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作者 | 徐海娜
有關部門和專家預測,放松防疫措施之後,病例還會增加。目前新加坡抗疫的法寶是mRNA疫苗和相應的治療措施,以及增建的社區康複設施。
自從今年6月底,新加坡政府高調宣布不再追求零確診,要“與冠病共處,如常生活”的防疫策略以來,由于疫情出現幾次較大的反複,新加坡只得再度收緊限制措施,再次退回“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因此這一政策一直還沒有落到實處。8月6日,新加坡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召開記者會,終于宣布新加坡從8月10日起要開始過渡到與冠病共存國家(COVID-resilient nation)的第一步。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記者會上勾勒出了新加坡邁向與冠病共存新常態的路線圖。本月10日啓動的“預備期”預計將爲期一個月。如果疫情持續受控,8月19日起,各項社會活動規模可以再擴大,多達50%的員工可以返回工作場所,人們到公共場所也不用再量體溫。他還說,到了9月初,如果本地有八成人口完成接種,並且重症病患情況仍受控,就可邁入“過渡期A”,進一步放寬經濟、社會和旅遊活動。若疫情持續趨穩,新加坡將能進入“過渡期B”,最終達到與冠病共存的新常態。
01
根據疫苗接種情況區分管理但不影響基本民生
新加坡疫情防控曾在7月中遭遇過一次重大挫折,由于KTV爆發的感染群人數激增,隨後與之有關聯的裕廊漁港感染群也迅速增大,新加坡在7月19日收緊防疫措施後仍覺得不夠,于是7月22日開始再次回到了“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餐館變得只能打包,不能堂食,個人社交聚會限2人一組。然而情況並沒有馬上好轉,由于裕廊漁港感染群涉及全國許多菜市場和小販中心,使得感染群人數累計超過一千人,是目前人數最多的單一感染群。從7月19日到8月2日,每天本土新增確診病例都在百人以上,其中連續幾天都新增10個左右的本地感染群。從8月3日開始,每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才開始降到一百以下,但活躍感染群目前還有128個。面對當前的疫情情況,有的人覺得,政府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與冠病共存,爲啥不再早一點解封?“疾病纏身可奪人性命,生計無著同樣是死路一條。”同時也有人認爲,社區感染一直在持續,爲什麽政府還決定放松限制措施呢?面對一些人的疑惑,新加坡政府解釋說,暫時收緊防疫措施和退回解封第二階段,主要是爲了爭取時間,讓更多的人接種疫苗,在更多人接種了疫苗之後,就自然會逐步放松。隨著解封的步伐,確診病例還會增多。根據衛生部通報,截至8月7日,新加坡接種瑞輝和莫德納疫苗逾789萬劑,至少接種一劑疫苗的人口爲79%,全部完成兩針疫苗接種的人口爲68%。而且,衛生部長王乙康還說,本地97.5%確診病患皆爲無症狀感染或輕微症狀。從8月10日起,新加坡將按照個人疫苗接種的情況來分別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這意味著是否接種了疫苗,會面對不同的社交限制。已接種人群,個人社交聚會的人數上限爲5人,未接種的爲2人。甚至,已完成接種的人,可5人一組,進行不戴口罩的較高風險活動,包括堂食、個人護理服務和高強度的室內運動。大型集會對于已接種人群上限爲500人,否則爲50人;婚宴已接種人數出席上限爲250人,否則爲50人。人力部也將開始接受“較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工作證件持有者及家屬的入境申請,但他們入境前須已完成疫苗接種。政府也在討論如何逐步開放邊境,讓部分地區的旅客入境只需接受頻密新冠檢測,而不必隔離。政府強調,這樣的區分管理,目的是爲了保護未接種者。從目前已公布的類似措施來看,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因爲是否接種疫苗而受到實質影響,出行、看病、購物等基本民生也從來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在高校中,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所有住校生都將因爲是否完成了疫苗接種而接受區別管理。如果是沒有完成接種的學生,需要每個星期進行一次快速抗原檢測;已完成接種的學生只需每個月進行一次快速抗原檢測。不住校園的學生和職工,未接種的也必須每周一測,已接種的每進入校園20次才需檢測一次。學校也爲全體師生和員工分發了快速抗原檢測盒,自己進行檢測之後上傳即可。有學者預測,這種根據疫苗接種情況而分別管理和加強檢測的防疫措施也有可能會在中學普及。有關部門和公共衛生專家預測,在放松防疫措施之後,病例還會增加,病毒的傳播是無法杜絕的。《海峽時報》曾引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 (NUH) 的高級傳染病顧問Dale Fisher教授的話說,Delta變體對任何感染控制方面的違規行爲都無情,“Delta更具傳染性,病毒可以利用感染預防方面的任何違規行爲。”“無論您身在何處,都很難始終如一地采取完美的感染控制措施。任何違反手部衛生和環境清潔,不正確戴口罩和沒有保持社交距離的行爲,都會促進Covid-19 的傳播。”
02
中小學相繼出現感染病例爲何不停學?
目前爲止,自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新加坡中小學大規模停學上網課的情況只發生過兩次。過去,部分學校也有零星確診病例,面對一些家長幾度要求停課的呼聲,政府的回應是,這些確診學生都是被家庭成員傳染的,沒有證據表明病毒在校園內形成傳播。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6月是新加坡政府學校的暑假,7月開始,政府中小學就開學了。自從7月開學以來,不斷有中小學爆出感染病例。在7月底的那一周,甚至一周內有多達23所中小學有學生確診冠病,有的已形成感染群。政府的措施是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進行相關人群的強制檢測,關閉部分學校,進行清潔後複課;而只有零星確診病例的學校只是所涉班級停課,其他學生則不受影響,可以照常上學。但是密切接觸者都會被隔離,有的因爲班上有確診,其他學生的家長也會被隔離。雖然新加坡政府加快了爲12歲以上學生注射疫苗的進程,但家長們仍然憂心忡忡。于是7月底,部分家長在網絡上發起請願,有6千多人簽名支持,希望全國中小學都能改爲居家學習。不過,教育部回應說,通過制定嚴格的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校園依然可以保持安全,沒有必要將所有學校轉爲居家學習,而且學校長期關閉會對學生産生深遠影響。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Alex Cook)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幾乎所有的兒童感染病例,症狀都是輕微的,加上居家學習可能會打亂學生學習的節奏,因此“居家學習不會給他們帶來顯著的好處”。衛生部8月6日晚也通報,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竹腳婦幼醫院從去年3月開始的一項調查研究,12歲以下的孩童病例,一半爲無症狀感染者,另一半也只是輕微症狀,沒有一例出現呼吸困難症狀,亦無需輸氧。目前也無人出現後遺症,例如在康複之後表現出長達四周以上的呼吸急促、胸悶、疲憊、關節酸痛、恍惚等。政府也通過很多媒體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雖然有的家長希望孩子居家學習,但是也有很多家長不希望那樣。尤其是前線人員和一些必須要出門工作的群體可能在安排孩子的居家學習上遇到很多困難。確實如此,停課可能涉及到一個受人矚目的問題,就是“社會平等”問題。在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和蒂埃裏•馬勒雷所著的《後疫情時代:大重構》一書中,就指出了這個問題。書中說,“疫情帶來的第一個影響是,它揭示了令人震驚的社會差距以及社會不同階層面臨的風險。”“上層社會和中産階級人士能夠進行遠程辦公,並自行對孩子進行居家教育;工人階級卻不能呆在家裏,也不能監督子女學業,而是要辛苦奮戰在第一線,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拯救生命和經濟——爲醫院提供保潔服務,進行人工結賬,運輸必要物資,保障我們的安全等。”誠然如此,當我們中的一些人可以安全地呆在家裏的時候,還有很多行業的人不得不在外奔波,醫護人員、新聞從業者、駕駛員、食品廠工人、清潔工人,還有政府工作人員等等太多行業的人需要持續工作,以支撐著這個社會的運轉。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雖然新加坡政府學校已經在7月初開學了,但是一些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是在8月才陸續開學的。這意味著這些學校的學生,從5月底政府宣布停課以來,就呆在家中長達兩個多月。由于政府實施的社交限制,這期間也沒有興趣班可上,上網學習的也很容易出現精神疲勞,長期的虛擬社交會制造更多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還有很多孩子都沉迷遊戲等。政府學校中因爲疫情而被隔離的學生也有同樣的精神健康問題需要被關注。如果從以上幾點來考慮,新加坡政府爲了讓學校正常運轉,而持續不斷做出努力,是值得肯定的。目前新加坡抗疫的法寶就是mRNA疫苗和相應的治療措施,以及增建的社區康複設施。7月以來,新加坡的人們接種疫苗的意願也變得十分強烈。之前政府預計國慶日(8月9日)時,三分之二居民完成兩劑接種,其實現在的情況是已超越了目標。按照目前的接種速度,預計可以在9月份達到80%人群完成接種的目標。衛生部長還說,證據顯示,接種了mRNA疫苗的,即使被感染,發病10天,病毒載量就會變得很低,10天後檢測到病毒載量很低,便可以出院;10天後檢測不達標,則再隔離4天之後就可出院,而且不必再檢測,出院後只需要再執行7天缺席假。也有本地衛生專家表示,只要提高接種率,隨後對檢測和追蹤的需求也會降低,人們只需要把關注的重點放在需要輸氧和進入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