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韓式料理的蟻粉要注意了,韓式泡菜(Kimchi)從此以後將改用全新的中文名字——“辛奇”。
相信這也是繼2005年韓國首都首爾(Seoul)棄用華文舊稱“漢城”後,韓國官方主導的另一次較受矚目的更改中文譯名運動。
當年,漢城變成首爾是爲了更接近韓語的發音,不過一般華人認爲韓國是在“去中國化”。
如今泡菜譯名更改,也是因爲和中國杠上。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昨天(23日)正式將韓式泡菜的中文譯名,起因是中國及韓國去年爆發“泡菜之爭”。
去年11月,中國四川的腌制蔬菜泡菜(英文稱“pao cai”)取得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認證。
中國泡菜和韓式泡菜本質上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成分爲蘿蔔、黃瓜,後者則以大白菜爲主。
傳統上,韓式泡菜的做法是先將蔬菜洗淨,腌制,然後加入調味料及發酵的海鮮,最後放入地下透氣的粘土罐中,是和四川泡菜截然不同的食品。
然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當時卻以一篇題爲《中國主導指定泡菜業國際標准,韓媒炸了:泡菜宗主國的恥辱》,諷刺韓式泡菜的地位不保:
“所謂‘泡菜宗主國’,早已名存實亡。”
這樣的評論瞬間讓不少韓國網民感到氣憤,一名韓國網民說:
“這完全是胡說八道,真是偷走我們文化的小偷。”
另一名中國網民則說道:
“韓國最喜歡把別人的東西改良一下就說成是自己的……全世界都是你們的。”
”泡菜之爭“因此讓不久前才因爲漢服和韓服而起爭議的兩國網民再度杠上。
事實上,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去年11月給予四川泡菜的認證,與韓式泡菜全然無關,ISO組織也強調認證四川泡菜的文件”不適用于韓式泡菜“,《環球時報》該番挑動韓國民衆情緒的說法,顯然是超譯了ISO的認證程序。
韓國農業部隨後也澄清,韓式泡菜的國際標准其實早在2001年就已獲得聯合國通過,“因此不將韓式泡菜和四川泡菜加以區分,就對泡菜認證進行報道是不恰當的”。
這場中韓泡菜之爭引發的混淆,也最終讓韓國官方下定決心,棄用中文譯名中的“泡菜”。
由于中文裏沒有“Kim”或“Ki”的發音,韓國農業部因此分析了4000多個中文字詞,比對八種中國方言的讀法,並尋求韓國駐中國使館及專家的意見,最終在今年初提出了16個候選名單。
最終,具有辛辣、新奇意涵的“辛奇”雀屏中選。
未來在中文場域中,泡菜是泡菜,辛奇是辛奇。泡菜(四川泡菜)和辛奇(韓式泡菜)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國際標准,兩者不再混淆,或許也能讓中韓“泡菜之爭”的硝煙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