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蕩的中華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自秦以降,一共出過九個大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還出過諸多的小王朝,它們是:
三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十六國時的東晉、前趙、北涼、夏、後趙,鮮卑: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三個;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樑、陳,共五個;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五代時的後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夏、遼、金、南宋,共四個…….
在諸多王朝之中,做過皇帝的姓氏有(按照時間順序,其中包括所有稱過帝的皇帝,包括割據勢力):嬴,羋, 劉,趙,王,公孫,曹,孫,司馬,李,石,冉,慕容,張,段,苻,姚 ,馮,乞伏,赫連,呂,禿髮,沮渠,桓,蕭,陳,侯,拓跋,元,高,宇文,楊,武,安,史,黃,勸,朱,郭,柴,錢,馬,孟,鄭,耶律,完顏,儂,大,蒲鮮,韓,徐,明,愛新覺羅,吳,袁,共55個。
朝代如下:
秦朝,嬴政、楚,羋姓 、西漢,劉邦、南越 ,趙姓、新朝 ,王莽,玄漢、劉玄,赤眉漢,劉盆子、成家、公孫述、東漢,劉秀、曹魏 ,曹丕 、蜀漢 ,劉備、孫吳 ,孫權 、西晉 , 司馬炎、東晉 ,司馬睿、成漢,李雄、漢趙,劉淵、後趙,石勒、冉魏 ,冉閔 、前燕,慕容俊、前涼 ,張祚、後燕 ,慕容垂、南燕 ,慕容德、西燕 ,慕容沖、段隨 、前秦,苻堅、後秦,姚萇、北燕 ,馮跋、西秦 ,乞伏國仁、夏,赫連勃勃,原姓劉,改姓赫連、後涼,呂光、南涼,禿髮烏孤、北涼,沮渠蒙遜、桓楚,桓玄、劉宋,劉裕、南齊,蕭道成、南梁,蕭衍、南陳,陳霸先、西梁,蕭察、侯漢,侯景、北魏, 拓跋圭、元宏
東魏,元善見 、西魏 ,元寶炬、北齊,高洋、北周,宇文毓、隋朝 ,楊堅 、許 ,宇文化及、鄭 ,王世充、唐朝,李淵、武周,武瞾 、大燕,安祿山、史思明、大齊,黃巢、大封民,勸世隆、後樑,朱溫、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 、柴榮、吳越 ,錢鏐、南楚 ,馬殷、北漢,劉崇、燕,劉守光、吳 ,楊溥、南唐 ,李昪、南漢,劉岩、前蜀,王建、後蜀 ,孟知祥、閩 ,王延鈞、大長和,鄭買嗣、大天興, 趙善政、大義寧,楊干真、北宋,趙匡胤、南宋,趙構、遼,耶律阿保機、西夏,元昊、金 ,完顏阿骨打、北遼,耶律淳、西遼 , 耶律大石、大理國 ,段思平、大中,高昇泰、天南,儂智高、興遼,大延琳、大渤海 ,高永昌、奚 ,回離保,蕭姓、大楚,張邦昌、劉齊,劉豫、東夏,蒲鮮萬奴、元朝,忽必烈 無姓,孛兒只斤氏、韓宋,韓林兒、天完,徐壽輝、陳漢,陳友諒、明夏,明玉珍、明朝 ,朱元璋、南明 ,朱由嵩、大順,李自成、大西,張獻忠、清朝 ,皇太極 ,姓愛新覺羅、吳周,吳三桂、民國,袁世凱、滿洲國,溥儀。
在這些姓中,對我國政治經濟影響深遠的王朝姓氏主要有10個左右(不含夏商周),一起來看一下(註:僅供參考,歡迎指教補充)
一、劉姓
劉姓的王朝影響力可以說是巨大的,除了龐大的兩漢帝國之外,影響較大還有的越南佔城劉繼宗王朝,朝鮮國的劉付俞王朝,還有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政權【阿保機改漢姓劉,名劉億】。
此外,劉姓正統王朝3個(兩漢+南朝宋),割據勢力7個,古代建立政權和稱帝的數量最多,統一時間400餘年,並且參與了所有分裂時期的政權建立,這是絕無僅有的。這個過程從春秋的劉國就已經開始。
劉姓漢朝和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 兩漢時期奠定漢地範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 ,佔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漢朝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 ,兩漢為華夏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科技領域亦頗有成就,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二、贏姓
贏姓為秦朝國姓。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
「嬴」姓為中國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媯)之一,屬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鐘、費、瞿等姓氏)之始。
贏姓的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影響不言而喻。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從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至雒邑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接收周朝在關中的領地。
秦始皇嬴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攻滅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後北擊匈奴,南並百越,建立中國空前統一的大帝國。秦朝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華夏族為主體、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別於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與趙高合謀篡改秦法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國祚共十五年。
三、楊姓
楊姓建立的大的王朝只有隋朝,還很短暫,但是卻和贏秦一樣,影響深遠。
隋文帝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短短20多年的時間,人口銳增,全國人口達到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到貞觀11年,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
隋廷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並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治,興建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隋朝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 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四、李姓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其中,唐朝影響巨大。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 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的疆界範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制度。
唐代的科技、文化、經濟、藝術都極具影響力 ,在詩、書、畫各方面湧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唐朝與當時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颺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五、趙姓、朱姓
趙氏是中國兩次建立統一王朝的兩個姓氏之一(劉和趙,劉有兩個統一王朝西漢和東漢,趙有兩個秦朝和北宋),趙氏是中國建立正統王朝第二多的姓氏,也是中國古代兩個統一中國兩次的姓氏之一。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佔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朱姓曾經建立過兩個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個則是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建立的後樑。
明代是最後一個漢王朝,疆域囊括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 ,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撤至明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 ,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 ,還曾收復安南,明代極盛國土面積約達一千萬平方公里。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
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 、「遠邁漢唐」
七、司馬姓
司馬是西晉國姓,西周始置,司馬與司徒、司空並稱「三有司」。司馬氏人口總數在中國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一十位。司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萬人。雖然人數較少,但是卻建立了晉朝這個大統一王朝。
晉朝是最早開始實行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行政管理制度的王朝,還首次設立了督護的職位,這是同時具有軍事指揮、行政監督性質的官員。執行少數民族的政策,也是最早實行賦稅依遠近逐步降低,以及按照人口年齡劃分稅賦,對婦女和兒童等次丁也進行優待的政策。
晉朝的造船技術已經達到了能建造乘坐兩千人的大型船隻的能力,東晉時期實現的每畝稅二升、三升的賦稅也是中國古代最低的賦稅之一。晉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早設立國子學的朝代,隋朝時改稱國子監,以後一直延續到清朝。晉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有貢獻的歷史時期。
八、孛兒只斤氏
蒙古族乞顏部包姓孛兒只斤氏,實際上是蒙古皇族的氏族名稱,乞顏部孛兒只斤氏是蒙古語音譯,也可譯為奇源部包爾之金氏,也有譯作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濟吉忒、博爾濟錦、孛兒吉德、孛兒吉根、孛兒吉濟錦、博羅特、布兒赤金、孛爾吉,包爾積金、包侕赤金等。漢譯姓氏為:包、鮑、寶、劉,雲,李,波等。孛兒只斤的元朝也是輝煌一時。
元朝,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面積達到1372萬平方公里 (1330年)。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諸色戶計 、投下制 、驅口制 、匠籍制 、籍沒制、宵禁 、海禁 等,中斷了唐宋變革的進程 ,深刻地重塑了宋後中國的歷史。
九、冉魏、新王、武周、曹魏等五十餘個。
冉魏為今人所廣為知聞的是殺胡令。在羯族建立的羯趙政權統治下,曾經建立了雄秦盛漢的漢民族。350年春,冉閔建立冉魏帝國,五國並立。
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西晉總人口2000萬,北方發達地區大概1200萬)。冉閔解放鄴都後一次解救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萬。
冉閔使胡族大返遷,五胡亂華時的少數民族往往打戰不論男女老少,全族皆兵。保全了漢族血脈。
王莽稱帝後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後期以來土地兼併嚴重的問題,但是完全無法執行;禁賞奴婢;推廣國營事業;改革幣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終失敗,導致新朝急速滅亡。
武則天執政期間,國家較貞觀時期有更大的發展,史稱貞觀遺風。均田制的繼續推行促進了農業生產,戶口數由652年的380萬戶,增長到705年武則天退位時的615萬戶。武周時期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武則天開創了殿試和武舉,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擊反對派,後期知人善任,號稱「君子滿朝」的婁師德以及狄仁傑,「開元賢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軍事上,收復安西四鎮、置北庭都護府。歷史學家郭沫若給予武周很高的評價,稱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併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平方公里。
其他姓氏建立的王朝,也做出應有的巨大貢獻。
其他:愛新覺羅氏等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愛新覺羅家族子孫已經高達30~40萬。
清朝,康雍乾走向鼎盛,把封建專制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僵化、閉關鎖國 、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