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沖擊,不僅是保住員工工作,保障畢業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也是新加坡政府努力解決的問題。
除了畢業生們正在轉變方向與態度,新加坡的勞資政三方也正合作,力求壓低這場全球疫情對人們的影響。
新加坡本地工藝教育學院和理工學院的提前招生活動陸續開跑,不過疫情沖擊各行業,未來幾年疫情可能持續反複,一些領域的工作前景受到影響,例如航空和旅遊業短時間內也許難以恢複到疫情前的狀態。如果理想中的行業前景充滿不確定因素,那麽選擇課程的時候,應該著眼于行業前景還是跟隨興趣?
在招生活動的網絡研討會上,南洋理工學院校長兼總裁劉珍妮透露,有家長就針對這一點提問。劉校長建議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才能選擇課程,因爲這樣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也會學得更好。她認爲,各行各業不時都會遇到問題和挑戰,最重要的是業者需要不斷革新,在遇到危機的時候,加速轉型。
劉校長舉例說明,受到疫情影響的酒店和旅遊業者,就可以利用這個時機進行提升和轉型,相對的,理工學院的課程也要跟著不斷更新,跟上業界的改變。例如,學生可以從酒店和旅遊管理的課程中,學習如何舉辦虛擬和混合模式的會議與展覽活動。
疫情沖擊下前景受看好的行業
許多新的機會往往是在危機當中創造出來的。新加坡事業規劃輔導師認爲,受到過去一年多疫情的影響,有六個行業前景看好。
第一就是醫療行業,因爲傳染病的關系和對疫苗的需求,業界對醫療人才的需求將會長期存在。
第二是“宅”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以及娛樂從商場轉移到家中,那麽如何在住宅裏産生經濟活動,這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第三是自動化行業,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
第四是供應鏈行業,未來海陸空物流的需求增多,對這方面人才就有需求。
第五是數碼營銷,社交媒體會越來越成爲生活和需求上的常態。
最後是糧食供應,因爲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糧食,未來國際糧食的運輸、甚至在地化糧食的需求,都會成爲未來可能的一個職業發展趨勢。
對于未來的工作環境,人們必須認識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在未來將不會再是常態。我們必須調整心態,專注于自己的專業技能、職業興趣,不斷學習、進修。
在學校裏,除了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之外,也可以學習一些跨學科的知識,學會協同和靈活運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可以讓我們更能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環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畢業生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爲全球大規模流行病,並對全球經濟産生更深遠的影響,可以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新加坡的就業境況預期不容樂觀,由此産生的最直觀的連鎖反應就是人才市場上畢業生就業難的境況。
那麽作爲即將畢業面臨就業的學生,除了有政府推出的援助項目,自身應該如何應對就業困境:
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其實,這些數據對于一個足夠優秀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麽響。所以,應對社會就業市場不景氣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這才是能讓自己越來越好的“保障”
在校期間要讓自己的專業知識過硬,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長遠的眼觀,這樣才會有理由讓用人單位選擇你。並且還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
自我反省
學生除了要客觀地分析就業環境外,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自己,根據自己個性特長,興趣,制定就業方向,就業目標,做到揚長避短。
進行適當的社會比較
通過與自己條件、地位類似的人比較來認識自己,以銅爲鏡,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優勢;其次,通過自己的行爲結果來認識自己;要通過社會上其它人對自己的態度來認識自己;通過對自己參加社會活動結果的分析來評價和認識自己,客觀的認識自己。
突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我們不僅要提高專業知識,還要提高心理素質。面對挫折失敗的打擊,具有較強的意志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對事情有積極樂觀的態度。然後學著去解決問題。
同時在課外時間有些社會實踐也會爲我們加分的,在同等情況下相比沒有社會實踐的同學就有了競爭力,會讓用人單位看到你的全面發展,不僅著眼于學習,在課外時間也不斷提高著自己的能力。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單位最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要適合你的,多考慮個人發展空間和鍛煉機會。
保持積極健康的就業心態,克服自卑心理、自凹心理、浮躁心理、依賴心理、恐慌心理等。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一個讓自己非常滿意的工作的,或者說也不是任何一個企業是你一上來就認可你的,這確實是需要一個溝通和了解的過程。但是只要你能夠堅持下來, 就能夠獲得成功。