別在于技術開發,更集中于人臉檢測,視頻分析等,App整體更加有互動性,實現有趣內容的成本非常低:
只需點一下就能創作有趣的成品,而且非常易于模仿,傳播度極快,也打造了不少帥哥美女,簡單易用但特效效果卻很震撼!
于是這些抖音和Tik Tok的視頻繼而被用戶上傳到了Instagram和YouTube等平台,Instagram不但流失了用戶和創作者,還成爲了爲它們引流的工具。
抖音的國際化讓爆款內容輕松得在世界上輕松複制,全世界都在抖。
根據Statista數據顯示,2021年Tik Tok的10-19歲用戶高達25%,20-29歲用戶占了22.4%。也就是說,我們熟知的各種爆梗和玩法絕大多數都來自于95-00後。
7月初,Instagram的負責人亞當·莫塞裏(Adam Mosseri)宣布,Instagram會“轉型”更傾向于全屏視頻和沉浸式內容的平台,“不再是一個照片分享App”。
換句話說,Instagram會變得越來越像Tik Tok,也越來越像YouTube,就是越來越不像自己。
只能說Instagram目前看起來有逐漸跑偏的傾向,經曆過一波波的內部風波後,“不忘初心”已經絕對不可能了。
而互聯網時代的內容創造者和用戶,也並不是講究情懷的一代,哪裏更娛樂就往哪裏去,出逃Instagram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