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烤肉
有這麽一種人,天生就是幹大事的,他們或崛起于沒落的家族,或發迹于貧困的村莊,或借勢于時代的潮流,最後都走到了人生的巅峰,海底撈的張勇就是其中一位。
黃志祥與黃志達兄弟
截止2018年,黃志祥與黃志達兄弟已經盤踞在新加坡首富的位子上近十年,把兩位地産大佬從這個位子“拉下來”的是來自四川的、大名鼎鼎的海底撈火鍋創始人張勇及其妻子舒萍。
坊間有人打趣說,開餐飲的“夫妻店”打敗了做地産的“兄弟連”。
黃家的祖籍是福建莆田,黃氏兄弟的父親黃廷方就曾經是新加坡富豪榜的“常客”,而且是“榜一”。
2019年,張勇夫婦以138億美元“登頂”《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黃氏兄弟位居第二,2020年,張勇夫婦財富又增加52億美元,高達190億美元,再次拿下“新加坡首富”。
當然,張勇夫婦能登上該榜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從四川人變成了“新加坡華人”,新加坡富豪榜上多了一位,那自然中國富豪榜上便少了一位千億級富豪,如果非要在中國富豪榜上“比劃”一下,張勇夫婦的名次要在10名開外。
不可否認,張勇的海底撈成了餐飲界的創富神話,當我們再回望這位中國四川老鄉的發家史或許能多少發現,他成功的偶然與必然。
1
不管你承不承認,兒時的成長環境與性格培養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四川簡陽,這個被稱爲成都“菜園子”的縣級市便是張勇的家鄉,他出生的那年,父母還蝸居在一個大雜院裏,大雜院擠了5戶人家,張勇從小就需要與各類人打交道。
張勇的父親是當地一家農機廠的廚子,母親是當地一家小學的老師,明白人都清楚這稱不上什麽顯赫家庭,但是父母職業對家庭的滲入就讓小張勇又多了一份可能性。
例如,他的每一頓飯雖然不是山珍海味,但是有這麽一位廚子父親,也總能把普通的飯菜“化腐朽爲神奇”。
作爲教師的母親給家裏訂閱了《少年報》與很多兒童讀物,再加上一台收音機,張勇的童年世界就被無限放大,書裏最遠的地方,收音機裏最美的風景,他憑借想象也都“去過”“看過”。
日複一日,時間久了,就自然比那些整天玩泥巴、下河捉魚的孩子見識廣。
大雜院裏也算是“臥虎藏龍”,當然是相對而言,甚至在這裏還遇到了除父母外的第一位“貴人”——一家國營旅店的經理。
這位經理算得上是這座院子裏最有錢有地位的人,動辄桌子一支,盤子一擺,小酒一開,就著花生米便能自娛自樂一下午。
也算讀過幾本“少兒閑書”的張勇就是這位旅店經理得“陪聊”,一來二去這位經理發現這個小家夥雖然調皮搗蛋,但卻不令人生厭,而且很讓人喜歡,後來出差都偶爾帶著小張勇去開開眼界。
小孩子能開得了什麽眼界,無非是多個玩耍的樂趣罷了,但就是這樣的經曆讓他長大成人後會考慮怎麽對待別人,怎麽做別人的“貴人”。
2
愛讀書,善于思考並不等于學習好,或者說不能簡單用考試成績丈量一個人的潛力。
從小學到初中,張勇的成績就是那種“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狀態,或許是父母冥冥之中感覺自己的孩子不是吃“墨水”這口飯的材料,便“斷送”了他讀高中的前程,這件事張勇成了大老板之後還是耿耿于懷。
高中去不了,那就只能去“包分配”的簡陽空分技校,學的手藝也算是熱門——電焊。
叛逆期的張勇在學校“遊手好閑”,放著專業不學,倒是看起了雜七雜八的地攤書,每到考試都是“走同學的關系”才得以通過,畢業證能拿下來已經是謝天謝地。
1988年,18歲的張勇按部就班的的畢業,按部就班的分配工作,自此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四川國營拖拉機廠焊工”,與他父親成了同事,一個炒菜,一個拿焊把,總之都是與鐵具、火苗打交道。
由于技校學的本事不紮實,本來要焊接在一起的活他能給戳個大窟窿,也許自知技藝不精,便東瞅瞅西逛逛,晚來早歸,又過起渾渾噩噩的日子,唯一的愛好依舊沒變,讀書看報聽戲匣子。
可能感覺簡陽太小,後來開始利用假期“周遊列省”,誰也不知道這個已經20歲出頭的小夥子腦袋裏想的是什麽。
大雜院裏除那位旅店經理外,後來又出了位名人,大家都叫她詹婆婆,詹婆婆與丈夫是賣祖傳熏鵝的個體戶,沒用幾年時間便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成了萬元戶,詹婆婆變成“富婆婆”。
張勇嘴裏啃著詹婆婆賣剩下送給他的熏鵝架,瞅了瞅手裏剛發的90塊錢工資,他一算,要掙到1萬元,不吃不喝還需要近10年,鵝肉頓時就不香了。
做了6年“半吊子”焊工,張勇才發現“隔壁大媽”才是自己的榜樣,更准確地說,詹婆婆家的財富才是他這些年苦苦尋覓,夢寐以求的東西。
張勇終于一腳踹開了青春無畏的大門,開始如癡似狂般地尋找通往“萬元戶”的路。
3
守著父親這位“老廚師”,詹婆婆這位“熏鵝人”,他竟沒想到從餐飲入手,這可能就是俗話說得“燈下黑”。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張勇決定去60公裏外的成都碰碰運氣。
可他萬萬想不到,一上來就會遭到社會一連串的無情“毒打”。
在成都大街上晃晃悠悠的張勇擠進前方咋咋呼呼的人堆,一群同樣像是懶散青年的人圍繞著一台撲克機在“押大小”,有人一局下來就能掙他一個月的工資,他兩眼開始放光,似乎看到了大把的鈔票從撲克機上飛進自己的衣兜。
撲克機當時是管制産品,公開渠道買不到,但是既然別人能買到,就說明肯定有銷售渠道。
他開始翻報紙,終于在報紙夾縫裏找到一條他想要的廣告信息,順著提供的線索找到了撲克機商販。
見面後,商販開口要價6000元一台,差點驚掉張勇的下巴,這幾年自己辛辛苦苦才攢了2000元,面對如此高價有點打退堂鼓。
商販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透了張勇這個小年輕的心思,便說:“小夥子,我看你將來一定能成大事,這樣吧,5 000賣給你。”
張勇一盤算,做得好的話半年就能回本,畢竟要做個“能成大事的人”:“你等著,我回去取錢。”
翻出自己所有家底,又說服父母出資1600,還差1400元,又邀請中學同學入夥“幹大事”,籌來600元“風險投資”,剩下的800元實在是不知道在哪裏湊了。
一陣撲鼻的熏鵝香味迎面而來,張勇定了定神跑到詹婆婆面前:“詹婆婆,我要做生意,差一點錢,能不能借我?”
詹婆婆簡單問過之後便拿出800元塞到張勇手裏,張勇激動地手舞足蹈,後來詹婆婆也說不清爲什麽幫助這個毛頭小子,可能是多年的鄰裏之情,也可能是800元對她來說已經不算是什麽大錢,但對張勇來說卻是一種莫名的“信任”,這種信任在他以後的創業生涯中得到延續與繼承。
然而,這門生意還沒開始就結束在給商販送錢的途中。
張勇與那位借給他600元錢的同學懷揣著5000元創始資金坐上了去成都的長途汽車。
在這趟圓夢的車上,張勇遇到了一位“可憐巴巴的土豪”,這個人手腕上帶著一塊自稱價值2400元的“金表”,可惜此人妻子生病,願以一半的價格賣表換取住院費。
張勇與同學只見此表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制作也是很精美,兩人一琢磨,花1200元買下此表,然後2400再賣出去,5000就變6200了,是門好買賣。
張勇當即表示要買下此表,還像模像樣地驗了驗貨(用牙咬了咬,發現咬不動),便輕率地判斷此表不假。
當他們掏出5000塊錢點出1200元跟那位“金表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時,車上的人開始起哄,年紀輕輕這麽多錢,兩人開始提防起來,怕被搶劫,匆匆半路下車。
長途車司機一腳油門,車輪卷起塵土,揚長而去。
張勇二人才意識到被騙,3800塊錢已經買不起撲克機!
可惜爲時已晚,四只腳怎麽可能追得上四個輪子!
後來回憶此事,張勇倒是有些感激那位“金表哥”,不然,賭場上可能多了一位疊碼仔,商場上則少了一位企業家。
4
人都是在走過很多彎路之後才找到正途的,迎接張勇的還有更多的挑戰。
眼看做撲克機的生意不成,他又琢磨另謀出路。
開始盯上了同樣受到嚴格管控的“油票”,從公家車司機手中收油票,然後高價賣給私家車司機,做個中間商掙差價。
當一天他高高的舉起“收油票”的牌子,被一位路過的司機啐了一臉唾沫星子之後,他再也沒出現在那個路口。
幾次失敗經曆,張勇也意識到自己是在“投機”,不像是真正的做生意,他躁動的心,天天想著一夜暴富的腦袋才算安靜下來。
榜樣就在身邊,“金礦”就在門前,爲何不像詹婆婆那樣腳踏實地地做起,餐飲又何嘗不是一門好生意。
“火鍋之神”終于眷顧了這位22歲的年輕人。
張勇把成都很流行的一種小火鍋搬到了簡陽,他花180元的月租金租下一個10多平的街邊店,弄來一套鍋碗瓢盆桌椅板凳就開始營業,店名也起的很接地氣——“小辣椒火鍋”。
人只要選對路,再加上勤奮一些,往往就是成功的開始。
施永宏
一邊研究火鍋底料,一邊研究怎麽管理這家小店,怎麽進貨,怎麽算賬……也雇不起員工,除了爸媽來幫幫忙還有一位“義工”——張勇在技校時的同班同學、鐵杆好友施永宏。
施永宏比起曾經跟張勇一起買“金表”的同學才更像“風險投資家”,他每天晚上下班後就來幫張勇打理火鍋店,忙前忙後,比自己的店都上心,也不圖回報,就覺得這位好哥們值得他爲此付出,就是這樣一份純真的初心,讓他後來有機會同張勇一樣登上福布斯富豪榜。
半年之後,張勇也掙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萬元,而且把整條街都帶火了,這條街幾個月後都快成了“火鍋城”,火鍋店一家挨著一家。
更令張勇想不到的是這次創業是“雙喜臨門”,還遇到一位叫舒萍的姑娘,倆人談起了“你侬我侬”的戀愛,多年之後,這位姑娘成了張勇的妻子。
小辣椒有了“准老板娘”之後由于男老板疏于打理走到盡頭,關門歇業。
掙得錢也都“葬送”給愛情,半年之後,當張勇決定重操舊業時,兜比臉都幹淨。
5
如果僅僅因爲沒有錢就阻止一個人前進的路,那多數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張勇爲東山再起卻身無分文苦惱過,但是後來他一想,他還有最寶貴的、可以讓他翻身的“牌”:女友舒萍、好友施永宏、好友施永宏的女友李海燕。
這就是海底撈的“四大金剛”。
張勇把他們三人召集到一塊,決定合夥創業,其他三人共出資8000元,張勇出資0元,股份平分,每人25%,這看似既不公平又不合理的出資劃分竟然全票通過了。
這就是“四大金剛頭目”的本事,如果創始人連這點本事都沒有,合夥人剛開始就計較得失,打自己的小算盤,那以後的路肯定走不長。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張勇是具備領袖氣質的,前幾次雖然創業失敗,但都能拉上夥伴或者“投資人”沖鋒陷陣,再就是開火鍋店這件事上,他具備完整的創業經驗,而且是成功的,其他三位合夥人對此是心知肚明,再就是他們性格互補,三位合夥人執行力強,不會過多幹預張勇的決策。
1994年,24歲的張勇在簡陽縣城開了第一家火鍋店,取名麻將術語“海底撈”。
8000塊錢的初始資金並不富裕,這就逼著張勇不能選擇一樓的臨街房,他只好把海底撈開到租金更便宜的二樓。
定制4張火鍋桌,簡單做個裝修,四個人各司其職,選了個黃道吉日就開始營業了。
創業很辛苦,也很快活,尤其是看到大把大把的鈔票進了海底撈的錢櫃。
沒多久,街上很多火鍋店被海底撈“幹趴”,紛紛倒閉,一家從隔壁火鍋店來的小姑娘楊利娟加入海底撈,成爲一名服務員。
楊利娟在張勇的帶領下進步很快,怯生生的姑娘每半年一升級,一直做到大堂經理。
1998年,海底撈在簡陽開了第二家店,鑒于楊利娟的能力突出,張勇委任她爲老店的店長。
1999年,一位西安的加盟商找上門,張勇合計後在西安開了第一家加盟店,沒想到這家店從營業那天起就“半死不活”,持續虧損。
張勇只好把這家店面收了過來,楊利娟臨危受命,成爲海底撈西安店“主政一方的大員”,沒別的招,就是海底撈的殺手锏:服務至上。
期間,楊利娟成功化解過顧客帶幾十號人要“砸店”的危機,並通過一系列讓人贊不絕口的服務讓該店扭虧爲盈。
楊利娟的成長讓張勇喜出望外,他意識到只有培養更多的“楊利娟”,海底撈才能做大做強,他的思維已經從一個火鍋店的老板向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人轉變,開始進行管理制度的建設。
“師徒制”應運而生,師徒利益環環相扣的正向循環,避免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怪圈,從此海底撈以西安爲起點開始全國連鎖擴張,進河南,進北京,進上海,每一步都穩紮穩打。
6
管理上是“師徒”,對顧客靠“服務”,擴張上做直營,可有一個問題令張勇思考良久,那就是怎麽處理與其他三位合夥人的關系。
他已經深刻意識到,隨著海底撈的發展,三位合夥人已經不太適合呆在海底撈。
2004年,張勇開始“杯酒釋兵權”,把施永宏的妻子李海燕“請走”,3年後,他又把當初赴湯蹈火跟他一起創業的施永宏請出海底撈。
施永宏夫婦手持海底撈50%的股份,這當然不能讓張勇放心,也不知張勇使了什麽“法術”,竟然讓他們乖乖地交出18%的股份,而且是以原始出資額的價錢就收了回來,相當于白給。
此後,張勇以68%的股份占比成爲海底撈的控股股東,海底撈才真正意義上姓了“張”。
與最初創立公司時,張勇0元出資占股25%一樣,好像怎麽都說不過去,但是施永宏沒怎麽“反抗”就“繳械”了,究竟是大度還是性格使然,亦或是張勇有“帝王心術”給足了置換籌碼,我們不得而知,但無疑這一系列舉措,讓海底撈輕裝上陣,攻守分明,一路所向披靡。
2005年,海底撈在成都成立分公司頤海國際,專門投入了火鍋底料生産線,供應海底撈火鍋門店。
2007年成立蜀韻東方,爲不同的連鎖店面進行設計裝修服務。
張勇爲了自己不成爲海底撈的瓶頸,也開始瘋狂“充電”。
2010年,張勇向“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學習“阿米巴經營”,開始進行業務、組織架構調整:
讓中後台的職能部門獨立經營,成爲一個利潤中心,然後內部交易核算,形成裂變式增長。
他還成了長江商學院第十四期EMBA的學生,跟一衆大佬學習商業理論與實戰。
2010年,爲了提升對員工的培養還創辦海底撈大學,2011年創辦蜀海供應鏈,把專門做火鍋底料的頤海國際進行架構調整,爲全行業服務,2016年7月,直接把頤海國際送到港交所上市。
2013年,海底撈首家海外門店新加坡克拉碼頭店正式營業,開啓全球化擴張道路。
2015年還由海底撈的人力資源部招聘中心、員工培訓中心孵化出微海咨詢,專門對全國中小規模餐飲企業、連鎖經營服務業提供招聘、培訓及咨詢服務。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海底撈成爲了集食材、人力資源、門店裝修、調料一體化、協作化運作的集團公司。
7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登錄港交所,張勇夫婦的財富暴增,以55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居2018年胡潤百富榜第34位,另外,人們注意到,張勇夫婦的國籍已經變成新加坡,還在新加坡斥巨資購置別墅。
這也就有了開篇說的,張勇夫婦的到來,讓黃氏兄弟在新加坡首富的位子退了下來。
有人開始議論,張勇夫婦這樣做目的何在,是忘本嗎?
張勇說過,他是一個“資本家”。
所以我們必須用資本家的答案解釋資本家的問題:利益至上。
我們知道,做餐飲,安全衛生是基本,這些年海底撈在網上良好的服務口碑側面是安全衛生不達標引爆的公關危機。
飯菜中吃出塑料與蒼蠅、筷子被檢出大腸杆菌、2020年初菜品漲價,創始團隊紛紛套現等事件也曾讓海底撈多次登上熱搜榜,但這不妨礙海底撈的股價屢創新高,張勇夫婦的錢包越來越鼓。
20多年的艱苦創業,張勇的“餐飲帝國”拔地而起,跟隨他一路創業的施永宏夫婦以827.4億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33,職業經理人楊利娟的財富也已經高達125億,登上了《2021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排在第7位。
這樣的創富神話對張勇來說是選對了行業,做對了事,對跟隨他的合夥人與經理人來說則是跟對了人,學會了堅持。
對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只要大家願意繼續吃海底撈,2021年的新加坡首富不出意外還是張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