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洧 報道
lgengwei@sph.com.sg
在打造智慧國的征途中,雖然可以利用科技推進社會發展,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智慧,就好像有了疫苗和檢測手段,重要的是如何使用,以及建立起政府和人民之間的信任。
衛生部長王乙康昨天參加第34屆首席信息官工作坊(CIO Workshop)並與國際咨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新加坡董事經理黃玮薇進行“爐邊談話”(fireside chat)時說,與2003年的沙斯(SARS)疫情相比,當今先進的科技讓人類更加了解冠狀病毒,也能夠利用科技來完善一系列的抗疫措施。
他指出,通過科技獲得的病毒基因組,讓聚合酶鏈反應(PCR)測試得以研發,對于早期的抗疫階段非常關鍵。另外,合力追蹤應用也讓當局能夠快速進行接觸工作,而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的研發也讓人類能接種可對抗冠病的疫苗。
談到我國如何在疫情籠罩下繼續打造智慧國,王乙康指出,我國目前已取得科技方面的成果,不缺乏科技和數碼解決方案,因此繼續推進智慧國願景取決于人的智慧。
“我認爲一個智慧國的智慧越來越依賴于人的行爲,所以需要智慧的是人,而不是科技。我們知道科技很厲害,但我們也需要知道如何使用它的人。”
人民政府須相互信任
王乙康舉例說,合力追蹤計劃非常成功,但是隨之也掀起不小的數據隱私討論。“有些國家雖然推出了類似的應用,但使用率很低,所以起不了作用。但是,如若大家相互信任、信任政府機構有負責任且透明的體系,我們的社會就能凝聚更多智慧,接受這樣的科技。”
不同的檢測手段有各自的利弊,王乙康指出,PCR檢測准確但需要等待一天的時間,抗原快速檢測(ART)以及呼吸檢測雖然快速但准確性不及PCR,檢測結果可能會出現假陽。
“所以需要智慧的不只是科技,科技可能已經很優越了,所以智慧來自于我們如何使用它……我覺得人類使用科技的方式以及人類的幹預,才能讓科技更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