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曾經是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大,疆域最廣闊的帝國之一。自工業革命以來,英國就憑借其強大的陸海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推行“炮艦政策”、“強權政策”,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根據學者統計,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有4個國家未被英國入侵過。
然而二戰爆發後,英國卻元氣大傷,其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逐漸爲美國所攫取。從此以後,大英帝國的國力江河日下,各大殖民地暗潮洶湧,獨立運動呼之欲出。
香港,是中國神聖的領土。1842年,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最終將香港割讓予英國。其後,英國又侵占了九龍和新界,將其殖民地大大擴展。
二戰時期,香港被日軍所侵占。抗戰結束後,蔣介石原本希望直接收複香港。誰知英國設法取得了美國的首肯,不顧中國人民的反對,強行再次霸占了香港。由于蔣介石的軟弱和國民政府的孱弱,中國只好忍痛承認英國對香港的占領。
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在獵獵紅旗的指引下,我軍百萬大軍橫掃整個華南,兵鋒直抵深圳河邊。中國共産黨一向主張獨立自主,從來都不承認與帝國主義的不平等條約。解放香港的戰鬥,似乎迫在眉睫……
一、毛澤東決定,暫時不解放香港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歌猛進,讓駐紮在香港的英軍倍感緊張。在渡江戰役時,中英兩國軍隊就曾交過手。由于英艦“紫石英號”不顧解放軍示警,擅自闖入我軍戰區,結果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炮戰。最終,我軍擊傷敵軍4艘戰艦,打死了100多名英國兵。爲此,丘吉爾還曾叫囂要派遣兩艘航母進入長江,用以“懲戒”解放軍。
當然,英國最終還是沒敢動手,這次事件最終以“紫石英號”的逃亡劃上了並不圓滿的句號。然而即便如此,人民解放軍的強大和堅決,依然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9年10月,第四野戰軍解放了廣州。隨後第四野戰軍下屬的42軍乘勝追擊,將紅旗插在了深圳河邊,與駐港英軍隔河相望,引發了英國朝野的恐慌。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帝國雖然廣闊,但是真正能夠爲英國提供財政收入的殖民地卻並不多,而香港就是其中的一個。從1842年開始,英國在香港已經盤踞了107年。背靠中國廣大的市場,香港成爲遠東最大、最重要、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是重要的貿易中心以及金融中心,是英國人的錢袋。光在1949年,英國就在香港獲取了高達3億英鎊的收入,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同時從軍事角度看,香港又是英國在遠東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基地,是英帝國軍事力量控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立足點。因此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軍事角度,英國都不可能放棄香港。
因此早在1949年9月,英國就制定了所謂的“香港防禦計劃”,即是將香港駐軍由5000人增兵至3.5萬人,同時還添加了遠程重炮以及坦克車等重武器。英國人揚言:
“若紅色中國敢于進攻香港,必將承受他們所沒有”遇到過的強大火力,必將付出100萬人以上的傷亡。”
然而新中國甚至英國人自己都很明白,僅憑3.5萬人就想守住香港,簡直是癡人說夢。早在1949年4月30日,香港總督在致殖民地大臣的絕密電報中曾這樣寫道:
“共産黨願意奪取香港的話,英國將無力保衛它……香港的生命線掐在中國手中,只要一抖這個生命線,不需一兵一卒、一刀一槍,香港就會乖乖投降。
而新中國的廖承志也自信滿滿地表示:
“要解放香港,對于解放軍來說只是一聲沖鋒號。”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當解放軍即將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香港時,42軍卻被下令停止進軍。隨後,公安部隊與42軍換防。治安部隊換防野戰部隊,新中國很顯然並不想打這一仗。
當然,新中國絕不是被英國“強大的武力”所懾服,而是有另外的考慮。早在內戰爆發前,毛澤東就明確闡述“解決港澳問題可以從緩”,他表示:
“我們現在不提出立即歸還的訴求,中國那麽大,許多地方還沒有管理好,先急于要這塊小地方幹嘛?將來可按照協商辦法解決。
負責對外貿易和港澳工作的潘漢年也表示:
“美國執行杜勒斯的封鎖政策,上海、天津、青島等港口城市與國外的貿易幾乎斷絕,如再收回香港,則這唯一通向國際社會的貿易渠道將會被關閉。”
因此,保留香港,有助于保留一個換取外彙以及購買必要戰略物資的基地。同時,保留香港,也是給英國人留一條尾巴,讓他們不敢跟隨美國太緊。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香港就很好地發揮了對外窗口的作用。利用這一渠道,我國購買了大量橡膠、汽油、汽車、化工品以及必要的機械,爲抗美援朝的勝利立下大功。而港英當局對此,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港英的妥協甚至還引發了“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上將的憤怒,向港英政府施加了很多壓力。
二、英國制定核擊計劃
1952年,英國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從而成爲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擁有了核力量,老朽衰頹的大英帝國,似乎又勉強挺直了自己的腰板。以核武器爲籌碼,英國決定以此嚇阻新中國對香港的解放。
明明新中國已經提出不用武力來解決香港問題,爲何英國依然要制定核擊中國的計劃呢?這是因爲在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經曆了一次飛躍式的發展。許多國際大型企業紛紛在香港落戶,爲英政府提供了數以十億計的稅收。而這一點,對于受患于財政緊張的英國政府,是相當重要的。因此1959年7月,英國內政大臣布魯克在致麥克拉倫首相的信中強調:
“從某種意義上說,香港對于英國的象征意義和政治意義,遠遠大于其經濟利益。從戰略上講,它已經是我們在遠東地區最後的反攻堡壘了。基于政治考量,我們絕對不能放棄它。”
爲了阻止新中國解放香港,英國秘密制定了以原子彈爲核心的戰爭計劃。1956年,英國人在一份絕密作戰計劃中寫道,如果東盟和中國一旦發生大規模戰爭,中國將有可能進入緬甸和香港。屆時,英國將毫不猶豫地對中國使用核武器。
英國人明白,以常規手段根本不可能組織人民解放軍,必須利用強大的核武器來嚇阻。
1961年,英國人又舊事重提,他們再一次討論了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1961年2月22日,英國外交大臣赫姆致信麥克拉倫首相:
“如果中國政府有一天要動用武力收複香港,英國政府可以采用常規武器或實施核打擊來解決。”
赫姆的建議,得到了英國政府成員的一致贊同,而以核武器爲核心的“香港防衛計劃”,也就此實施了。
由于香港在新中國眼皮底下,因此英國不敢將核彈直接部署在香港。爲此,英國決定在其東南亞殖民地中最重要的要塞城市——新加坡,部署一定數量的核彈。
首先,英軍方計劃在新加坡部署了“勝利者”“勇士”以及“火神”三種重型轟炸機,而這幾種轟炸機,都可以攜帶原子彈。
其後在1958年,英國國防部又在新加坡的丁加機場秘密建立了一座可以容納48枚核彈的核武器儲存基地。
由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反對在自己的土地上部署核武器。因此,英國對于核武器的部署,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
1962年,英國悄悄將“紅胡子”戰術核彈運至丁加機場,隨後不斷指揮轟炸機展開核彈投擲演習。隨後,英國又輪番派出攜帶有核彈的航母,在東南亞一帶海域巡邏。同時,英國還計劃將裝備有核導彈的核潛艇派駐在東南亞海域。
然而,這一切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甚至連新加坡政府都不知道此事。因此,英國並不敢大張旗鼓地部署遠程轟炸機。因此在新加坡,英國僅僅只部署6架重型轟炸機。以6架飛機突破中國嚴密的防控網,無異于癡人說夢。因此,英國對于中國的核威脅,一直只是個樣子貨。
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試爆,從此以後,中國也成爲了有核國家。英國人苦心經營的核訛詐鬧劇也就此偃旗息鼓。到了後來,馬來西亞宣布獨立,幾乎與舊宗主國英國兵戎相見。因此,英國已經無法在東南亞立足,只好灰溜溜地將重型轟炸機以及核彈撤出新加坡。
三、五·六沖突
雖然英國核訛詐的計劃破産了,但是英國人並沒有放棄武力守衛香港的企圖。雖然在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國人都曾被新中國軍隊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但是作爲老牌帝國,他們依然心存僥幸和倨傲,乃至于在陸港邊境多次挑釁我軍。
1967年5月,香港刮起了“五月風暴”,香港的愛國者們在紅旗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對腐敗、專橫的英國殖民者展開了抗暴鬥爭。一時間,英國在香港的統治搖搖欲墜。因此,港英當局糾集軍警,對示威罷工群衆進行了凶狠的鎮壓。
不僅如此,港英當局還將戰火燒向了內地。當時英國軍警經常以越境耕種爲名,挑釁、辱罵乃至于毆打深圳羅湖、羅芳、蓮港等地的農民。
由于多名農民被打傷,因此羅湖當地村民挑選一批青年社員,故意越界耕種。港英當局毫不示弱,立即在邊境增派人手。而在海面上,英國的航母、核潛艇在中國南海舉行軍演,對新中國耀武揚威。
眼看英國人即將侵犯邊境,我7085部隊遵照上級指示,緊急駐紮在沙頭角鎮。在所有的高建築上,7085部隊以及當地民兵都壘起了沙包,架起了機槍以及高射機槍,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在深圳河上空。
7月6日傍晚,我方一名男童生了急病。按照當地人的習慣,都是將孩子送到對面香港的醫院進行診治。爲了拯救孩童的性命,我方派人前去給英國人送口信,希望英國人能讓出一條道。然而英國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爲這是中國的假道伐虢之計,因此堅決不肯通融。
在盛怒之下,邊境的民兵戰士們趁著夜色潛伏到英國人的駐地附近,並且用鋤頭扒掉了障礙物。英國人見此情況,慌忙投擲催淚彈,熏得我方民兵涕淚橫流。民兵張天生氣不過,他從商店裏買來一桶柴油,澆在棉被上。然後偷偷摸到英軍炮樓附近,准備以此燒毀英國機槍手。然而很不幸,英國人發現了張天生,並用機槍進行了掃射,讓其喪生于血泊之中。
英國人見自己占了便宜,于是得寸進尺。第二天下午四點,英軍發現我方民兵潛伏在其駐地前的一塊稻田之中。于是英國指揮官派出幾十個軍警兵分兩路進入稻田,一邊前進,還一邊用自動步槍在稻田中瘋狂掃射。
7085部隊見民兵有危險,于是立即下令開火。因爲毛澤東有言在先,如果英國人武裝挑釁,就狠狠地打。一時間,幾十挺機槍同時開火,子彈猶如暴雨傾盆般向敵人砸來。同時,我軍還以數挺機槍壓制英軍駐守的一棟大樓,將樓裏的玻璃打得粉碎。
由于稻田無遮無擋,英國人很快被掃倒一大片。剩下的敵人,哀嚎著向後方逃去。15分鍾後,部隊首長下令停止開火。前沿陣地留下數十具英國人的屍體,而我方無一傷亡。當晚,英國人發布消息,一共有42名英國軍警被打死,絕大多數都是胸部中彈。很顯然,我軍根本不給英國人留一絲逃跑的機會。
這一次慘敗,讓英國人徹底老實了。幾天後,英國人再也不敢對香港示威群衆耍威風。雖然吃了大虧,但是英國政府也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他們非常擔心,中國軍隊會趁勢解放香港。同時,《人民日報》也發表了社論文章:
“香港的愛國者要組織起來,准備偉大祖國一旦發出號召,粉碎英帝國主義的統治!”
這句話,幾乎就是宣戰的布告,而這也讓港英當局驚恐不安。但是最終,香港戰役還是沒有打響。這是因爲在毛澤東看來,收複香港的時機還未來到。到了8月9日,7085部隊退出了自己的駐地,同時撤銷了臨時指揮部,中英對峙從此結束。
“5.6沖突”後,英國當局一度有了提前歸還香港的打算。根據最新解密的英方檔案資料顯示,自沙頭角鎮戰鬥後,他們就已經做好了提前撤出香港的打算,文件稱:
“假如中國軍隊進一步介入的話,英國就應“部分撤離”香港,先把殖民政府中的相關人員撤出一部分。”
英國外交大臣在發給當時港督戴麟趾的電報中,也明確表示:
“或許我們撤出香港的時刻已經到來了。”
因此可以說,從“5.6事件”起,收複香港的時機已經慢慢到來。香港的回歸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四、鄧小平:香港不是馬爾維納斯島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爆發馬島戰爭。在這場戰鬥中,英國海軍傾巢而出,最終擊潰了阿根廷的陸海軍,獲得了全勝,保住了大英帝國的顔面。這次戰役,讓英國産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武裝守衛香港”,再次在英國朝野和政客間甚囂塵上。
有人表示,以英國陸海空爲後盾,應將香港的租期延遲到2098年。撒切爾夫人雖然沒有那麽狂妄,但她卻有自己的打算,即將香港的主權還給中國,治權則由英國保留。
1982年9月24日上午9點,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了來訪的撒切爾夫人。會談原定時間是一個半小時,但實際上卻整整延長了50分鍾。
由于撒切爾夫人曾公開表示,自己在香港問題上將“毫不妥協”。因此,鄧小平決定硬碰硬。會談開始前,鄧小平就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
“香港不是馬爾維納斯,中國也不是阿根廷。”
會談開始後,撒切爾夫人咄咄逼人,打出“三個條約有效”和“維護香港繁榮穩定離不開英國”這兩張牌。
撒切爾恐嚇說:“如果中國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要想繼續維持香港的繁榮,就必須由英國來管制它。”
在撒切爾夫人看來,英國剛剛萬裏奔襲,在大西洋海域打了勝仗。中國人應該會投鼠忌器,做出讓步。
誰知鄧小平久經沙場,曾指揮過百萬大軍,哪會被如此小兒科的恐嚇嚇倒。于是鄧小平意味深長地說:
“中國窮是窮了點,但是我們中國人是不怕死的。”
撒切爾夫人見自己的恐嚇沒有嚇倒鄧小平,一時間方寸大亂。因爲她明白,真要和中國動手,其結果一定是一敗塗地。與其在香港兵戎相見,還不如早日妥協,找個台階下。最終,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達成了一個不作任何實質性承諾的會談公報。
會談結束後,撒切爾夫人被鄧小平驚人的氣場所震撼,以至于神思恍惚。在人民大會堂的台階上,撒切爾夫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英國後,撒切爾夫人私下對駐華大使科利達說:
“哎,鄧小平可真殘酷啊!”
1984年,中英正式達成了聯合公報,香港將于1997年回歸中國。1997年7月1日,英國的旗幟在香港黯然落下,其老牌殖民地帝國的榮光最終喪失殆盡。
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槍杆子裏出政權”。在收複香港的問題上,新中國強大的武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戰後,大英帝國雖然日薄西山,但俗話說得好:“破船還有三千釘。”英國的軍事實力,依然不可小觑。憑借殘余的軍事力量,英國在新中國建立後的數十年裏,不斷試圖中國的底線,妄圖維持自己在香港的統治。面對這種狡猾的敵人,光靠文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將武力與談判結合起來。可以說,沒有新中國武力的強大,英帝國主義是絕對不會甘心放棄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